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克創(chuàng)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濱江學校小學部 廣西 田東 531500)
隨著近年來漢語言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大力推廣,漢語已經成為代表中國,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塊招牌,這也是近年來社會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語文素養(yǎng)十分重要。
隨著當今時代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許多的電子設備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給我們造成了一定困擾,像大家都深有體會的“提筆忘字”,正是因為現(xiàn)代人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打字所造成的。因此,提高對小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式十分重要。
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讀”是讓學生閱讀文章與文學作品,感受到坐著在文章中傳達的豐富情感與表達的中心思想;“寫”就是讓小學生進行充分的寫作練習,提升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將“讀”與“寫”進行教學結合,就可以幫助小學生將在閱讀中所獲得情感、詞匯知識、寫作手法等等的知識積累,靈活運用到語文寫作學習中去。再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的有效指導,將閱讀所得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和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隨著當今社會對小學生語文教學的越來越重視,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的教學問題。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影響,無論是“唯成績論”的教學理念還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手法,都已經不適用于當代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其次,“讀”與“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卻錯誤的認為,只要學生的閱讀量上去,寫作練習次數(shù)變多,就會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成績;最后,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與寫的教學中,總是喜歡干預學生的閱讀范圍和寫作方向,讓學生不能看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不能寫自己心中真實的感受,久而久之,就會嚴重降低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對語文課程產生厭學、逃學的不利影響,更給小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帶來不小的阻礙。
3.1 設定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從閱讀到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實際的語文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幫助小學生設定一個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在主題閱讀下激發(fā)寫作欲望。
例如:在學習“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圍繞“自然風光”這一教學主題,向學生推薦一些描述大自然奇妙風光的文章和書籍,讓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無限魅力之后,自然而然的激發(fā)其自己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和寫作欲望,從而完成從閱讀到寫作的讀寫結合學習過程。
3.2 豐富閱讀層面,幫助學生從仿寫到創(chuàng)作。通常情況下來講,小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豐富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和寫作數(shù)量,但因為小學生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將閱讀知識轉化為寫作知識,所以這樣的方式往往都是“出力卻不討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時,可以在豐富學生閱讀層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先從仿寫開始,逐步過渡到獨立寫作。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理解本文中運用了先總述、再分述、最后總結的寫作方法。然后讓學生閱讀更多類似于這種寫作手法的文章,并讓學生以“校園風光”為題,運用這種寫作手法,仿寫一篇描寫校園風景的文章,并逐步引導學生脫離仿寫,完成獨立寫作。
3.3 運用讀寫結合,培養(yǎng)學生從閱讀到續(xù)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的方式,主要目的就是想要通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來進一步的對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行有效培養(yǎng)。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時,不要總是先急于讓學生完成獨立的寫作創(chuàng)作,可以采用先閱讀后續(xù)寫的方式,來讓學生在深入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完成自己對文章想象的續(xù)寫。
例如:在學習“中彩那天”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有層次的反復閱讀,然后交流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與想法,并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續(xù)寫課文后面可能會發(fā)生的故事情節(jié),完成從閱讀到續(xù)寫的讀寫結合學習過程,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將語文中的閱讀與寫作密切聯(lián)系到一起,讓小學生將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儲備,靈活運用到寫作學習中去,又通過豐富的語文寫作練習,來激發(fā)起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兩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