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微民
(青園教育集團萬芙校區(qū) 湖南 長沙 410000)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綜合能力、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語文學科所具有的豐富內(nèi)涵和精神情感,重視語文課程的價值取向。因此,本文探討的是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人文教育。
在學校中,教師是學生接觸最多的長輩,很多小學生都很尊敬和喜愛自己的教師,把教師的一言一行當做權(quán)威看待。因此,教師的行為和語言是對小學生的影響比較大的。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或在日常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都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行為去教育學生,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在教學當中,更要多鼓勵學生、多表揚學生,對學生關心和愛護,而不是學生犯了錯誤就加以責怪。教師如果自身做的優(yōu)秀,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示范性,如果教師自己不以身作則,又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呢?語文,就是語言文學的藝術,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要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和語文所蘊含的感情。讓他們從語文學習中樹立人文精神,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在。
“閱讀能帶給人更美好的體驗”、“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許多句子都說明了我們要勤于閱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很重要的一項環(huán)節(jié),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貫徹人文教育[1]。閱讀不等同于瀏覽,在閱讀教學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多進行幾遍閱讀,用心體會文章當中蘊含的感情和傳達的道理,感受到閱讀當中所蘊含的人文意蘊。“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學生只有廣泛閱讀,用心閱讀,才能體會當中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讀完這篇課文,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為什么這位父親堅持要找到自己的兒子?”“究竟什么才是‘總會和你在一起’?”等。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之后,才能夠深深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父親的信心。那句“總會和你在一起”,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不管兒子是不是還活著,他都要找到自己的兒子,履行他的承諾,跟他在一起。這樣,學生在閱讀當中自然就感受到了課文背后的感情,知道了不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要充滿希望,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自然也認識到了人文精神。
不僅是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滲透人文教育,在詞語教學中也一樣可以滲透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通過一些情緒飽滿的詞語來理解文章的含義是學習語文的方法之一。如“悲憤”、“傷感”、“興高采烈”、“心急如焚”等都可以很好地表達感情。教師在教學詞語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讓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人文價值,從而提升學習效率,達到教學目的;還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從一些詞語中也能夠感受到做人的道理,得到更多精神上的啟迪和教育。
比如,在學習《尊嚴》這一課時,學生一開始可能無法理解到底什么是“尊嚴”,為什么“尊嚴”讓人如此看重呢?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這篇課文之后自己說說答案。學生通過學習才會明白“尊嚴”一詞的含義,明白“尊嚴”對人的重要性,明白為什么這個年輕人堅持要干完活才接受那些吃的食物。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才能真正理解到底什么是“尊嚴”,在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中才會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qū)懴聛恚蛘吲c同學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的周圍有沒有像這個年輕人一樣的人,他的身上有沒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等[2]。這樣通過多方面來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真正的讓學生感受到人文精神。
語文,語言文學的藝術,而藝術則來源于生活。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感受生活之美。在教學時也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用語文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并把自己學過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觀察生活也能夠讓學生開拓眼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也能讓他們養(yǎng)成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良好習慣。學生只有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才能更好地樹立起人文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你一定會聽見的》這一課時,課文講述了蒲公英、螞蟻、雪花等各種聲音,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聲音。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照著課文說說,自己在平時有沒有觀察過大自然中的生物,有沒有聽見過他們的聲音等。還可以鼓勵學生將他們所說的記錄下來,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換。這樣,學生在生活當中學習語文,在語文當中感受生活,自然而然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人文精神,提升了他們的人為素養(yǎng)。還讓他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的美好,養(yǎng)成了觀察生活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教師首先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其次,可以在閱讀和詞語教學中通過分析和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還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和體會。教師要用合適的方法,切實推動語文教育發(fā)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