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瑩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實施,在人們?nèi)粘=涣鬟^程中,英語成為一種基本的語言交流工具,為了逐漸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各大高校的非英語專業(yè)都競相開設了各類英語課程。在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將個性化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風格進行綜合考慮,注重對多種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充分關注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引導學生合理掌握學習策略,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后,人類對智能的認識獲得了巨大飛躍。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屬于教學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可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促進學生交際能力的提升,同時進一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發(fā)展,使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明顯提升。而在多元智能理論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師注重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創(chuàng)新,對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進行應用,豐富教學評價內(nèi)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當前提到的多元智能理論,主要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該教授在對腦部受創(chuàng)傷的病人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然后通過對教育、行為、心理和心理測試等多個領域的不斷研究,進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主要來源于法國的智力測驗、英國的智商概念以及美國的《零點項目》等,在加德納看來,智力存在比較狹窄的智力定義,并不能將一個人的真實能力進行正確反映。加德納認為一個人的智力,應該是對其解題能力進行度量的指標。加德納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結構,并對其進行了著重論述。加德納認為,個體身上存在著相對獨立、與特定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聯(lián)系的八種智力,屬于多元理論的支撐,加德納的這些論述,為多元智能理論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使傳統(tǒng)一元智能觀念面臨重大的挑戰(zhàn),讓人們獲得了更加新奇的感受。尤其是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對教學評價存在較大的困惑,而加德納的理論給教師的教學評價帶來更多啟示。
在國外的多元智能理論研究過程中,師資培訓、特殊教育和學習模式等方面屬于其主要的研究表現(xiàn)。馬來西亞的相關學者,對多元智能理論與中學教師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同時探索了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策略間的聯(lián)系,他們經(jīng)過相關研究,認為在多元智能理論背景下,存在多樣性的教學策略,同時教師具備多元智能理論,可以幫助他們將教學策略有效實施。相對于此,美國研究學者在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建立了相應的多元智能識別模型,最主要是在普通人群中進行應用,進而識別更具天賦的兒童,對他們解決問題時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才華進行分析。而經(jīng)過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兒童是否具有天賦,只有他們在擁有發(fā)揮自身才能的機會時,才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在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羅馬尼亞學者研究了教學模式和評估過程對學習困難的學生產(chǎn)生的相應積極影響。
多元智能理論在國內(nèi)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目的、觀念、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等相關方面的影響,在其研究過程中,主要是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多個層次進行了研究。在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我國研究學者提出了以工程導向和前景化為基礎的項目多元智能課程設計原則,實現(xiàn)了多元化智能英語教學模式。還有相關學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教學指導,為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對多元化口譯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了有效探討。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存在多元的智能,而每個學生擁有不同程度的智能,每個人會同時擁有多種智能,具備多種智能不斷發(fā)展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有效應用,就需要對以往的學生觀進行合理改變,對教學觀進行重新定位,教師還要注重自身教學目標的科學轉(zhuǎn)變,通過自身觀念的變化,有效轉(zhuǎn)變教學行為。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對個體的多元智能特點與潛力給予充分肯定,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權利,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合理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教學成效明顯提升,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實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設計,同時也要保證,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水平進行合理檢驗。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jīng)持續(xù)了較長一段時間,在實際改革過程中,雖然在一些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他方面的進展卻存在較大問題,而教學評價改革就屬于發(fā)展變化阻力較大的內(nèi)容。大學英語教學評價要想有效實現(xiàn)改革,就要注重多元化、綜合性的教學評價,對綜合高素質(zhì)人才進行有效培養(yǎng),而這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問題。教學評價改革滯后,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的瓶頸,也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因此,要想使教學評價滯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轉(zhuǎn)變,就需要加強對教學評價現(xiàn)狀與弊端的全面了解,使其改革更具針對性。
在大學英語的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經(jīng)常會有意無意地將某一價值取向作為核心標準,而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就以這個核心標準完成評價內(nèi)容。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各種教學評價價值觀不斷涌現(xiàn),要想實現(xiàn)科學的教學評價,就要注重教學評價目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其作為教學評價全面實現(xiàn)的根本。在整個教學評價過程中,具備科學的教學評價價值觀,可以使其更加公平與合理。然而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價值觀存在錯位的情況,進而導致評價目的出現(xiàn)了偏向。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存在經(jīng)濟價值取向,導致教學評價過于簡單,對經(jīng)濟學中的理論進行套用,對教學效果與學習效果過于片面強調(diào),忽略了對過程的評價,不能全面關注學生的個人特點與需求,進而影響了學生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大學英語教學期評成績的組成主要有學生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兩個部分,一般情況下,平時成績占有比較小的比重,而期末卷面成績的比重相對較大,這就證明我國大學英語過于注重學生語言和邏輯等能力的培養(yǎng),過于重視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在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經(jīng)常是以終結性評價為課堂評價主導,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重點考查。而這種評價方式過于單一,不能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與診斷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程,很難使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問題,同時不能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關注。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內(nèi)容過于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經(jīng)常以學生的卷面考試作為教學評價,不能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進行綜合性評價。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教師經(jīng)常作為評價主體,對學生進行單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被進行分級排名,因此,教師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優(yōu)劣。這樣的評價主體過于單一,經(jīng)常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主觀和印象評價,導致教學評價的客觀性與公平性原則受到影響。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對評價被動接受,學生存在有限的能動性,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還會使學生對教學評價功能的正確認識受到相應影響,使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進而導致教學評價作用的發(fā)揮受到阻礙。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一味采取一刀切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衡量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不能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多種能力的評價嚴重不足。
對學生的大學英語成績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價,就需要使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充分發(fā)揮,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各占50%。終結性評價過于重視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情況,而忽略了學生英語語言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就需要大學英語教師注重對形成性評價內(nèi)容的全面科學設計,對學生進行整體性評價。教師可以利用各種App對學生的聽說方面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對電影配音和詩歌朗讀等進行模仿,然后將最好的作品在班級群中上傳,引導學生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相互匿名打分,教師再對學生作品進行打分,將兩者打分進行綜合,給予學生相應的成績。針對學生寫作和翻譯等方面的評價,教師可以定期布置英文寫作和翻譯作業(yè),有效結合機器和手動批改兩種方式,然后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成績。針對學生閱讀方面的評價,教師可以指定相應的閱讀書目,或者讓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寫出相應的讀書心得,最后通過班級交流的形式呈現(xiàn)作品,再給予學生評價成績。教師還要對學生行為方面進行合理評價,了解學生按時出勤和課堂表現(xiàn)等行為表現(xiàn),將學生的行為成績輸入電腦。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使評價更具客觀性和公正性,進而對每一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在當前的評價方法中,學生一般屬于被動評價對象,教師作為評價主體。而在多元智能理論中認為,人存在多元的智能,所以在教學評價過程中,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評價。在課堂中可以有效結合同學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使評價過程更加客觀、可信,還可以使學生的角色得到合理改變,在評價過程中主動參與。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方法、狀態(tài)和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多方面進行自主評價和同學互評,使其評價主體可以更加多元化。學生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方式和效果等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過程,還可以使教師作為被評價對象,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提高,還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對學生的合作精神進行有效培養(yǎng),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不斷提升,推動學生自省智能的發(fā)展。
人的每一種智能,都可以通過相應的載體來進行表現(xiàn),例如,閱讀可以使學生的語言智能得到充分展示,通過相應的小組討論活動,可以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智能進行展示。而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模式過于單一,只能將試卷作為評價載體,教師將學生的卷面成績作為評價主體,這樣的教學評價過程缺乏全面性,同時趣味性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師有效結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智能評價載體,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對學生的各種技能進行考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定期開展相應的學習總結會,通過交流會的形式,促進學生人際交往智能的不斷發(fā)展。在課堂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表演,或者進行猜詞游戲,使學生的空間智能不斷發(fā)展,促進學生肢體運動智能的提升。在課堂中通過多樣化的評價載體,可以使學生的多元智能潛質(zhì)得到良好開發(fā)。
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關注,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評價。教師可以積極開展師生座談,對課堂情況進行充分了解,進而合理調(diào)整教學計劃,使師生間的距離明顯縮短,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教師還可以對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合理應用,通過輿論導向,引導學生將手機作為學習工具,通過閱讀打卡和單詞突破等多種形式活動,使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英語學習,教師則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評價學生的作業(yè)質(zhì)量和學習態(tài)度等。
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評價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分數(shù)和學習成果,而在多元智能理論背景下,就需要教師對多元評價模式進行合理應用,從多個角度進行評價,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過程,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