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友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梅仙中學 福建 尤溪 365100)
前言
為實現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相關理論知識,培育其專業(yè)素養(yǎng),使學生有能力自主學習計算機技術知識。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必須秉持“因材施教”教學理念,對有著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分進度信息技術教學,尊重學生智力發(fā)育差異,為學生提供量身定做的個性化學習方法,讓信息技術教學具備較強針對性和合理性,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效率,充分發(fā)揮分層教學優(yōu)勢。
學生因為自身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心智發(fā)育水平、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對信息技術課程所講授知識的接納程度各不相同[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過多關注學習成績較好、表現較活躍的學生,而學習成績較差且羞于發(fā)言的學生缺乏教師關注,沒有得到及時指導,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使用分層教學法,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進行劃分,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嚴格訓練,打好其知識基礎,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拓展課程內容,講授更多知識。分層教學模式可提高所有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得到同步發(fā)展。
2.1 對學生進行分層,尊重個體差異。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必須對學生進行長期觀察,通過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特點,考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此對學生進行分組,確保學生分層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任課教師可根據觀察研究將學生分為優(yōu)秀、合格、較差三個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進行調查,總結歸納各層次學生的共同特性。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建立學習合作小組,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培育學生信息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2.2 對學生的學習任務進行分層。任課教師有必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家庭作業(yè),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課后學習任務進行分層,確保教師所留作業(yè)難度符合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3]。例如教師在教授“PPT”制作知識后,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課后作業(yè),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布置“用藝術字編輯一篇文章”的簡單作業(yè),對于學習能力強、求知欲旺盛的學生,教師可布置“利用PPT技術制作文本動畫”的高難度作業(y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作業(yè),能夠對各層次學生進行針對性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訓練,打好學生的知識基礎,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將課后作業(yè)的布置與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tài)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能夠在課后獲得溫習。
2.3 課堂教學任務分層。學生由于各類外部環(huán)境因素影響,逐漸養(yǎng)成了各不相同的學習習慣,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接受程度也并不一致,教師在規(guī)劃課堂教學任務時必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適宜的、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心智水平的學習任務,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理解課堂學習目標的意義。教師可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內容的難度,激發(fā)優(yōu)等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還應當及時指導差生復習舊知識,讓基礎不牢的學生溫習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技巧,培育差生的學習習慣,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任務,讓教學任務具備階段性,教師可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確保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任務規(guī)劃的有效性。
2.4 課堂教學內容分層。因中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各不相同,有著不同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如果任課教師采用統(tǒng)一教學進度的授課模式,則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受到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接納程度差異的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較差。教師必須秉持分層教學理念,對授課內容進行劃分,對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進度,滿足學生學習需要。根據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水平將課堂教學內容分為“課外新知識”、“課內技術知識”等不同層次,提高教學針對性。例如教師在講授“數據表處理”一課的知識時,應當對教學內容按照難度進行分層,最簡單的建立表格和輸入數據的知識可面向所有層次學生進行教學,中等難度的表格編輯與修飾知識教學則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展開,最高難度的圖表分析和圖表插入其他文檔的操作知識教學針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較高、學習能力較強的優(yōu)等學生展開。讓學生在不同難度的課堂教學中各取所需,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有益的信息技術知識。
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使用分層教學法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都能獲得相應的提高?,F階段,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顯著,課堂學習效果參差不齊,任課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該教學方法可抹去學生個體差異,改善課堂學習氛圍,增強教學效果,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讓信息技術教育具備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