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飛
(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雪山小學 甘肅 定西 748108)
作文是小學生將學習過的字詞以連貫的語句輸出,來敘述事件、表達情感、抒發(fā)個人思想。作文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我的語言邏輯系統(tǒng),通過學習到的修辭手法、寫作形式及寫作順序對語言邏輯進行修飾,從而達到閱讀暢快、敘事清晰、語言優(yōu)美、邏輯有序的寫作目的。小學語文作文從最開始的看圖寫文到后面獨立運用文字進行表述,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過程,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學習經(jīng)驗以及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保障教學的有效性。但從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部分教師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作文教學質量,不利于孩子語言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如教學過于課本化,沒有結合生活實際,導致孩子缺乏寫作的樂趣;缺乏啟發(fā)性教學,孩子按照例文一板一眼的復刻,不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等。若這些作文教學問題放任不管,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寫作的樂趣,進而影響到未來的學習效果。
2.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當進行啟發(fā)性教學。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小學生語言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的教學目的不在于孩子能夠寫出多么優(yōu)美的詞藻、多么驚艷的句子,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作文的用處以及寫作的有趣性,激發(fā)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階段不應當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應該增強小學生作文的實踐。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學生感知生活、體驗生活,對他們來說能夠幫助理解很多理論知識,進而在寫作中運用出來。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時應當注重作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例如學習比喻的修辭手法,教師單純的舉例天上的云好像一只小狗,這是一種比喻的手法,將云比喻成小狗,孩子們可能會理解但一定不會特別深切,但如果引導孩子積極發(fā)言,什么像什么,那千奇百怪的比喻就都會出來了,孩子們總是比大人更具有想象力,他們思維沒有具象,在積極討論之后,教師在引出教學的修辭手法比喻,孩子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已經(jīng)知道了比喻的具體運用,然后結合理論知識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孩子們的生活閱歷是啟發(fā)他們思維的主要來源,所思所感皆來源于生活,教師將其合理利用再從中引導,必然會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2.2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的想法。我們常常驚嘆于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在讀到一些孩子寫的作文和小詩的時候,驚訝于原來還可以這樣比喻,多么的浪漫表達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fā)難得見到充滿靈氣的作文,千篇一律的三段式,名人名言作為引入,甚至還有各種句式套用。這樣的問題不僅存在于小學語文作文,初高中語文教學同樣存在。那么在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我們應當如何保持孩子的天真,又能達到教學目的呢?我認為教師在理論知識的原則上,還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去思考,在寫作上不拘泥于固定段式、句式,而是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自我的語言去表達去抒發(fā)。
如孩子的作文缺乏內容,流水賬紀事,沒有主旨缺乏重點,教師在作文教學時可以進行范例式教學,比如選取代表性的文章帶著學生一起鑒賞,《我心中的巨人》主旨是表達親情的文章,首先,教師可以提問,本文描寫的重點是什么,在孩子們回答之后,再提問同樣是描寫父親,《我的爸爸》或者《我心中的巨人》哪個題目會更好,回答肯定不盡相同,但一定要讓孩子說出原因,其重點是讓孩子思考,教師不針對答案給出權威性意見;其次,在進入全文賞析,教師在過程中提出對文章人物心理活動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們邊讀邊思考,用自身的感受去理解文章的意義。整個文章鑒賞不是單純的學習里面的句子句式,而是引導孩子理解文中表達的情感,并引發(fā)思考。這個過程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啟發(fā)孩子的思維,讓他們對文章表達出來的感情感同身受,從而明白當自身在寫作時如何去表達情感,既學習了文章寫作內容,也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2.3 設計情景,進行沉浸式教學。傳統(tǒng)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的普遍教學模式時將寫文章的修辭手法、技巧書寫在黑板上,讓孩子背誦和練習,不利于孩子理解。鑒于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征,設計各種各樣的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作文內容,再結合相關知識,引導孩子寫作。情境內容非常豐富,可以來源于生活、神話故事、動畫片,然后搬到語文寫作課堂上,孩子們既覺得生動有趣,也從中收獲了寫作的內容,就情景中表達的故事進行作文,不會空洞無物而是言之有物了。
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非常重要,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邏輯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習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不斷總結經(jīng)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