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們心底最溫暖的地方。從小到大,家都是我們無法忘懷的牽掛。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不管你走多遠,你都有根,有來處,有堅強的后盾。任何時候疲憊了、困乏了、失意了,你都可以毫無顧忌地買張車票回家。父母永遠在家門口迎接你的歸來??墒?,如果父母不在了,我們心靈的寄托便再無歸宿,剩下的也只有一條一走到底的歸途。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親戚。父母在,我們無論多大年紀,都可以當孩子。父母去,我們都成了“孤兒”。
父母在,不遠游。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遠游呢?學習、工作……長大了就如脫僵的野馬,終將奔向遠方。而我們能做到的僅是在有空的日子里,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回家陪伴父母。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和不放心的目送。
著名作家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言,她很不喜歡那些因求學或立業(yè)而致父母傾家蕩產甚至賣血獻身的故事。她說,求學的路很漫長,何必在意幾年的蹉跎?況且這時間的分分秒秒都苦澀無比,需用母親的鮮血灌溉。一個連母親都無法摯愛的人,還能指望他會愛誰?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位置的人,怎能成為人類的大師?而這世上最傷感的事,大概就是父母傾盡一切撫養(yǎng)我們長大,而我們只能望著父母老去的背影,漸行漸遠……
古人言,百善孝為先。從現在起,我們要善待父母、孝敬父母,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天。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江蘇 戚思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