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革 王秀穎 徐麗斌 于磊 劉國平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010010
患者,男,68歲,因“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20年,周身浮腫半年”,于2019年3月11日收入院。糖尿病病史20年,一直應用門冬胰島素注射液控制血糖,血糖餐前控制5.6~8.0mmol/L,餐后血糖8.1mmol/L~11.2mmol/L之間,未規(guī)律監(jiān)測尿常規(guī)、尿微量白蛋白等化驗檢查。半年前出現(xiàn)周身浮腫,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化驗尿常規(guī):蛋白質3+,24小時尿蛋白定量12.789g(24小時尿量1600mL),血脂:膽固醇9.55mol/L,甘油三酯:2.09mmol/L,血漿白蛋白22.1g/L,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繼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后來我院就診。有高血壓病史半年,一直應用硝苯地平控釋片、貝那普利控制血壓,血壓一直控制130~140/70~80mmHg之間。入我科后完善輔助檢查:BMI:24.69kg/m2,血肌酐72.0μmol/L,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105.92mL/(min.1.73m2),尿檢:蛋白質3+,潛血-,紅細胞:2.1/HP,白細胞:1.2/HP,比重1.020,24小時尿蛋白定量12.5g,血漿白蛋白23.3g/L,IgG6.36g/L,IgA5.51g/L,眼底檢查:未見糖尿病、高血壓眼底病變,余ANCA、補體、泌尿系彩超、心彩超、ANA等未見明顯異常。臨床診斷為“腎病綜合征”,考慮患者近半年突發(fā)大量蛋白尿,是否合并原發(fā)性腎臟?。咳胛以汉笮心I活檢,病理送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檢查,病理結果回報,光鏡(見圖1):其中腎活檢共有61個腎小球,缺血性硬化1個腎小球,缺血性皺縮1個腎小球,其余腎小球系膜細胞及基質輕度彌漫增生,基底膜空泡變性,其中共有10個腎小球出現(xiàn)節(jié)段性硬化,腎小管上皮細胞可見空泡及顆粒變性,伴有灶狀皺縮。腎間質可見灶狀淋巴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伴纖維化。小動脈管壁增厚,內(nèi)膜纖維性硬化。免疫熒光:共有9個腎小球,其中IgM(+),其余IgG、IgA、C3、C1q、FRA、Alb、κ、λ、PLA2R、IgG1、IgG2、IgG3、IgG4,均為(-),電鏡(見圖2):可見腎小球系膜細胞及基質輕度增生,基質增生稍明顯,基底膜節(jié)段均質性增厚,上皮足突廣泛融合,未見電子致密物沉積。腎小管上皮細胞溶酶體較多。腎間質無明顯病變。病理診斷:符合FSGS(NOS型)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
圖1 患者腎活檢光鏡病理圖
圖2 患者腎活檢電鏡病理圖
原發(fā)性局灶節(jié)段性腎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xiàn)SGS)病理可見部分腎小球出現(xiàn)節(jié)段性瘢痕,臨床上以大量蛋白尿及腎病綜合征為突出表現(xiàn)[1]。FSGS主要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類[2],其中非特殊型(NOS型)由于細胞基質的增生,呈現(xiàn)出腎小球局灶性和節(jié)段性硬化,此型常見于原發(fā)病FSGS中。FSGS及糖尿病腎病的治療[3,4]目前也有一些新的觀點。然而早期糖尿病腎病因血流動力學異常[1],病理可表現(xiàn)為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肥大,腎小囊腔狹窄,基底膜輕度增厚,系膜輕度增生,腎小管上皮細胞顯示顆粒及空泡變性等。此病例該患者糖尿病病史較長,臨床首先考慮為糖尿病引起的大量蛋白尿,但入院后為進一步明確是否存在非糖尿病腎病,行腎活檢病理證實為FSGS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結合病史、相關輔助檢查、腎臟病理等,考慮為原發(fā)病FSGS,同時兼顧到合并長期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腎病,激素劑量不宜過大,故經(jīng)驗性給予潑尼松片30mg/日同時聯(lián)合環(huán)孢素75mg/日,2次控制腎臟病,同時聯(lián)合足量ACEI類藥物。門診隨訪5個月,目前患者復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0.73g(24小時尿量1750mL),血漿白蛋白37.6g/L,期間血糖平穩(wěn),腎臟病得到緩解。本病例我們經(jīng)驗性給予中等量激素聯(lián)合環(huán)孢素的治療,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參考,但評價遠期預后,仍需后續(xù)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