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內蒙古呼倫貝爾扎蘭屯市蘑菇氣鎮(zhèn)中心校 內蒙古呼倫貝爾 162673
體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 “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體現學科特點。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1]”。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既是課堂的構建者,也需充分發(fā)揮自身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作用,讓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積極地情感特度、具有探索欲望,能夠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使其感受體育學科的魅力。可以說,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既對教師的授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更有助于高效體育課堂的建設。從而,使學生掌握運動技巧、了解體育知識,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加強師生互動。
首先,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 “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2]”。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小學生的視角出發(fā),進行教學設計。只有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運動,建立新型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才能打破課堂中身份限制,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中,調動其積極地體育運動興趣。因此,這便需要體育教師具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真正落實新課標對體育教學的要求,能夠及時轉變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尊重并發(fā)揮學生的體育課堂主體與中心地位。
例如:相較于其他課程,體育學科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也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肢體協(xié)調性。如跑步、投擲等是體育課堂上常見的運用。在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小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在運動方面會有一定差異性。教師應展開分層教學,促進學生梯進式成長,使體育教學面向全面學生。綜合素養(yǎng)好的同學,可讓其進行動作示范,并在練習中作為 “輔導教練”;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重點關注和輔導,使其掌握雙腳蹬地、屈髖、屈體、甩臂等動作要領,使投擲更加規(guī)范。通過營造和諧融洽、愉快寬松的體育學習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促進他們積極實踐、相互交流,在課堂互動中,使學生體育興趣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幫助小學生樹立運動自信。
其次,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游戲具有天生的熱衷。教師可適當的在教學中融入趣味體育教學游戲,形成對學生的運動興趣疏導。為此,教師可依據本節(jié)課堂教學,組織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得到身體協(xié)調性的鍛煉、體會勝利的喜悅、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有效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進而,通過游戲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
例如:教師可依據教學重點,設置個性化體育趣味游戲。在“快來幫助我” 的環(huán)節(jié)中,扮演消防員的學生通過翻滾和攀爬到達指定等待區(qū)域,扮演民眾的學生需要將壘球投擲到其所在區(qū)域,以獲得被救援機會,雙方在限定時間以跑步的形式撤退到安全區(qū)域,便完成了本次救援,合作最默契、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以體育新舊知識的聯結,形成情境游戲設定,促進學生投入游戲、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
再次,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興趣,其主要目的便是促進他們主動參與鍛煉,助力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故此,教師體育教學安排更側重是否有益于學生身體健康,但是小學生更多的關注的是運動項目否有趣。因此,在活動設計時,教師可以考慮學生的這一特性,將趣味性作為依據,進行教學布置。并且在體育活動中,應該為學生提供需要的體育器材、場地等,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構建良好的活動條件和環(huán)境,使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教學。故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興趣和愛好的關注,以便實施多元化教學。
例如:在基本操學習中,“繩操” 對于提高學生的耐力、身體的柔韌性及靈敏性具有重要作用。熱身中,可選擇以模仿動物操的形式進行;教學中,可讓學生進行配樂選擇,以更符合新時期小學生趣味偏好的形式推進體育教學;學習后,可組織學生展開分組比賽。通過跳繩游戲,讓學生掌握手腕搖繩以及上、下肢配合協(xié)作的技術要領,以競技元素的融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競合意識。從而將體育教學特點與小學生的認知、學習特點有機融合,提升教學的針對性。
最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意識到小學生的認知和辨別意識尚處于發(fā)展階段,自我保護意識欠佳,有時候可能會因為不注意而導致受傷。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把握好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尺度,做好對體育教學的保護、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因教學疏忽導致學生在運動中受傷。從而,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使學生快樂學習、積極運動。
例如:在 “翻滾” 的學習中,教師可創(chuàng)編技術要領口訣,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并有助于學生進行動作揣摩,更將使他們的的蹬地、低頭、團身等動作變得連貫協(xié)調。此外,還應規(guī)范學生的運動行為,避免其印與同伴過度玩笑而引發(fā)運動事故,并因此而受傷。為此,可以微課教學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關注、提醒他們多加注意,促進小學生增強體育安全意識。
綜上所述,為積極響應教育現代化發(fā)展要求,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需要教師領會新課改精神、把握體育課程教學特點[3]。為體現體育教學的開放性、多樣性、實踐性及健身性優(yōu)勢,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教師應升級自身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授課模式,發(fā)揮學生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從而,打造高效課堂、加強師生溝通、豐富學生運動體驗,促進他們建立對體育運動的好感,并讓其均能夠逐漸的邁向自身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