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烈峰 肖 爽
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飲食行為調查研究*
邱烈峰 肖 爽
(信陽師范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文章采用問卷調查法對某大學1237名在校生的體育鍛煉與飲食行為現狀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少,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較短;部分大學生體育鍛煉強度低,影響體育鍛煉效果。女生在體育鍛煉頻度、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以及體育鍛煉強度方面均低于男生。女生是需要重點干預的人群。部分大學生的膳食結構不盡合理。存在挑食、吃零食和街邊小吃以及快餐太多而吃水果較少等問題。女生比男生更挑食和愛吃零食,但吃水果情況好于男生;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存在飲酒習慣。部分大學生的膳食制度有待改善,尤其是男生,主要表現為不吃早餐、晚餐吃的多或經常吃夜宵以及三餐不規(guī)律。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的飲食安全衛(wèi)生隱患。
大學生;飲食;體育行為;營養(yǎng)狀況
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保障,因而始終備受關注。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健康成為當前國人關注的焦點。大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后備力量,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中流砥柱,其健康狀況更應受到關注。然而《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顯示: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1]。體育鍛煉和合理營養(yǎng)是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為此,本研究對在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飲食行為進行調查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進而為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提升服務。
某大學在校學生1248人。
1.2.1 文獻檢索法
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和因特網等手段收集體質健康、學校體育以及營養(yǎng)學等相關資料作為參考。
1.2.2 問卷調查法
筆者設計《大學生體育鍛煉與飲食行為調查問卷》。經過咨詢專家和預調查后對問卷進行修訂,確定最終調查問卷,并對在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飲食行為進行調查。共回收調查問卷1248份,刪去無效調查問卷后,得有效調查問卷1237 份,其中男生249人,女生988人。
1.2.3數理統計法
采用SPSS22.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χ2檢驗。
2.1.1鍛煉頻次
偶爾的運動或短期的運動是不可能建立一種健康儲備的。身體活動鍛煉的效果會因為減少或終止鍛煉而很快消失。研究認為,若要取得較為理想的鍛煉效果,每周至少運動3-5次[2]。然而本次調查發(fā)現,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次以上的大學生551人,僅占44.5%,不到一半。甚至有8.8%的大學生幾乎不參加體育鍛煉。女生中每周鍛煉不足3次的占比高于男生(2=21.146,P<0.01)。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高于女生。
在關于“是否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調查中也發(fā)現,能“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僅228人,占“18.4%”,“很少參加鍛煉”的大學生占15.2%,大部分是“偶爾鍛煉”。男生比女生堅持得好(2=36.397,P<0.01)。
2.1.2鍛煉持續(xù)時間
若要取得較為理想的體育鍛煉效果,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應達到20-60min[2]。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30min以上的大學生460人,僅占37.2%,甚至有14.6%的大學生每次體育鍛煉不足10min。女生參加體育鍛煉持續(xù)的時間比男生短(2=25.845,<0.01)。從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度和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持續(xù)的時間來看,大部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還僅限于課間操和每周一次的體育課,部分大學生甚至僅限于體育課。這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3]規(guī)定的“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時間”和《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4]提出的“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筆者在訪談中發(fā)現,制約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場地設施、學習壓力大以及認為自己體育基礎差。
2.1.3鍛煉強度
比較適宜的體育鍛煉強度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強度,強度過小體育鍛煉產生健身效應不明顯,強度過大存在一定的運動風險。鑒于大部分調查對象不能很好地判斷運動強度。本研究用“沒感覺”“全身微微發(fā)熱”“微微出汗”“中等出汗”和“大汗淋漓”來表示“無負荷”“小負荷”“中等負荷”“中上等負荷”和“大負荷”。統計結果表明,有 11.0%的大學生每次體育鍛煉強度為“小負荷”或“無負荷”。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60.976,<0.01)。說明女生體育鍛煉的強度低于男生。
2.2.1膳食結構
平衡膳食、合理營養(yǎng)是維持健康、促進生長發(fā)育的根本保障。長期挑食可導致機體攝入營養(yǎng)素不平衡,進而危害健康、影響生長發(fā)育。本研究在關于“是否挑食”的調查結果表明,有65.1%的大學生存在挑食現象,其中有8.1%的大學生經常挑食,57.0%的大學生偶爾挑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29.686,P<0.01)。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挑食。
零食是指三餐之外攝入的除水之外的各種食物或飲料。青少年適當攝入零食可以補充部分營養(yǎng)素,有利于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但由于大部分零食的能量較高,過多攝入零食,尤其是用零食代替正餐會影響正餐的攝入,不僅會導致部分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還可能增加超重肥胖及慢性病的發(fā)生風險[5-6]。本次調查發(fā)現,“比較喜歡吃零食”和“非常喜歡吃零食”的大學生占51.5%。女生占的比例高于男生(2=61.216,P<0.01)。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愛吃零食。在關于“用零食代替正餐”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每周用零食代替正餐在3次及以上的大學生占18.8%。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42.132,P<0.01)。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愛用零食代替正餐。因此,高校要對大學生吃零食要注意引導。一是在量上要控制;二是在種類上要有所選擇,宜選擇健康食品作為零食。
快餐已逐漸成為人們日常餐飲中的重要部分。本次調查也發(fā)現,有64.4%的大學生每周吃快餐1次以上。其中每周吃快餐在3次及以上的大學生占22.0%。在吃快餐方面男女生的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22=3.638,P>0.05)??梢姵钥觳鸵呀浭谴髮W生常見的飲食行為。快餐總能量偏高,能量結構不合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偏高,而蛋白質偏低,尤其是西餐[7]??觳涂偰芰扛撸绕涫侵靖咭讓е路逝?、高血脂,并誘發(fā)其他疾病。
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果膠以及一些有機酸,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和肥胖等慢性病均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吨袊用裆攀硨毸?016)》建議每天攝取水果200-350g[8]。在關于“吃水果”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有近三層的大學生每周吃水果在2次以下,幾乎每天吃水果的(5次及以上/周)的大學生僅占31.9%。在吃水果的頻率方面,女生占比高于男生(2=42.890,P<0.01)。這說明女生比男生更愛吃水果。
有研究顯示,長期大量飲酒的人可導致酒精依賴綜合征、胃潰瘍、酒精性肝病、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計算能力下降。青少年飲酒還有可能引發(fā)傷害事件[9]。筆者在關于“飲酒”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有10.5%的大學生每月飲酒在1次以上。男生占比遠遠高于女生(2=184.681,<0.01)。說明男生飲酒次數高于女生。這與李鳳娟等的報道相似[10]。
2.2.2膳食制度
合理的膳食制度能充分發(fā)揮食物成分對人體的有益作用。合理的膳食制度是指合理地安排一日的餐次、兩餐之間的間隔時間、每餐的數量和質量,使進餐與日常作息制度及生理狀況相適應,與消化規(guī)律相協調,從而提高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提高勞動者的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人體健康。當前我國居民在膳食制度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早餐吃的太少、太簡單甚至沒有,而晚餐吃的太多或太豐盛。
本研究調查發(fā)現,幾乎每天吃早餐的(每周5次以上)大學生占76.5%。有7.8%的大學生每周吃早餐在2次以下。女生吃早餐情況總體好于男生(χ2=43.179,P<0.01)。
關于“經常晚餐吃的較多或常吃夜宵”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15.4%的大學生“經常晚餐吃得較多或常吃夜宵”。男生占比高于女生(χ2=10.845,P<0.01)。說明男生比女生更愛吃夜宵或晚上吃的較多。
有4.4%的大學生的飲食較不規(guī)律。男生占比高于女生(2=20.543,<0.01)。說明在三餐規(guī)律性方面,男生不如女生。
2.2.3飲食安全衛(wèi)生
在高校附近總會聚集許多街邊小吃攤。街邊小吃因口味多樣、食用方便、種類繁多、價格便宜等特點被部分大學生所喜愛。但是街邊小吃也存在一些缺點。除總能量和脂肪偏高等營養(yǎng)不均衡外,還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衛(wèi)生隱患。本研究在關于“吃街邊小吃”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有9.0%的大學生經常吃街邊小吃。男女生的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2=3.534,>0.05)。
3.1.1 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少,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較短;部分大學生體育鍛煉強度低,影響體育鍛煉效果。女生在體育鍛煉頻度、每次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以及體育鍛煉強度方面均低于男生。女生是需要重點干預的人群。
3.1.2 部分大學生的膳食結構不盡合理。存在挑食、吃零食和街邊小吃以及快餐太多而吃水果較少等問題。女生比男生更挑食和愛吃零食,但吃水果情況好于男生;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存在飲酒習慣。
3.1.3 部分大學生的膳食制度有待改善,尤其是男生。主要表現為不吃早餐、晚餐吃的多或經常吃夜宵以及三餐不規(guī)律。
3.1.4 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的飲食安全衛(wèi)生隱患。
3.2.1 改善基礎設施,組織體育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鍛煉
良好體育鍛煉效應的獲得依靠適宜的運動強度、持續(xù)時間和體育鍛煉頻度。針對大學生體育鍛煉存在頻度低、持續(xù)時間不足等問題,高校應加強宣傳,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增加投入,積極改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努力提高《大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質量,強化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監(jiān)督管理;并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3.2.2 開展營養(yǎng)教育,加強食堂管理,積極做好營養(yǎng)配餐
高校應開設營養(yǎng)選修課程、開展各種形式的營養(yǎng)知識講座,同時利用校園網絡、宣傳板報等途徑加強營養(yǎng)基礎知識和合理營養(yǎng)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大學生的營養(yǎng)認知,強化學生科學飲食意識,進而為學生糾正不良飲食行為習慣提供保障。高校在宣傳中要抓住重點人群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同時應加強學生食堂管理,積極做好營養(yǎng)配餐。
3.2.3 樹立健康意識,提升健康認知,努力糾正不良行為
大學生自身應不斷提高健康意識,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充分利用新媒體了解科學健身、合理營養(yǎng)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認知,端正自己態(tài)度,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
[1]國家體育總局公布.2014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公報[EB/OL].[2015-11-25].http://www.sport.gov.cn/ n16/ n1077/n1227/7328132.html.
[2]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Z].1995-10-01.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EB/OL].[2016-05-06].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 htm.
[5]張曼,閆心語,李亦斌,等.中國城市高年級小學生零食消費現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2):171-174.
[6]KREBS N F,HIMES J H,JACOBSON D,et al.Assess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overweight and obesity[J].Pediatrics,2007,120 (4) :S193-S228.
[7]李亦斌,張曼,閆心語,等.中國城市高年級小學生快餐行為現況[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2):194-197.
[8]中國營養(yǎng)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9]陳思宇,林蓉,熊莉華,等.廣州市中學生飲酒相關知信行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7):1076-1079.
[10]李鳳娟,孫經,何健,等.河南省在校大學生飲酒行為現況分析[J].中國校醫(yī),2018,32(1):36-38.
Investigation to the Physical Exercise and Dietary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QIU Lie, etal.
(Xinyang Norm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8YJA890027),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20A890011)。
邱烈峰(1970—),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學生體質健康與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