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芳 易 薇*
(德宏州人民醫(yī)院檢驗科,云南 德宏 678400)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新生兒時期致病菌經各種途徑侵入血循環(huán),并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該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目前,血培養(yǎng)被認為是臨床診斷敗血癥的金標準[2]。但此方法耗時長,陽性率低,在敗血癥的早期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選擇快速、準確、簡便的實驗室檢測方法對敗血癥的早期診斷、治療以及降低其病死率尤為重要。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細菌感染性標志物在判斷新生兒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4]。目前,對PCT、CRP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尚有爭論,PCT、CRP早期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陽性判斷標準的界定在不同研究中也存在差異[5-6]。鑒于此,本文將探討PCT、CRP單一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在新生兒敗血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為臨床早期快速地診斷新生兒敗血癥提供科學依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73例新生兒敗血癥患兒(其中日齡<3 d者43例,3~30 d者30例)作為敗血癥組,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全國新生兒感染及危重病學術研討會上修訂的《新生兒敗血癥診療方案》中的診斷標準。另選擇同期住院的76例排除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兒(其中日齡<3 d者35例,3~30 d者41例)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在入院初期應用抗生素治療之前采集靜脈血2 mL分別進行PCT和CRP檢測。PCT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Roche Cobas E411檢測,CRP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Roche Cobas 501檢測。試劑均使用Roche公司產品,均在有效期內使用,各指標的檢測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以PCT≥0.5 ng/mL和CRP≥8 mg/L為陽性判定標準[5-6]。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將敗血癥組與對照組結果列四格表計算并比較各指標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和約登指數。
2.1 兩組新生兒血清PCT和CRP水平的比較 敗血癥組新生兒血清PCT、CRP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血清PCT、CRP水平的比較[M(P25,P75)]
2.2 PCT、CRP單獨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結果的比較 以臨床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與PCT、CRP單獨檢測相比,PCT與CRP聯(lián)合檢測對日齡3~30 d及日齡<3 d的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 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及約登指數均更高。見表2。
表2 PCT、CRP單獨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診斷結果的比較
新生兒敗血癥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tǒng)的病原學診斷方法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依據,但通常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等待病原菌培養(yǎng)、分離及鑒定,而部分敗血癥患兒采用血培養(yǎng)方法也不一定能分離出病原菌,在臨床上難以達到早期快速診斷的效果。而臨床醫(yī)師往往在病原菌鑒定結果出來之前便根據患兒的癥狀給予經驗用藥治療,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抗菌藥物的濫用,也不利于患兒的預后。傳統(tǒng)的白細胞計數方法有著成本低、取材方便、檢測速度快的優(yōu)點,是臨床診斷細菌性感染常用的檢測指標之一,但計數結果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在短時間內準確地反映患者病情的嚴重性,不具備特異性或敏感性[7]。因此,臨床實踐中迫切需要尋找出能夠早期、快速、準確地診斷新生兒敗血癥的標志物。
近年來,血清PCT、CRP檢測逐步被用于細菌性感染疾病的早期診斷[8-9]。PCT是一種糖蛋白,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在健康人血漿中常低于0.1 ng/mL,甚至檢測不到。但在發(fā)生感染尤其是嚴重細菌性感染后,PCT水平可在3~6 h內升高,并可超過10 ng/mL。相關研究顯示[10],PCT在診斷細菌性感染中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其升高水平與細菌感染程度呈正相關,在重癥細菌感染中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標志物。CRP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全身炎性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正常人血漿中CRP濃度常低于8 mg/L,在發(fā)生感染、創(chuàng)傷、手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急性排斥反應時血漿CRP水平可在6~10 h內成倍增加,而且細菌性感染疾病CRP升高水平明顯高于非細菌性感染疾病[11]。
從本研究結果看,敗血癥組新生兒血清PCT、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李維春等[12]研究結果一致,表明PCT、CRP可作為早期判斷新生兒敗血癥的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采用四格表計算各指標的診斷價值,發(fā)現采用單一指標診斷時,對于日齡3~30 d新生兒,PCT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均較CRP高,反映診斷綜合能力的約登指數也比CRP高,提示PCT在早期新生兒敗血癥中的診斷價值優(yōu)于CRP,與游麗娟[13]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主要原因是CRP除在細菌感染外,在創(chuàng)傷、手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性反應中亦會出現增高趨勢。而對于日齡<3 d的新生兒,PCT雖然靈敏度、陰性預測值較高,漏診的可能性較小,但特異度、陽性預測值、約登指數均有所下降,出現誤診的可能性較大,診斷的準確性降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PCT在新生兒出生后72 h內會出現生理性增高,3 d后才降至正常水平[14]。Paccolat和Harbarth[15]的研究也發(fā)現,新生兒出生后24~30 h時PCT達生理性高峰(21 ng/mL),出生后第3日起,PCT的正常參考值才同成人一樣。因此,對于日齡<3 d的新生兒,PCT用于早期新生兒敗血癥的診斷時最好采用不同的截斷值。
本次研究還發(fā)現,與單獨檢測比較,無論在日齡<3 d還是3~30 d的新生兒,PCT與CRP聯(lián)合檢測對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約登指數均較高,提示聯(lián)合檢測能更有效地排除早期新生兒敗血癥的可能,減少誤診的發(fā)生,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采用單一指標時,對于日齡3~30 d新生兒,PCT的診斷價值優(yōu)于CRP,而對于日齡<3 d新生兒,PCT的診斷價值不如CRP。若經濟條件允許,應優(yōu)先采用PCT與CRP聯(lián)合檢測,有助于提高對早期新生兒敗血癥診斷的特異度和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