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虎雄
(黑龍江省鐵力市朝鮮族學校 黑龍江 鐵力 152500)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既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利保證,也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優(yōu)勢,讓他們能夠在課堂教學中獨立自主的思考、探索;同時這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大有裨益。但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具體落實在實際教學的每一次課中。教師要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思維是一個人的行為主導。從精神層面來看,擁有良好思維的人具有獨立性。一個人只有具備了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更好地解決問題。
1.1 數學學科特點的需求。前蘇聯(lián)偉大數學家加里寧說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學科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邏輯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等特點,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及的。小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且具有一定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有必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1.2 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和教師能力的需求。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教師需要在思想上更加重視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升級,做好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發(fā)揮,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獨有的魅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去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生同樣需要借助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去處理一些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2.1 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與時間。現(xiàn)在的數學課堂多是教師在課上講完的題目,等到下節(jié)課再問,學生仍然不會的情況。這是因為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多數是教師將固定的定義,公式全部推給學生,講題目也是如此,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只是將答案告訴學生而已,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對于題目自然是沒有深刻的印象,記不住也是正?,F(xiàn)象。想要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先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與時間。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應該直接告訴學生就結束,應該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而引出教學課題。除此之外,教師不要將每節(jié)課都填充得特別滿,相反,教師可以將每節(jié)課的最后十五分鐘留給學生思考這節(jié)課中想要問的問題,或者是留一道題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做出,下課前給出答案,讓學生下課思考自己錯誤的地方,。等到下節(jié)課,教師可以叫學生來講自己錯誤的地方,為什么會寫錯,這樣便充分地讓學生進行了獨立思考。
2.2 營造活躍的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只是提供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與時間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應該讓學生習慣獨立思考,喜歡獨立思考。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上時間來引導學生,學生對于枯燥,死板的課堂氛圍自然是不喜歡的,甚至是厭倦的。所以,教師應該改變現(xiàn)在刻板的教學方式,多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堂,喜歡上在數學課堂上獨立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預習,第二天上課時,教師與學生身份互換,讓學生給教師講解,遇到學生無法理解的難點,教師再加以指導,這是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方式,同時,學生為教師講解題目,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就感,這便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多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講例題時,并不先給出答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題,在必要的點,教師給出一些提示,但是要讓學生自己寫出最終答案。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六單元《面積》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何計算面積”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去預習,第二天讓學生來講解自己預習的結果,并且說出不懂的問題,然后讓其余學生進行補充,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指出學生理解錯誤的地方,講解學生不懂的地方,這樣學生既進行了充足的獨立思考,也對于學習的知識有了更深的印象。
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項基礎能力,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通過解題技巧來更好的掌握知識,并通過對知識的內化,逐漸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靈活的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