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玲
(廣東省肇慶市鐵路學校 廣東 肇慶 526000)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詩歌教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提出,我們認識到課堂中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自身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學生從心底接受詩歌,進而能夠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為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在未來立足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一門學科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和前提,培養(yǎng)學生和核心素養(yǎng)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同時又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總之,對學生對教師都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1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確立自己課程的吸引力,必須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大動力。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而導入詩歌教學。由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朗誦,在通過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最后再帶領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這種教學方式告別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抵觸心里,相反,卻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詩歌學習的興趣,最終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培養(yǎng)學生自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上茸寣W生預習,初步感知詩歌大意和感情基調。詩歌的語言比較精煉、含蓄、優(yōu)美,首先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借助課文中的注釋或查字典,讀準字音,了解字義,從而理解詩句的意思。然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己對詩歌意境、情感的感受,在此過程中,學生潛藏的語文能力將不斷得到激發(fā),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春曉》這首詩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學習,小組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的一個過程。學生自己進行學習、進行探索,勢必或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詩歌理解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理解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
2.3 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啟發(fā)學生想象領悟古詩的意境。每一首古代的詩歌乃至是現代的詩歌都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意境,美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fā)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想象能力均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師必須不斷地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詩歌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詠柳》這一詩歌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即把柳葉和剪刀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好地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詩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詩歌教學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同時,詩歌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走進詩歌藝術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fā)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和學生乃至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