袁望靖
上世紀70年代后期,船舶檢驗局與國外船級社交往日漸增多,在去國外監(jiān)造、檢驗船舶,參加國際會議,與國際船級社互訪過程中,船舶檢驗局發(fā)現英國勞氏船級社(LR)、挪威船級社(DNV)、德國船級社(GL)等計算機應用水平相對較高。當時,我們在計算機應用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如何學習、發(fā)展、趕上國際先進船級社計算機應用的步伐,引起了局領導的重視。于是,船檢局開始著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布局、引進、建設、學習、開發(fā)、應用、推廣,購置了計算機設備,開發(fā)出了COMPASS工程計算軟件系統(tǒng)和SSMIS船舶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在培養(yǎng)了一批計算機開發(fā)、應用、管理人員,并于1992年,在北京總部成立了計算中心?;厥走@一段艱辛而曲折的往事,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圖1 作者在船檢局“微型計算機應用推廣討論會”上介紹COMPASS系統(tǒng)
1978年,船舶檢驗局代表團訪問DNV,DNV在HP9845臺式計算機上演示了“PILOT”船舶設計及審圖系統(tǒng),引起了船檢局領導的極大興趣。1980年,船舶檢驗局設法買到了一臺HP9845臺式計算機,并租用了DNV“PILOT”軟件的幾個模塊,供船舶檢驗局上海辦事處規(guī)范科使用,并決定派專人赴挪威船級社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1981~1983年,我赴挪威船級社,在DNV的計算機部和船舶部學習、工作,主要是負責工程計算軟件的應用與開發(fā)?;貒螅虾R?guī)范研究所成立了“電算室”,從事船舶設計與審圖相關軟件的開發(fā),計算機軟硬件引進與管理。我和同事們一起開發(fā)出了船舶檢驗局第一套軟件系統(tǒng)“COMPASS”。該軟件用于船舶設計與審圖工作。
1984年船舶檢驗局在南京召開“微型計算機應用推廣討論會”,在全系統(tǒng)推廣COMPASS系統(tǒng)。
同時,上海辦事處還嘗試在HP9845臺式計算機開發(fā)了入級船舶的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嘗到了計算機管理的甜頭,開始改變船舶檢驗人工管理的落后狀態(tài)。
圖2 照片的右上方是上海辦事處在“上海市計算機應用展覽會”上的展版
隨著COMPASS在船檢局的推廣,COMPASS系統(tǒng)在航運界、造船界也有了不小的影響。1985年,船檢局上海辦事處在“上海市計算機應用展覽會”上展出了COMPASS系統(tǒng),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
根據國際和國內的計算機應用與發(fā)展的現實情況,總部決定在北京引進計算機,組織力量在北京開發(fā)船舶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
1974年9月,中國船檢局組團訪問GL,其中一個任務是學習GL船檢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訪問團由馮錫洲、李科浚與我三人組成,我們在漢堡GL總部參觀了他們的機房,了解GL的計算機船檢信息管理一般情況,船檢信息管理軟件的基本思路。
回國后,大家覺得如果我們參考GL船檢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和開發(fā)經驗,還需派專業(yè)人員,對GL的計算機船檢信息管理系統(tǒng),再進行深入了解和學習。
1985年1月底,GL總裁Gast率團訪問船檢局,船檢局領導將此意與GL進行了溝通,并派我全程陪同GL訪問,除了北京總部外,GL代表團還訪問了大連、上海、廣州等辦事處。
1985年4月到7月,船檢局安排我與李躍進、付子寧三人赴漢堡,在GL總部深入學習GL的計算機船舶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
GL不僅派員協助我們了解他們的計算機船舶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軟件系統(tǒng)的構架、數據庫設計、檢驗信息的控制要點,還安排我們到位于慕尼黑的西門子培訓中心,培訓軟件開發(fā)技術。他們?yōu)槲覀冮_設了三門課程,記得是“軟件工程”“系統(tǒng)分析”和“軟件開發(fā)項目經理”。每周學習一門課,在慕尼黑共計培訓了三個星期。這些課程介紹了當時國際上比較先進的軟件開發(fā)理念,讓我們受益匪淺。
圖3 GL總部,右一為GL總裁Gast,右二為船檢局局長馮錫洲
圖4 GL計算機部負責人在主機房向李科浚介紹主機AS9000系統(tǒng)情況
圖5 GL代表團在大連港,左二為大連辦事處主任,左三為GL總裁Gast
圖6 1985年6月漢堡港,左起 袁望靖、付子寧、李躍進
經過3個多月的學習,我們掌握了不少GL的計算機船舶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范圍和后臺背景,數據庫構造等專業(yè)內容,對信息管理軟件開發(fā)知識也有很大的提高,為我們以后的開發(fā)有不少幫助。
大家統(tǒng)一了思想,決定在北京開發(fā)船檢局的船舶檢驗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決定與北京市計算中心合作,共同開發(fā)。船檢局負責需求設計,北京市計算中心負責軟件的設計、編程。
當時,船檢局租借了位于東單的北京市計算中心一個大機房,從上海、武漢、青島辦事處借用了各方面的人員,和北京總部有關人員一起,組織了一個項目小組。我們每天在那里上班,前后大約3年時間,成功開發(fā)了“海船管理信息系統(tǒng)”(Sea Ship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SSMIS。
光有軟件,沒有硬件也不行,所以總部必需引進計算機。當時船檢局已經搬到了黃寺的交通部招待所,所以機房也建在黃寺的交通部招待所。經過大家一番努力,終于建成了機房,HP3000小型機運行正常。SSMIS也成功安裝在HP3000計算機上。
SSMIS運行后,船舶檢驗信息管理告別了人工登記、手工統(tǒng)計、翻閱檔案查閱的落后形式,做到了計算機終端在手,檢驗信息不愁。
尤其是船舶錄及補錄的出版,以前是手工填寫卡片,由外語出版社打字、排版。排出清樣后,需組織大量人力,一校、二校、三校,還可能出錯。補錄的出版,有時因為檢驗信息不及時和排版來不及,難以按時出版,影響了驗船師和客戶的應用。通過SSMIS系統(tǒng),做到了系統(tǒng)輸出船舶錄的電子版本,簡要檢查后,就可以由激光排版系統(tǒng)立即出版印刷(也多虧了此時中英文激光排版系統(tǒng)已問世)。船檢局在船舶檢驗信息管理與應用上,向國際化水平邁進了一大步。
為了解決船舶、海洋工程結構強度和其他大型計算,上海規(guī)范所又引進VAX350計算機。正值上海船檢在浦東建了新的辦公大樓,大樓設計時就考慮了新的計算機房建設。機房與VAX350計算機于1989年竣工并驗收。在新的計算機系統(tǒng)普及應用下,上海規(guī)范所的計算機開發(fā)與應用又提高到新的層次。
圖7 VAX350主機房
圖8 上海規(guī)范所終端機房
隨著國內外計算機應用的發(fā)展,船檢局業(yè)務需求升級,總部SSMIS系統(tǒng)的順利運行,對各辦事處的計算機應用也提出了新要求。各辦事處購買了微機,招聘了計算機專業(yè)人員,設立了計算機房。船檢局的計算機應用普及到了每一個角落。
1988年,中國船舶檢驗局以中國船級社(CCS)的名義參加了國際船級社協會(IACS)。IACS的質量體系認證對CCS提出了新的要求。1990年起,國際船級社協會發(fā)起對所有IACS成員進行質量體系認證,即QSCS認證。CCS作為IACS的一員,必須過這個關。這對CCS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應用也是QSCS認證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硬件設備、通信設備、軟件應用、軟件開發(fā)、軟件分包第三方、CCS軟件提供外部應用等都是被審核內容。尤其是軟件開發(fā),必須按照ISO 9000-3的要求審核。當時國內分社的計算機應用和開發(fā)都開展起來了,國外分社也用上了計算機。而當時,CCS的計算機應用有關事宜都由規(guī)范處負責,沒有一個獨立的計算機應用歸口部門,計算機軟件應用、開發(fā)、管理的統(tǒng)一流程、規(guī)定、質量管理等成為當務之急。符合QSCS的質量體系文件、程序、須知的設計與編寫必需馬上完成。國外船級社都有類似“計算中心”這樣的機構,負責計算機軟硬件的管理、軟件開發(fā)組織與管理。在這樣的形勢下,CCS在總部成立計算中心的要求勢在必行。
1992年,總部決定在北京成立“計算中心”。當時正值總部辦公樓從黃寺的交通部招待所搬遷到東皇城根。1992年,CCS領導指派我從上海規(guī)范所到北京總部,負責計算中心工作。當時的重點工作是建立計算機應用、管理、軟件開發(fā)等有關的質量體系。歸口管理計算機軟硬件管理、開發(fā)及應用的有關工作。
在東皇城根新辦公樓,建設了新的計算機房,黃寺交通部招待所的HP3000也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役了。CCS重新引進了服務器,并組織人力,將SSMIS移植到新的計算機。
1993年,計算中心通過了QSCS的認證,上海規(guī)范所、各分社的計算機軟硬件與應用,都滿足了QSCS的認證要求。CCS順利通過了QSCS的認證。之后,CCS在計算機應用、開發(fā)、管理等方面獲得了更大的成就。
這些就是中國船級社總部在北京成立計算中心的過程,也是船舶檢驗局在計算中心成立前的計算機應用和發(fā)展歷史,把它們回憶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