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
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某水閘工程閘孔凈寬度為7.2m,設計流量為18m3/s,此水閘工程具有以下特性:底板高程為50cm,孔數(shù)為1 孔,基礎處理結構主要是粉噴樁結構,整體結構形式是開敞式水閘合并升臥式水閘。按照這一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特性,在進行建設時,必須根據(jù)以下方式展開操作:新建閘孔凈寬度為7.2m 的敞開式水閘,并借助12m長的U型結構對建設閘室。閘室上游應以圓弧翼墻以及混凝土護坡,并借助灌砌塊石護底,再與上游河道進行連接,在這過程中圓弧形翼墻半徑主要為10.2m,混凝土護坡總長度為16.1m,而灌砌塊石護底總長度為8m。閘室下游主要有消力池、混凝土護坡、灌砌塊石護底以及圓弧翼墻,并和下游河道進行連接,在這過程中消力池深度約60cm,總長度為12.5m,混凝土護坡總長度為26m,圓弧翼墻半徑總長度為6m,灌砌塊石護底總長度為24m,此外,下游護底末端還建立了一個總長度為4.9m 的干砌石防沖槽[1]。
必須保證閘室施工設計具有良好的抗滑穩(wěn)固性,在水閘關門擋水的狀態(tài)下,閘室需要承擔上游與下游水位差所產(chǎn)生的水平推力,促使閘室會逐漸向下偏移。加之受到上游與下游水位差的影響,水會從上游順著閘基,再繞過兩岸的建筑物逐漸向下游滲透,出現(xiàn)滲透壓力,從而對建筑物以及閘基產(chǎn)生不利影響。因此,為了能夠確保兩岸建筑以及閘基具有良好的抗?jié)B穩(wěn)固性,就必須在閘室上游位置建設合理的排水系統(tǒng),并在下游建設完善的防滲系統(tǒng)。在閘室開門泄水的狀態(tài)下,必須確保設計流量可以剛好通過閘室最大寬度,因為閘水具有水流流速較快、形態(tài)復雜、兩岸建筑物極易受到?jīng)_刷,所以就必須借助適當?shù)姆罌_效能措施改善這一問題。
首先,選取最佳位置展開水閘工程施工,在位置選擇過程中,必須對其展開全面的勘察與評估,同時編制相應的施工方案。其次,確保地基條件與水閘室施工之間不存在矛盾,同時對要求的結構模式予以進一步優(yōu)化,以此確保水閘室與地基之間的穩(wěn)固性。然后,水閘工程建設的關鍵就在于防水滲透設計工作中,尤其是水閘上游,通常是與建筑物進行連接,同時在空中架構出一個防水滲透性良好的建筑。最后,確保水閘工程施工圖紙設計可以有良好的抵抗水流沖擊能力,以此減少水流對兩岸沖刷造成的影響。
在水利工程中,水閘開挖階段施工可以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分項工程。如果水閘開挖斷面過小,那么則會直接影響到水閘強度;而如果水閘開挖面較大,則會造成工程量的增加,并浪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所以在水閘施工的開展中,作為施工人員必須要提高對開挖階段管理的重視,首先要做好科學合理的挖掘設備和工藝技術的選擇,然后結合具體實際制定好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實際要求來開展開挖作業(yè),從而為挖掘的施工質量提供重要保障[2]。
在混凝土施工中,其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以鋼筋和水泥等材料為主,不僅要做好原材料質量的嚴格檢測,還需要保證混凝土的合理配比,借助配置試驗的開展來進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確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的運輸和儲存這一過程中很容易發(fā)生和易性變化,所以在實際施工的開展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工程的實際需求來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調(diào)整。最后一方面,在混凝土澆筑施工開展的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有效控制好澆筑的連續(xù)性,邊澆筑邊振搗,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振搗的密實性,同時還可以將漏振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做到有效避免。
按照水閘工程的具體情況與相關要求,合理選擇建設材料。通常而言,金屬構件安裝會借助現(xiàn)場安裝的形式所完成,在對每一個部件進行安裝時,必須嚴格根據(jù)施工圖紙設計展開安裝,同時展開隨機檢查,避免在構件安裝期間發(fā)生失誤,確保安裝完成的產(chǎn)品可以達到施工圖紙設計標準,如果出現(xiàn)問題,便無法應用于工程施工。
在對水閘工程進行建設時,為了能夠優(yōu)化工程施工干地的建設條件,通常會在河床之內(nèi)建設圍堰,從而對基坑形成保護,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河道上游開水根據(jù)預設形式導向下游便是所謂的施工導流。在水閘工程建設期間,針對水流湍急的區(qū)域,應該根據(jù)相關要求展開建設,通常會涉及到全段圍堰閥以及分段圍堰法兩種。在編制導流施工方案的過程中,必須按照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工程實質和其他行業(yè)的實際需求等多種因素,合理的選擇導流施工形式,同時對導流時段、導流標準、設計流量以及具體形式等多方面內(nèi)容予以確認,并合理選擇河道截流、基坑排水以及攔洪度汛等多項技術方法,借助反復對比,優(yōu)先選取經(jīng)濟性較強、可行性較高的導流方案[3]。
首先,編制并執(zhí)行合理、高效的基坑分期開挖施工方案,在汛期來臨以前確?;邮┕さ娜嫱瓿?,以此降低水閘進洪淹沒帶來的影響,并并且預留引河與基坑時的開挖土方,以此確保基坑的可靠性,同時為施工安排和土方施工提供良好的支持。其次,建設圍堰分期填筑,按照枯水期擋水要求展開建設,在汛期以前再培筑至全年設計要求,對圍堰展開分期拆除,并在汛期以后讓枯水期擋水要求借助與土方結合的方式進行回填,以此降低征地借量。然后,基坑應該借助建設迅速、效果優(yōu)質的降水方案或是截滲形式予以建設,以此提高基坑施工效率,保證可以安全度汛。最后,如果在汛期基坑進洪,就必須確保進洪口開挖井然有序,緩慢的展開基坑沖水保護,防止對基坑產(chǎn)生沖刷,以此降低基坑淤積量,從而確保工程安全施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