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宗初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qū)分路口鎮(zhèn)淠河小學 安徽 六安 237000)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學習提高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根據(jù)教學需要,合理開展教學改革,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需要,采用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豐富信息技術的教育資源,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方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以學生為根本,開展閱讀教學的信息化指導,讓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
1.1 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內(nèi)容。閱讀本身就是對信息資料收集處理的有效途徑,也是小學生認識世界、開拓眼界的主要方式,在網(wǎng)絡上有著大量的信息資源,通過有效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開始拓展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在教學中更是可以彌補教材中的不足,將教材課文中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等方面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補足,讓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1.2 信息技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重,很愿意進行對各種事物的探索,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將課程知識進行直觀化、形象化的展示,利用其中的視頻、圖片給學生以新奇的體驗,多種色彩方面的有效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進行對課文的閱讀探索,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
1.3 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語文課程中教師可以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先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然后鼓勵學生根據(jù)課文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想象,然后結合信息技術給學生呈現(xiàn)獨特的視頻情境,加深學生的印象,快速理解課程內(nèi)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2.1 分析信息技術特點,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信息技術的特點,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各種閱讀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對閱讀能力的訓練。信息技術利用其形象化、具體化、直觀化的特點,可以有效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更加高效的閱讀,感受課文表達的情感和思想,還可以通過對信息網(wǎng)絡的運用,將各種書本中沒有的知識進行引入,豐富課堂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2 設置直觀化的視頻,給學生以感官體驗。在語文閱讀課程中教師可以發(fā)揮信息技術直觀化、形象化的特點,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研究,將課文中的文字進行形象化的轉變,將抽象的知識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展現(xiàn),給學生以一種獨特的感受,刺激學生的感官體驗。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課程中《大自然的聲音》的內(nèi)容時,課文運用人格化的寫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鮮活、熟悉生動的有新鮮感的語句,分別從風、水和動物三個方面描寫了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教師可以根據(jù)其中的各種聲音進行模擬,或者以網(wǎng)絡上的視頻錄像為課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聆聽,引導學生融入到獨特的自然氛圍中,從而給學生以感官體驗,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2.3 結合閱讀教學要求,豐富課堂教育資源。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種信息方面的運用,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集各種有益教學的資料,包括作品背景、作者生平、文章主旨等,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需要,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閱讀要求,將各種資料進行引入,豐富課堂上的學習質(zhì)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課程中《趙州橋》的內(nèi)容時,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教師可以在閱讀指導前,將趙州橋有關的知識進行搜集,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視頻、圖片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讓學生了解到趙州橋的歷史地位和發(fā)展歷程,并將趙州橋的各種特點進行直觀展示,從而方便學生的閱讀學習,了解課文中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根據(jù)閱讀教學要求,創(chuàng)新信息化的教育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