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卉/合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的邊界在哪里,世界的邊界就在哪里,閱讀則是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對于孩子來說,閱讀行為將伴隨和影響孩子的成長乃至一生,因此開展正確少兒閱讀指導至為重要。作為家長、教師和少兒教育者,我們要掌握閱讀指導的內(nèi)在規(guī)律和正確方法,培養(yǎng)少兒閱讀的興趣是前提,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基礎(chǔ),掌握閱讀方法是關(guān)鍵,提升閱讀能力是目的。
兒童的身心發(fā)育尚未健全,意志力、自控能力較差,只有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時,他們才不會覺得閱讀枯燥乏味,才會積極主動地閱讀。因此,在開展閱讀指導時,要重視對兒童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家長應該多利用節(jié)假日和雙休日,帶孩子去書店和圖書館感受一下閱讀的氛圍,看看這里有哪些好玩的好看的書,別的小朋友又是怎么閱讀的,從而讓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進而引發(fā)他們閱讀的動機,這是將孩子拉進閱讀世界的重要一步。
要讓孩子對書籍產(chǎn)生興趣,并愛上閱讀,家長應摒棄自己心目中的“好書“概念,把圖書的選擇權(quán)還給孩子,孩子看什么由自己做主,家長只做宏觀上的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對書感興趣,并慢慢愛上閱讀。相反,如果完全由家長為孩子挑選自己心目中認為的好書,并強制其進行閱讀,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遠離圖書、厭惡閱讀。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鏡子。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就應該帶頭,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家長首先要自己熱愛閱讀,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如果父母自己不看書,把業(yè)余時間都貢獻給了電視或手機,卻要求孩子看書閱讀,這就沒有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其次要創(chuàng)設(shè)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給孩子一個有趣、輕松、自在的閱讀空間,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專門的供兒童閱讀空間,配以卡通的書架、漂亮的地毯、舒適的沙發(fā),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一件快樂而愜意的事情。如有條件,可在每周末設(shè)立一個固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捧起書本共同閱讀,打造出一個良好的書香家庭。
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閱讀時需要家長的陪伴,特別是嬰幼兒。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朗讀、講解,也可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互動、知識問答等方式來進行親子共讀。孩子在閱讀的同時,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guān)心和愛護,而圖書正是加深親情的重要紐帶,從而激發(fā)孩子在閱讀中的幸福感。
讓孩子在閱讀行為中產(chǎn)生成就感也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自己感興趣或者熟悉的故事,講給自己或者小伙伴們聽,孩子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故事的印象,還會收獲到同伴們的贊美、羨慕的眼光,從而產(chǎn)生滿滿的自信和成就感,在閱讀中體驗成功;同時,家長也可以不時的向孩子們請教“不懂”的問題,讓孩子真正覺得書里真的有“寶貝”,通過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來提升閱讀興趣。
有的家長要求孩子每讀一本書就要寫讀后感或讀書筆記,試想一下,如果你自己每看一部電視劇或電影,都要寫一篇評論并交由他人審核,寫的不好打回去重寫,你還有追劇看電影的興趣嗎?孩子讀書同樣如此,不要增加孩子的閱讀壓力,讓其享受閱讀過程的美好,讀后感可以寫,但要有選擇,比如閱讀經(jīng)典世界名著,可以適當寫一篇讀后感以加深理解;如果僅僅讀一本休閑兒童文學,就犯不著如此較真了。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習慣養(yǎng)成重在堅持,不間斷。21 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 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
卡通、漫畫、笑話、故事等書籍被部分家長和老師稱之為“雜書”或“閑書”,歸入禁讀或限讀目錄。其實,我們可以利用好這些“雜書”,作為培養(yǎng)孩子閱讀習慣的入口,因為這些讀物十分符合中低年級孩子心智發(fā)展水平,孩子們閱讀時的興趣和積極性都很高,家長可以適當加以引導,在保持閱讀興趣的基礎(chǔ)上,逐漸拓寬孩子閱讀面,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少兒閱讀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目的,沒有計劃,拿起什么就看什么,閱讀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般來說,閱讀計劃的制定以6 個月時間為宜,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家長加以引導,閱讀計劃應包括準備閱讀的書目、可利用的時間、閱讀反思三部分,結(jié)合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閱讀計劃完成后要對閱讀作品、筆記進行整理。這樣不僅可以約束自己進行閱讀,而且可以培養(yǎng)形成良好讀書習慣。
制訂閱讀計劃要參考孩子的意見,但鑒于許多孩子自制力不強,家長要適時進行督促、檢查,盡量排除手機、電視、游戲等容易干擾閱讀的元素,督促其定時定量完成閱讀計劃。在孩子出現(xiàn)走神、厭讀、不耐煩等心理時,家長萬勿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加以訓斥,否則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也容易讓孩子把閱讀和壓力、痛苦等負面感受聯(lián)系起來,必要時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閱讀,幫助、陪伴其完成閱讀計劃。
采用適當、及時的獎勵可以調(diào)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獎勵可以分為物質(zhì)獎勵和精神獎勵,物質(zhì)獎勵因人而異,例如美食、玩具、動物園、游樂園、海洋館等;此外,孩子們和成人一樣也期待被他人認可、鼓勵和表揚,恰當?shù)木癃剟钜材茏畲笙薅鹊丶ぐl(fā)孩子的閱讀熱情和積極性,例如一本孩子渴望已久的漫畫書、一部精彩的動畫電影、一次發(fā)自內(nèi)心的鼓勵和贊揚等。激勵機制的重點,是在孩子完成閱讀任務后,家長要及時兌現(xiàn)事先承諾過的獎勵,才有起到應有的效果。一般來說,家長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zhì)獎勵為輔。
全國580 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紙質(zhì)圖書近50 萬種,其中少兒讀物超4萬種,在面對如些多的圖書時我們必須要學會取舍的方法,一是采用科學的方法選取適合孩子的大書單,例如選擇各類獲獎作品,有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冰心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國際安徒生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等;或是選擇專業(yè)權(quán)威閱讀機構(gòu)推薦,如全國中小學百種愛國主義教育圖書推薦書目、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專業(yè)少兒出版社推薦書目等;再是網(wǎng)絡(luò)銷售排行,如當當網(wǎng)、京東、亞馬遜、天貓的圖書銷售排行榜;還可以選擇一些知名兒童作家的作品,國內(nèi)推薦曹文軒、秦文君、鄭淵潔、楊紅櫻、伍美珍、沈石溪、梅子涵等大家的作品。
二是采用分級閱讀理念選擇適合孩子的小書單。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選擇圖書,0-3 歲嬰兒階段,選擇繪本和幼兒畫冊;4-6 歲幼兒階段,選擇有一定文字的故事書和認知類圖書;7-8歲小學低年級階段,選擇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語和童話故事,或是介紹自然界、動物界的兒童讀物等;9-12 歲小學中高年級,選擇篇幅較長的故事書、科幻類、探險類、軍事武器、校園文學、百科知識、名著改編等;13-15 歲初中時期,選擇通俗文學、紀實文學、校園文學、名著等。
閱讀方法因人而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當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就會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眼到:目光集中在書上,速度均勻的瀏覽文字,不東張西望;口到:認真默讀或有感情朗讀均可,但不能指讀;心到:讀書最重要便是心,用心去讀,才會對內(nèi)容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手到:動手記下書中的重點, 對好詞好名做做批注,在有共鳴的文字旁寫上自己的體會;腦到:勤于思考,對書中的內(nèi)容多提幾個為什么,可以復述、概括甚至評價閱讀內(nèi)容。
閱讀時一目十行,漫無邊際,沒有目的,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在開始閱讀前,我們要帶著問題,閱讀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此外,讀完文章之后,我們可以自己轉(zhuǎn)換角色,假設(shè)如果我是作者,這本書應該怎么寫,如何開頭、如何對話、如何引發(fā)矛盾,如何收尾等。
在閱讀時,我們可以依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制作思維導圖,再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和生活經(jīng)驗,在原來的思維圖上擴展或重新制作思維圖,發(fā)散對象可以是詞匯,也可以是相關(guān)知識點,還可以是故事情節(jié),思維導圖直觀、條理清晰,不僅可以加深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還可以促進理解、增強記憶、促進觀察力、空間想象力,有利于孩子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