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WebQuest的運用改變了信息技術教學中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理念由以知識為本轉變?yōu)橐匀藶楸荆岢珜W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盡可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是,不少教師在運用WebQuest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時發(fā)現,學生常常完成不了任務,思維也沒有得到深化。下面,筆者結合自己設計的WebQuest案例——讓我們?yōu)樽鎳鴦勇聵I(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談談自己的做法,期望能提供一定的參考。
在選擇研究主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高水平思維的發(fā)展,而不能局限于知識目標的落實。因此,WebQuest的主題不適合設置成已成為事實的內容,而應該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生活氣息的任務,或者是有多種解決途徑的問題,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在確定研究主題時,筆者選擇了絕大多數中學生都感興趣的動漫,但筆者發(fā)現看動漫的學生多,思考動漫的學生少,尤其是對中國的動漫事業(yè)的思考更少。因此,筆者從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把主題定為“讓我們?yōu)樽鎳鴦勇聵I(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
在完成WebQuest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其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其認知發(fā)展,可以優(yōu)化、積淀、創(chuàng)造、共生新的任務方案或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的做法是將全班學生依其學習能力、特長等諸多因素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創(chuàng)設只有小組互助交流才能完成任務的情境。在學習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分享自己的任務解決方案,組織學生進行互助,進而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嘗試新的方案,激發(fā)學生解決新問題的興趣,最終達到交流、融合、深化思維的目的。
“任務”是WebQuest最重要的部分,它為學生提供課程的學習目標和焦點,具體體現設計者的基本意圖。一個好的任務設計可能包含多個探究方向或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在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應讓學生對任務先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將任務分解成相對獨立的小任務,以小任務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建構知識的支架。不同小組的學生分工解決一個個小任務,然后再找到不同小任務的橫向聯(lián)系,完善知識的建構,并形成對整個大任務的解決方案。這樣,學生親身經歷深化思維的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完成任務的效能,提高小組合作效率或有效性。
例如,在對“讓我們?yōu)樽鎳鴦勇聵I(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這一研究主題進行任務設計時,筆者先將任務設計為:①研究中國的動漫發(fā)展歷史;②研究日本的動漫發(fā)展歷史;③研究歐美的動漫發(fā)展歷史;④對中國的動漫現狀進行調查;⑤結合以上四組的研究成果,給出一個發(fā)展方案。
本以為任務這樣設計,學生的小組合作會比較有效,可是,實際的上課效果卻不夠理想。本來許多學生對動漫是非常感興趣的,對這個研究課題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可是在小組開始合作時,就出現了問題:小組成員確定自己組的任務后,并沒有針對自己組的任務進行討論就開始分頭查找資料,最后,由小組中成績最好的學生代表提交任務,特別是第五小組,因為他們要等前四組的研究結果,所以在其他組完成之前,他們只是盲目地尋找資料,浪費了許多時間。雖說造成這種情況也有小組分工的原因,但任務不明確、可行性差也是造成這種低效率合作的重要原因。
于是,筆者對教學設計做了修改。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這個任務非常大,需要大家合作完成,現在大家思考一下,應將這個任務分解成哪些明確又可行的小任務?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形成小任務集,然后由小組代表發(fā)言(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分解成哪些小任務以及分解的理由)。接著,由全班師生共同討論完善:將任務按照研究的領域分成五個專家組,每個小組承擔一項研究課題,并對每個小組的研究主題進行了說明,使他們明白自己將要研究的是什么。
①歷史學家組:研究國內外動漫事業(yè)的發(fā)展,探究我國動漫事業(yè)發(fā)展滯后的原因,搜集、整理、提煉有用的經驗與建議。
②人文學家組:通過比較國內外有代表性的動漫作品的人文特色與價值取向,說說當今的主流動漫中哪些對我們的成長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并說明理由,在此基礎上提出中國動漫今后發(fā)展的人文價值取向。
③經濟學家組:研究國外動漫產業(yè)的運作機制,吸收他們的成功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中國動漫產業(yè)化的方案。
④市場調研、預測專家組:制訂一份科學的調查表,進行相關的市場調研與預測,并做好相關的數據分析,為其他小組提供相關的第一手的研究資料。
⑤動漫形象設計專家組:剖析你們認為的有代表性的動漫形象,并結合其他小組的研究成果,設計一個動漫形象。
這樣,從明確又可行的小任務到最后的整合,建立了不同領域知識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將碎片化的知識轉變?yōu)榻Y構化的知識,深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形成有效的核心素養(yǎng)。
在“讓我們?yōu)樽鎳鴦勇聵I(yè)的發(fā)展出謀劃策”這一活動的設計中,筆者先把全班分成兩個大組(20~25人),讓這兩個大組進行一樣的研究,讓他們在競爭中開展研究。每個組又根據小組合作的要求分成五個小組,增強小組合作有效性的關鍵是讓每個小組成員落實自己的任務,讓每個人都圍繞自己小組的研究主題確定自己的研究范圍,并選出小組長,做好本小組的協(xié)調和總結工作。因此,筆者在任務設計中提出了兩點要求:
①每個組員都必須針對自己的任務,認真收集資料、分析信息,以簡報的方式寫出自己探究的摘要。每一個專家小組必須圍繞自己研究的核心內容完成有關專題的簡要的研究報告,并由小組長提交一張小組成員的任務清單。
②每個組員制訂自己完成探究任務的進度表,以簡報形式進行發(fā)布,規(guī)劃自己完成任務的截止時間,以便督促自己按時完成任務。
除了以上兩個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時,一定要做好引導與督促工作,讓學生明白只有確定了自己的任務,小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評價要綜合運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達到發(fā)展每個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目標。筆者的評價流程設計如下:①就自己的研究,小組成員向小組提交一份研究簡報。②就小組的研究,小組向全班提交一份研究簡報,并由小組全體成員為之進行答辯。③大組間進行研究結果的答辯,評選最佳研究大組。
①學生雖然對自主學習充滿了渴望,但缺乏科學探究過程與方法的指導,不知道如何進行自主的探究學習,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②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是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在制訂課程目標、設計課程任務、引導學生參與合作、評價學生探究過程等方面能力較為缺失,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培訓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