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晶晶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學,福建福清 350300)
在當前的教育領域中,“大數據+教育”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浪潮。大數據在教育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推動了教育工作邁向了嶄新的臺階。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其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當前的大數據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應注重精準教學,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的理性思維習慣、生命價值觀念、社會責任感、科學探究能力等。生物學科的綜合性較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打破學科知識本身的限制,還要將更多豐富的內容融入其中,從學生的理論、實踐、情感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一種完善可行的教學方案,使學生逐漸具備適應未來生活的各項能力和素養(yǎng),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1]。
在大自然中,生命無處不在。而這些生命之所以能夠留存下來,是因為其具備自我復制和新陳代謝等特征,是功能特征和結構特征的結合體。生命不分高低貴賤,生物學科教學主要就是為了對學生的生命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懂得尊重世間萬物、熱愛生命,認識和了解世界上除自己之外的其他生命,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核心素養(yǎng)也能夠從側面凸顯出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這些都是學生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數據越來越多,而如何從這些數據中獲取到有價值的信息,以促進行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是現代社會發(fā)展中,各個行業(yè)重點關注和考慮的問題。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意義重大,而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實踐應用,教師可以及時發(fā)現課堂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同時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從而在今后教學中能夠本著“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效率[3]。
與此同時,在大數據的引導之下,教師還能夠讓學生與世間萬物的動態(tài)現象和生物靜態(tài)有所接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依托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也可以享有由大數據技術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實現對生物相關知識的全面認識,開闊自身的學習視野,提高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真正落實生物核心素養(yǎng)。學校及教育部門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理論和實驗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教學內容,獲取更加豐富的生物知識,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大數據思維,學會通過大數據對現實問題進行解決,進而提高生活能力[4]。
在當前的大數據背景下,要想促進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落實,教師就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轉變??v觀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筆者發(fā)現,由于教師對學生了解較少,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學生經常會出現態(tài)度懶散、注意力不集中、行動不積極等現象,這不利于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還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質量參差不齊。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他們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與學習進度,會使學習信心受到嚴重打擊,從而不利于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鑒于上述情況,教師可嘗試對學生實施差異化教學,同時應用大數據技術,如在校內建立生物網絡數據平臺,收集教學視頻、課堂檢測、在線作業(yè)等信息,從而充分掌握學生的差異化的特征。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進行對比,獲取學生在課堂上舉手發(fā)言、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等方面的數據變化趨勢,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5]。
例如,在講解“細胞的增殖與分化”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登錄校內生物網絡數據平臺,根據之前學生掌握細胞結構、細胞代謝、細胞構成等內容的情況,通過大數據技術,將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劃分;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出相應的學習任務和計劃,之后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實施差異化教學。這樣就能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此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例如,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通過差異化教學,也能夠使其掌握相應的知識,從而增強其學習自信心,縮短其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6]。
高中生物教學經常會涉及各種各樣的實驗,而這些實驗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了強化實驗效果,教師可嘗試應用大數據技術,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掌握實驗數據,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
例如,在進行“生物組織油脂檢測”實驗時,教師可將班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大數據來展示各小組學生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和結果,使學生能夠以一種直觀的方式看到自己在實驗中的表現,并發(fā)現其他小組的長處和優(yōu)點,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中,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同時大幅度提高實驗質量[7]。
再如,在制作“植物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時,為了確保教學實驗能夠順利開展,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以免在實驗中發(fā)生安全事故。之后,教師便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統計以往的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如在以往實驗中需要使用洋蔥,而對于一些有呼吸道疾病的學生而言,他們會受到較強的刺激,從而影響實驗的進程。另外,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如果忽視裝片過程的安全性,會很容易出現受傷的情況。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改進接下來的教學實驗,如使用蠶豆代替洋蔥,從而避免對學生產生刺激,提高實驗的成功率;為了確保整個實驗過程的安全性,教師可在實驗之前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安全教育短片,使學生重視安全問題,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順利開展實驗。
生物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相當于對日常生活的理論化解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所出現的生物知識。特別是對那些晦澀、復雜的生物原理,教師可嘗試將其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對應,并創(chuàng)設與之相關聯的生活情境,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最新的生物研究成果、主流價值觀等內容融入其中,以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8]。
例如,在教學環(huán)保方面的生物知識時,教師可嘗試運用大數據技術,統計環(huán)保相關的數據內容,同時還可以在課上為學生播放環(huán)保教育視頻,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逐漸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觀,增強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明確環(huán)境保護的方法,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習慣。在借助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價值觀、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和感悟。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統計當前的環(huán)保數據,如我國每年使用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的數量、城市汽車尾氣排放量等,通過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警醒學生,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數據技術對高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相應的精準教學策略,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大數據技術的優(yōu)勢與價值。總之,進入大數據時代,我國的教育工作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各樣的現代化先進教育手段被廣泛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樣不僅改變了教學方式,也為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提供了便利,能使學生逐漸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各種關鍵能力和素質,對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