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涵
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只有不斷進行反思性學習,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內涵,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一、引起學生“做”的興趣
1.加強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yǎng)
當前階段,學生處于習慣性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而不會主動去思考。反思意識的缺乏也造成學生不會主動去反思自己已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就應該多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提高他們的反思意識,由此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
2.創(chuàng)造反思環(huán)境的趣味性
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是枯燥乏味,且不能勾起他們的興趣,因此,他們就不愿意主動去進行思考或者反思。如果,教師能將需要學生進行反思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設計,讓其變得更有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被吸引住,且主動地進行思考。在一次公開課的熱身環(huán)節(jié),我參考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環(huán)節(jié),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后期我也在班級里進行“班級詩詞大會”,設置不同的環(huán)節(jié)——詩詞連連看、飛花令、詩詞接龍。每一次學生的興致都非常高昂。這不僅擺脫了以前呆板且乏味的背誦詩詞的方式,還促進學生在課后自主地學習記憶新的詩詞,為的就是要和別人在“賽場”上一決高下。
二、提高學生“做”的動力
現(xiàn)在的孩子不愛主動去思考,主要原因是他們可以依賴的對象太多。
1.父母的過分幫扶
父母或長輩對孩子的過分寵溺,孩子的什么事情都假手完成,導致學生逐漸形成了依賴性,對于生活中的困難不愿動手解決,對于學習上的問題更是不愿動腦思考。
2.對參考書的依賴
參考書本是為了幫助孩子在課前或課后進行學習上的查漏補缺,但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因為使用了參考書,造成以為自己全部了解知識點的假象,因此課上就不再認真聽講。
3.對教師的依賴
教室是學生對外界依賴的最主要對象。有些學生看似在認真聽課,不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課,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做筆記,但是他們卻不會主動去思考問題,也不會主動去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也就是一直在等著教師對他們進行知識的硬性灌輸,他們的整個學習過程可能就是靠著死記硬背來完成的。而這樣“重記憶、輕思考”的學習方式則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三、減少“做”不好的壓力
不論是父母還是教師,對自己的孩子、學生都會給予一定的期望。但他們卻沒有正視這個期待值與孩子能力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對孩子的期待過高,便會給孩子制定過高的學習目標,一旦孩子達不到,回應孩子的常常不是鼓勵,而是斥責,這樣孩子只會覺得自己無所作為,便自暴自棄。教師和家長可以轉變思維,給他們定制一系列的小目標,每次達到這一小目標就給予一些小獎勵,每次目標達成的這種成就感逐漸、建立了他們的自信心,他們也就開始自主地學習。
四、增加“做”的多樣性
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既可以獨立反思也可以協(xié)作反思。獨立反思即為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自己獨立地去思考問題,這種主要針對能獨立思考且有效思考的學生。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認識比較局限且無法正確認識到自己學習過程或學習方法所存在的問題,于是需要進行協(xié)作反思,即需要通過和他人的交流后進行反思,通過與他人的交流,能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
五、教給學生“做”的方法
1.給予充分的反思時間和空間
日常教學中,我們要針對性設計一些反思性問題,并且不斷地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螺旋狀的提升。俗話說,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對待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隨意打斷、不要急于點撥,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對問題進行質疑,對自己的思考進行質疑,反復思考分析后,教師再進行適當?shù)狞c撥提醒,這時,學生便會理解得更加透徹。
2.引導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均進行反思
反思不僅僅只是做錯題目之后才需要進行的活動。在預習時、學習過程中、學習結果皆需進行反思。
(1)預習時的反思
我們在學習一篇新課文前,總是會讓學生進行一個初步的預習。但預習的方式方法卻不應該千篇一律的,不同體裁的文章則需要不同方式的預習。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會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整理詩人的相關資料,有時也會將同一詩人的不同詩作進行對比學習,又或者會對不同詩人的同類型詩作進行對比學習,諸如此類。
(2)學習過程中的反思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的想法、思維進行一個交流,通過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既有思維是否正確或者是否有效,從而能借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3)學習結果的反思
對學習結果的反思,通常是對不良結果的一個原因的反思。想要取得進步,就一定會犯錯,我們作為教師要正視學生犯錯,同樣我們還要教導學生要正視錯誤。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時,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回憶為何會犯下如此錯誤,追根溯源,也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反思行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只有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促進學習的進步。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的時候還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反思性學習的形成,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培養(yǎng),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加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反思,并且?guī)椭鷮W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學生通過反思性學習的方法,不斷提高自我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便會發(fā)現(xiàn)一套適合自己的反思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