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琳 夏夢嬌* 四川傳媒學院
不同時期的戲劇創(chuàng)作吸收了當下所給予的文化與科技,從而體現出不同的形態(tài)。近幾年來,戲劇創(chuàng)作者和設計者一直在不斷嘗試新的元素和新的方法,從而為戲劇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即舞臺影像。當戲劇的形態(tài)受到多媒體技術的影響,會在根本性的時間形態(tài)與空間形態(tài)上得到全新的體現。
1.社會背景: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變越快,因此在戲劇觀賞上的要求也越變越高。而多媒體影像的應用不需要上下場搬移道具,受到制作者們極大的贊賞。同時,電影的普及也讓觀眾對畫面的欣賞提高了一個檔次。所以在舞臺上動態(tài)圖像即影像在舞臺空間中擁有了一席之地。
2.理論先導:
① 新媒體藝術的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說:“傳統(tǒng)定義下的藝術家早已在過去這三十年中因著后現代主義的‘作者已死’說法及計算機科技的影響而消失殆盡。其實作者沒死;不過轉換新戰(zhàn)場罷了?,F在的藝術家出現在虛擬空間中、在網絡上,與觀眾密切的合作聯系?!?/p>
② 馬丁·艾思林在《戲劇的剖析》中說道:“戲劇是這樣的一種活動,它的界限無從準確確定,它才能夠從以前被認為不屬于戲劇范圍之內的源泉中不斷吸取新的東西,不斷更新?!?/p>
幾百年前,多媒體影像就已介入戲劇,德國導演皮斯卡托在《當心,我們活著》、《好兵帥克》、《拉斯普廷》中,將靜態(tài)或者動態(tài)圖像通過投影技術呈現在舞臺上。他對舞臺表現形式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革,也是當時最早將多媒體影像用于舞臺上的導演之一。除此之外,捷克的導演埃米爾·弗朗·布里安在《少年維特之煩惱》、《奧涅金》這些戲劇創(chuàng)作中也使用了多媒體影像。還有另一位捷克導演約瑟夫 斯沃博達在《士兵》、《蘇珊娜的游戲》則同樣利用多屏幕、多投影機位的復合結構式投影。斯沃博達認為在戲劇創(chuàng)作中需要更多地創(chuàng)造出人物的心理空間,所以他利用了多媒體影像來完成他的這個主張。
“空間”是多義的,一千人讀哈姆雷特,也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此類推,在相同的劇本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的戲劇空間也是具有多彩性和多樣性的。我們知道,舞臺不是畫面而是空間。舞臺的空間不僅闡釋著表演者的內心也闡釋了創(chuàng)作者們的內心,表現出這個劇的主題和內涵。在舞臺上,有實物有材質有形狀的立體東西充實著這個舞臺,有組織性的用視覺符號來從精神層面上展示一個具有空間藝術的項目。如果我們想了解舞臺空間,我們就應該知曉他的空間形態(tài)構造。
舞臺的“實用空間”無疑是指演出場所范圍的空間,劇場空間有不同的維度,舞臺是表演藝術的物理框架,表演藝術便是對劇場空間的運用,舞臺“實用空間”當然是有界限的,無論是表演還是表演者還是道具都在這有限的空間里來進行演出。
當然,舞臺的“審美空間”不僅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空間,也是感官上的心理空間。審美空間中的想象力占絕大部分,它不是一個客觀分析出的數據或是機械性的復制,而是把客觀的一些事物進行創(chuàng)造變化,呈現出一種美的具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敏銳度的空間。為此無論是觀者還是導演還是創(chuàng)造者都力圖將此完美的詮釋在舞臺上。我們也只有對空間加以限定定義才能讓我們后續(xù)的研究或者是設計變得有實際的作用與意義,才可以在虛空間中談論相互的審美問題。
按照字典上的解釋是“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如果只是這個解釋肯定是不明什么意思,到底空間是什么東西組成,我們看不見它,卻又能感受的到它。我們說研究的舞臺就是一個到處都充滿結構的空間。事物的本身不在于什么,而在于機構。
傳統(tǒng)的舞臺布景只能片面地呈現固定的時空范疇,并且局限在相對狹小的范圍內,缺乏變化,形式單一,場與場之間的更換繁瑣復雜,不流暢不便捷,很多時候只能依靠燈光和音效的參與才能表達一些環(huán)境上的變化。但影像技術的介入徹底改變了這些不足之處,同時還為戲劇賦予了電影剪輯一般的自由空間配置模式,這就無限擴大了舞臺的時空范圍。這樣的時空組合打破了傳統(tǒng)戲劇的線性故事發(fā)展,可以采用電影的倒敘插敘等手法更加具有想象力的表現主題,為戲劇導演和主創(chuàng)人員拓寬了思路也為觀眾啟發(fā)了更多的想象空間。下面我分三類來簡要闡述。
舞臺設計師往往是在超越時空的演出中共同構成具有聲、光、色、形等多維因素的視覺和聽覺的創(chuàng)意空間,并隨著時間以及情節(jié)、場景的轉換而延續(xù)發(fā)展。根據戲劇情節(jié)起承轉合或者表演節(jié)奏的快慢,舞臺影像來進行視覺效果上的變化,以創(chuàng)造出特有的舞臺演出空間氣氛,影像觀眾的情緒變化。投影的人物形象可以作為現場人物的回憶、幻想、自由聯想從而表現人的潛在意識流。它可以表現現場人物的過去,也可以預示他的未來,從而創(chuàng)造新的時間概念。
影像可以一瞬間將背后的畫面從房屋內瞬間變?yōu)楣珗@,在空間上的表現也是非常出色的,夏天瞬間變?yōu)槎?,季?jié)上的變化也是非常直接的?;蛘邚母鼜V闊的歷史范圍內揭示人物行為。甚至它可以作為平行于現場事件發(fā)展的第二動作線與現場事件交織在一起。這也正所謂“悄然無息、化入化出”。在現代話劇演出中,場與場之間的更換,更加地便捷、流暢,增強了整出戲劇的整體性和連貫性。觀眾被不知不覺地帶到了一個個不同的時空之中, 徹底改變了以往鏡框式舞臺結構,一成不變的敘事空間和現行的故事發(fā)展方式等等傳統(tǒng)戲劇演出中的手法, 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舞臺上,上演著具有戲劇性般矛盾的事件,想在一定的舞臺空間上喚起一種情緒,形成一種隱喻,成為一種符號,構成一種意識流。在一個充滿符號的視覺空間中,影像強化了戲劇演出中視覺的沖擊力。而其中,人物的心理空間也讓影像放大化。投影的人物形象可以作為現場人物的回憶、幻想、自由聯想從而表現人的潛在意識流。它可以表現現場人物的過去,也可以預示他的未來,從而創(chuàng)造新的時間空間概念。
多媒體影像進入舞臺美術這個領域中,開出新花接出新果。在它豐富的信息含量中,我們可以看到創(chuàng)新性和多可能性。直至今日,多媒體影像不僅在技術層面上,還在藝術層面上都有著很大的進步跨越度,所以,多媒體影像也成為了現代話劇、戲劇在演出表演上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多媒體影像技術已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主要媒介,被越來越多的作為輔助手段。隨著其不斷的試驗和探索,戲劇創(chuàng)作也將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