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香成
【摘要】2021、2022屆學生使用的是老教材,參加的是新高考,這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扎實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關鍵詞】老教材? ?新高考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1-005-01
一、認真學習落實新課程標準,做好新老教材的過渡工作
1.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是什么;研究新課程標準,明確考什么,如何考;落實新課程標準,明確如何做,并扎實去做,對照并逐項落實。
2.認真研究新高考變化。關注新教材中有而老教材沒有的篇目,關注新高考重視的強調(diào)的而老教材中沒有或者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考點。雖然我們這一屆沒有使用新教材,但作為教師必須要去學習和研究,并作好相應的補充教學。要特別重視新教材中提出的18個任務群的落實,尤其是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等,對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跨文化專題研討等“新概念”也不可忽略。
二、轉(zhuǎn)變觀念,立足課堂,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新課標,新高考,呼呼我們轉(zhuǎn)變觀念,轉(zhuǎn)變教學模式,立足課堂,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
1. 從注重教師的“教”到注重學生的“學。教師要從單一的文本解讀里走出來,多去啟發(fā)學生感受和發(fā)現(xiàn); 從滔滔不絕的講授中走出來,用心組織學生開展良性互動的學習活動; 從過分模式化的課堂里走出來,著眼于“活的”、”有效”的教學。課堂教學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多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展示,討論探究,總結歸納,真正把思維權、演練權、表達權、歸納總結權還給學生,堅決克服“滿堂灌”的做法,真正打造“生本”課堂,杜絕“低效”“無效”的教學現(xiàn)象。
2. 從“各自為政,單打獨斗”到“團隊合作,齊心協(xié)力”。堅決杜絕“一篇課文一個教案一種教法”的做法,堅決杜絕“坐、等、要”的行為,團隊每個成員都要行動起來,為教學出謀劃策,每人每一學期拿出幾節(jié)高質(zhì)量的課(具體數(shù)量根據(jù)團隊人員的多少而定),精心準備,反復打磨,并在教研會上討論研究,補充完善,形成教案,教師再根據(jù)教案進行二次備課,以確保備課的質(zhì)量。
3. 從用教材教語文,到用資源教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qū)W生的實際生活與語文教學的聯(lián)系,在具體情境中,完成相關的語文任務。
4.? 從“教課文”到“教類文”,從學一道題到會一類題。進入高二,新課教學時,要適當對接高考,加強學法指導和答題訓練,注重能力遷移。
三、重視基礎,加強積累,養(yǎng)成良好習慣
1.基礎知識,要想方設法落實,做到人人過關。并通過各種形式夯實,使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2.語文教學要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好的習慣養(yǎng)成了,不僅有利于高考,而且會讓學生終生受用。主要抓好以下習慣:工整書寫的習慣 ,課外閱讀的習慣,勤于練筆的習慣,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
四、加強閱讀教學,提升閱讀能力
新教材倡導的各種理念和方法都離不開“讀書”這個根本,因此教學中要努力減少灌輸式講解,減少“刷題”,多勻出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學,拓展閱讀面,擴大閱讀量,提升閱讀能力。
1. 加強經(jīng)典閱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篇目,經(jīng)典詩文,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訓練學生精讀、泛讀、跳讀,批注等讀書方法,培養(yǎng)理清思路、篩選整合信息、歸納要點、概括主旨、評價觀點、賞析語言、探究意蘊等基本能力,做到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2.加強群文閱讀,拓寬閱讀面
努力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利用學生對某個作家某個作品某個話題的興趣,提出群文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群文構成可以同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個主題不同作家作品等,讓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提升能力。
3.加強整本書閱讀,實實在在引導學生去讀,而不是找一些題目,機械背誦答案?!罢緯喿x”的功夫在課外,應以課外閱讀為主,課堂上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動。老師也可以給一些引導,主要是讀“某一類書”的方法引導和閱讀建議。
4.加強課外閱讀,強化閱讀積累。多讀課外書籍可以開闊閱讀視野,豐富語文積累,學習文章寫法,增加文化底蘊,教師要指導學生摘錄,批注,寫讀后感等,要求學生做摘抄,并檢查。
5.重視每一類文體的閱讀,散文、詩歌甚至戲劇,不要以為這些年高考考小說,就只訓練小說一類。實際上,每一類文本的閱讀都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急功近利。
五、注重思維訓練,優(yōu)化思維品質(zhì)
1.重視學生感悟、鑒賞等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思考、領悟”方面獲得應有的發(fā)展,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
3.加強作文思維指導和訓練。寫作過程是多種思維方式,如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聚合思維與發(fā)散思維的綜合運用過程。然而,部分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明顯不足。因此,高中語文教學應扎實落實包括必修與選修教材所涵蓋的想象、思辨等能力的寫作思維指導和訓練。
六、以讀促寫,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寫作訓練
1.開展讀寫活動,以讀促寫。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寫作活動,如教完《歸去來兮辭》后,可布置學生寫“我看陶淵明隱居”“從陶淵明隱居說開去”等,教完《滕王閣序》后,可安排學生寫“假如你來到滕王閣,你想對王勃說些什么”。這樣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提升學生作文水平。
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或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作文教學。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慧眼和善于感悟的心靈。強調(diào)學生寫日記,隨筆,札記,“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總之,多寫才是硬道理。
3.指導學生寫作方法,審題、構思、組段、開頭、結尾、語言等需要強化訓練,可以整篇訓練與片段訓練相結合。
4.要特別重視思辨類寫作的指導和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辯證分析能力,能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能全面深刻地分析問題,能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循序漸進認識事物。
綜上所述,可見老教材下的新高考,教師既要守正,也要創(chuàng)新。守正就是保留原來好的做法,如重視基礎,加強積累,讀寫結合,強化習慣等;創(chuàng)新是指轉(zhuǎn)變觀念,立足素質(zhì),提升能力,廣泛閱讀,注重思辨,盤活資源……學生既需要適當?shù)乃㈩},更需要廣泛的讀書、豐富的積累、實際生活的體驗、感悟和運用……這樣,即使使用的是老教材,面對新高考也能從容不迫,應對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