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懶政怠政不作為亮劍,更要讓“獲獎者”知恥而后勇。
近日,浙江麗水縉云縣給工作效率低下的兩家單位頒發(fā)作風建設“蝸牛獎”。領獎者從縣委書記、縣長手中接過“獎狀”,沒有鮮花掌聲,只有大寫的尷尬。兩家“獲獎”單位,一個是醫(yī)院遷建項目推進緩慢的專人專班攻堅組,另一個是“最多跑一次”改革遲遲沒有進展的當?shù)厮炙啤?/p>
“蝸牛獎”,最早是山東省泰州市于2016年1月7日設立,專門頒發(fā)給懶政怠政不作為者。之后,這一舉措被不少地方所效仿。浙江嵊州、廣東遂溪等地都曾給做事拖拉推諉的政府部門頒發(fā)過“蝸牛獎”。
這也已是縉云縣第四次頒發(fā)“蝸牛獎”。據(jù)縉云縣紀委宣教室副主任尹碧波介紹,早在2018年,縉云縣委辦公室縉云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便下發(fā)了《縉云縣作風建設“蝸牛獎”認定暫行辦法》:“蝸牛獎”每季度認定一次,問題線索采取公開征集、專項督查、上級交辦、接受群眾舉報等方式收集;范圍著重在諸如修路、建操場、安置房修建等民生實事領域的項目上。哪個項目出了問題,哪個項目就來領獎。通過公開評獎,公開領獎,倒逼干部高效實干。該獎項在設立當年,就頒發(fā)了6個“獎項”,對相關工作人員震動很大,“工作要抓緊干,不然會得蝸牛獎。”尹碧波說,這句話已成為當?shù)夭簧賳挝坏木o箍咒,擔心自己單位因懶政怠政被點名而“獲獎”丟臉。
對于“蝸牛獎”的效果,尹碧波舉例說明:過去村里一個道路建設工程,因政策處理困難,拖了一年多,但在“得獎”后10天內(nèi)就解決了;再比如一個公廁整改項目,也是在“得獎”后不到1個月就整改完成……可見,“蝸牛獎”有效擠壓了懶政怠政的生存空間,最終使民眾受益。
當然,“蝸牛獎”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建立長效機制,持續(xù)激發(fā)干部實干擔當?shù)姆e極性,讓庸政懶政怠政者有所“畏”,有所“為”,才能事半功倍、好上加好。
●媒體評點:“蝸牛獎”邏輯起點,在于政務公開。沒有公開,就沒有來自社會各方的壓力和監(jiān)督,效果和意義將缺失一大半。如果關起門來頒發(fā)“蝸牛獎”,這和上級批評或內(nèi)部通報,并無不同,只是名稱上多了個噱頭。而公眾輿論的好評如潮,則證明即便是“自曝家丑”式的公開,也依然受人歡迎。公開讓人看到“吾日三省吾身”的坦蕩和誠懇,也讓人看到“刮骨療毒”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決心。
在快節(jié)奏的時代,群眾的事情慢不得?!拔伵*劇睅淼?,正是干部作風上的轉變,它產(chǎn)生的負激勵效應,激勵當事人從“蝸牛”變“奔?!?,進而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劉厚廷,華聲在線)
◎話題拓展:勤政實干;作風建設;誠懇與坦蕩;責任與擔當;“刮骨療毒”式的勇氣;“蝸牛獎”的負激勵效應;擠掉懶政怠政生存空間……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微信公號“中央政法委長安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