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春麗,袁芳芳,劉斌,李慧,蘇磊,5*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廣州 510006;2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血液科,長沙 410013;3長沙市第一醫(yī)院急診科,長沙 410005;4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廣州,510010;5全軍熱區(qū)創(chuàng)傷救治與組織修復重點實驗室,廣州 510010
重癥中暑是以核心體溫升高(>40 ℃)、水電解質紊亂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障礙為特征的熱性疾病,并伴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3]。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重癥中暑病死率為10%~15%,合并MODS時則高達40%,即使存活者也有30%以上遺留神經(jīng)、骨骼肌等系統(tǒng)的后遺癥。本團隊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臟器損傷數(shù)目及程度與重癥中暑的預后密切相關,防治單一器官衰竭進展至MODS,在重癥中暑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過程中可能起關鍵作用。既往研究表明,橫紋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是重癥中暑尤其勞力型重癥中暑的常見合并癥[4],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發(fā)生后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51%,病死率高達32%,但中暑引起RM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5]。研究表明,RM因肌細胞損傷及ATP能量代謝障礙致使橫紋肌細胞廣泛死亡,細胞膜結構的完整性改變引起細胞內(nèi)容物溢出,引發(fā)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fā)癥。但目前針對重癥中暑引起骨骼肌細胞損傷的相關研究較少。細胞脹亡是一種區(qū)別于凋亡的、caspase非依賴性的重要的促炎性細胞死亡方式,與急性冠脈綜合征、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及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6-8]。但細胞脹亡是否參與重癥中暑RM的發(fā)生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討熱應激過程中骨骼肌細胞發(fā)生損傷的具體形式,以及重癥中暑RM的發(fā)生機制,以期為臨床救治提供靶點。
1.1 主要試劑及儀器 Porimin(G-2)抗體(sc-377295)購自美國Santa公司;CCK-8試劑盒、乳酸脫氫酶(LDH)毒性檢測試劑盒、ECL發(fā)光液購自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Annexin Ⅴ-FITC/PI試劑盒購自貝博公司;GAPDH抗體購自武漢愛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羊抗鼠IgG(H+L)-HRP、羊抗兔IgG(H+L)-HRP購自北京銳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spase-3抗體購自美國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普通倒置顯微鏡(YSK-319)購自日本Olympus公司;多孔板離心機購自杭州瑞誠儀器有限公司;細胞培養(yǎng)箱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透射電子顯微鏡購自日本日立新公司;流式細胞儀購自美國BD公司。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yǎng)及分組 人骨骼肌細胞株(HSKMC) 購自北納生物。HSKMC細胞復蘇后,1000 r/min離心5 min,棄上清,用高糖DMEM培養(yǎng)液(含10%胎牛血清、10萬U/L青霉素、100 mg/L鏈霉素)重懸,轉入6 cm細胞培養(yǎng)皿中,于37 ℃、5% CO2及飽和濕度條件下培養(yǎng),根據(jù)細胞生長情況每2~3 d傳代1次,每周傳代2或3次。普通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長至對數(shù)生長期時進行后續(xù)試驗,按照不同的處理方式分為對照組與熱打擊組。
1.2.2 CCK-8法檢測細胞活力 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按100 μl/孔(5×104個細胞)的密度接種于96孔板中,待貼壁穩(wěn)定后,對照組細胞于37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孵育;熱打擊組細胞于43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孵育2 h建立熱打擊細胞損傷模型,然后置于37 ℃、5% CO2細胞培養(yǎng)箱中繼續(xù)孵育0、6、12、24 h,分別設置5個復孔。復溫后,每孔加入10 μl CCK-8溶液,并將培養(yǎng)板置于37 ℃孵箱內(nèi)孵育2 h。按照CCK-8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應用酶標儀測定450 nm處各孔吸光度(OD)值,計算細胞活力。
1.2.3 LDH法檢測細胞毒性 將適量細胞接種于96孔板中,待細胞長滿至80%~90%時進行檢測。各組細胞處理結束后,將細胞培養(yǎng)板用多孔板離心機400g離心5 min,吸除上清,加入150 μl LDH釋放試劑,混勻,重新置于細胞培養(yǎng)箱中孵育1 h。然后將細胞培養(yǎng)板用多孔板離心機400g離心5 min。取各孔的上清液120 μl,轉移到新96孔板相應孔中,分別向各孔中加入60 μl LDH檢測工作液,混勻,室溫下避光孵育30 min,用酶標儀測定490 nm處各孔OD值,計算細胞毒性。
1.2.4 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超微結構 熱打擊處理后,在各時間點收集細胞,用2.5%戊二醛固定液固定,4 ℃過夜,送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醫(yī)學實驗科,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超微結構。
1.2.5 Annexin Ⅴ-FITC/PI雙染色法檢測雙陽性細胞率 按Annexin Ⅴ-FITC/PI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操作。熱打擊處理后,在不同時間點收集細胞,調整待測細胞濃度為1×106個/ml,預冷PBS潤洗2次,用400 μl(1×) Annexin Ⅴ結合液重懸細胞,在細胞懸液中加入5 μl Annexin Ⅴ-FITC染色液,輕輕混勻并于4 ℃避光放置15 min,加入10 μl PI輕輕混勻并于4 ℃避光放置5 min,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激發(fā)波長488 nm,發(fā)射波長530 nm)。
1.2.6 Western blotting檢測細胞porimin、caspase-3蛋白的表達 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熱打擊后不同復溫時間點及對照組),加入細胞裂解液(RIPA:PMSF=100:1),提取總蛋白,采用BCA法定量總蛋白濃度,然后行SDS聚丙烯酰氨凝膠電泳,將蛋白轉移至PVDF膜上,5% BSA室溫封閉1 h,洗膜后加入porimin一抗(1:500)、caspase-3一抗(1:1000),4 ℃過夜,TBST洗3 次,5 m in/次,加入二抗(1:10 000)室溫孵育1 h,TBST洗3次,5 min/次, 使用化學發(fā)光劑ECL顯色、曝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若方差齊,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若方差不齊,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多樣本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若方差齊,組間比較采用LSD-t檢驗;若方差不齊,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熱打擊對HSKMC細胞活力及毒性的影響 CCK-8法檢測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熱打擊組復溫0h細胞活力即開始下降,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細胞活力不斷下降,呈時間依賴性(P<0.05)。LDH法檢測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熱打擊組復溫0h細胞毒性即增強,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細胞毒性不斷增強,呈時間依賴性(P<0.05,圖1)。
2.2 熱打擊后HSKMC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情況 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顯示,對照組細胞表面具有豐富的微絨毛,線粒體、內(nèi)質網(wǎng)等細胞器結構清晰,核大濃染,形態(tài)不規(guī)則,染色質濃密,核仁大而清晰。熱打擊組細胞在復溫早期(0、6 h)表現(xiàn)為細胞腫脹、體積變大,胞質空泡化(有別于凋亡早期的細胞皺縮、胞質濃縮及出芽改變),線粒體明顯腫脹,脫顆粒,雙嵴消失,核周間隙增寬,細胞核凝聚、固縮,部分包膜連續(xù)性中斷,符合脹亡早期表現(xiàn);復溫晚期(12、24 h)表現(xiàn)為核仁溶解消失,細胞核碎裂、染色質邊集,胞質結構崩解呈顆粒狀,符合脹亡晚期表現(xiàn),即脹亡樣壞死(圖2)。
2.3 熱打擊對HSKMC細胞雙陽性細胞率的影響 Annexin Ⅴ-FITC/PI雙染色法檢測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熱打擊組雙陽性細胞率呈進行性增高趨勢(P<0.05,圖3)。
2.4 熱打擊對HSKMC細胞中porimin、caspase-3蛋白表達的影響 Western blotting檢測結果顯示,隨著復溫時間的延長,porimin蛋白表達呈增強趨勢,至復溫12 h時,表達最強(P<0.05)。與對照組相比,caspase-3蛋白表達無明顯剪切活化(P>0.05,圖4)。
圖1 熱打擊后不同復溫時間點HSKMC細胞活力及毒性的變化情況(n=3)Fig.1 Changes in HSKMCs viability and toxicity at different rewarming time points after heat stroke(n=3)
圖2 熱打擊后HSKMC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情況(×8000)Fig.2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of HSKMCs after heatstroke(×8000)
圖3 熱打擊對不同復溫時間點HSKMC細胞雙陽性細胞率的影響Fig.3 The double positive cell rate in HSKMCs at different rewarming points after heat stroke
圖4 熱打擊后不同復溫時間點HSKMC細胞中porimin (A)、caspase-3蛋白(B)的表達Fig.4 Expression of porimin (A) and caspase-3 protein (B) in HSKMCs at different rewarming time points after heat stroke
重癥中暑是一種高發(fā)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9], 且合并MODS時病死率高達40%,RM是重癥中暑常見的并發(fā)癥[3]。重癥中暑骨骼肌損傷時,骨骼肌細胞的死亡方式尚未見報道。細胞脹亡是一種非典型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與線粒體功能障礙及胞內(nèi)ATP迅速減少有關,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6-7,10]。因此,本研究探討熱應激過程中骨骼肌細胞發(fā)生損傷的具體形式,建立HSKMC細胞重癥中暑模型并檢測細胞活力及毒性,結果發(fā)現(xiàn),熱打擊可導致HSKMC細胞損傷。
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是判斷細胞死亡方式的一項重要標準,也是判斷脹亡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的超微結構,結果顯示,對照組細胞表面具有豐富的微絨毛,線粒體、內(nèi)質網(wǎng)等細胞器結構清晰,核大濃染,形態(tài)不規(guī)則,染色質濃密,核仁大而清晰,熱打擊組細胞在復溫早期(0、6 h)表現(xiàn)為細胞腫脹、體積變大,胞質空泡化(有別于凋亡早期的細胞皺縮、胞質濃縮及出芽改變),線粒體明顯腫脹,脫顆粒,雙嵴消失,核周間隙增寬,細胞核凝聚、固縮,部分包膜連續(xù)性中斷,符合脹亡早期表現(xiàn);復溫晚期(12、24 h)表現(xiàn)為核仁溶解消失,細胞核碎裂、染色質邊集,胞質結構崩解呈顆粒狀,符合脹亡晚期表現(xiàn)(即脹亡樣壞死)。上述特征與細胞脹亡的形態(tài)學特征一致[11]。此外,通過流式細胞儀檢測PI與Annexin Ⅴ-FITC的結合情況,也可判斷細胞是否發(fā)生脹亡[12]。脹亡細胞可以與Annexin-Ⅴ、PI結合,呈現(xiàn)紅色和綠色熒光[Annexin-Ⅴ(+)、PI(+)],即“雙陽性細胞”。本研究發(fā)現(xiàn),熱打擊可導致HSKMC細胞出現(xiàn)雙陽性細胞,且呈時間依賴性。Caspase-3可啟動細胞凋亡[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熱打擊后HSKMC細胞中caspase-3蛋白無明顯變化,表明熱打擊后骨骼肌細胞并未發(fā)生凋亡。Moinfar等[14]成功克隆并初步證實porimin特異性地表達于將要發(fā)生脹亡的細胞表面。Porimin是介導細胞脹亡的特異性蛋白,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熱打擊導致HSKMC細胞中porimin蛋白的表達增強,并呈時間依賴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熱打擊誘導HSKMC細胞發(fā)生了一種有別于細胞凋亡的caspase非依賴性細胞死亡方式——脹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