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敦煌學研究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讀《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

        2023-10-03 17:21:28周志鋒
        敦煌學輯刊 2023年1期
        關鍵詞:大字典俗字大詞典

        周志鋒

        (寧波大學 科學技術學院, 浙江 寧波 315300)

        敦煌藏經(jīng)洞文獻面世以后, 立即引起了世人的關注, 一百多年來, 整理研究成果極為豐厚。 就浙江學人而言, 早在1959 年, 蔣禮鴻先生就出版了劃時代的名著《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1994 年, 又領銜主編了《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20 世紀80 年代, 郭在貽先生帶領他的兩位高足張涌泉、 黃征, 合作撰著“敦煌學三書”, 最終出版了郭在貽、 張涌泉、 黃征合著《敦煌變文集校議》 (1990 年)、 黃征、 張涌泉合著《敦煌變文校注》 (1997 年)、 張涌泉著《敦煌俗字研究》 (1996 年第1 版, 2015 年第2 版)、 黃征著《敦煌俗字典》 (2005 年第1 版, 2019 年第2 版) 等著作。 其他各地學者有關敦煌文獻字詞考釋的著作和論文亦不勝枚舉。

        但是, 以往的研究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比如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某些類型文獻, 沒有做到全覆蓋; 研究成果散見于專著或論文, 不便尋檢; 文獻校釋見仁見智, 眾說不一, 等等。 為了進一步提高敦煌文獻整理研究的水平, 推出一批可資參考的大型工具書也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樣的背景下, 張涌泉教授倡議編纂一部集大成的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并于2000 年正式啟動編寫工作。 經(jīng)過23 年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2022 年12 月, 這部由張涌泉、 張小艷、 郜同麟擔任主編, 國內16 名專家學者參與編寫的《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 (以下簡稱“ 《大詞典》 ” ) 終于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

        筆者作為出版社的特約審讀, 有幸在第一時間通讀了書稿。 俗話說得好: 慢磨出細粉。 《大詞典》 不愧是一部集大成、 重創(chuàng)新、 有特色的精品詞典。 下面擬分五個方面予以評介。

        一、 展示敦煌語言全貌

        《大詞典》 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集大成”, 全景展示了敦煌文獻語言文字面貌。所謂“集大成”, 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匯集了前修時彥的文獻整理研究成果。 敦煌學是一門世界性的顯學, 整理研究成果極其豐碩, 為《大詞典》 的編纂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可以這么說, 《大詞典》 就是百年間敦煌吐魯番文獻字詞考釋成果的大匯編。 但是, 匯聚前人成果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首先, 面對海量的著作和論文, 搜集起來費時費力。 據(jù)書末所附“主要參考論著”, 共列1016 種, 即使限于目力有所遺漏, 但重要的論著應該都在了。 其次, 面對前人的各種說法, 辨析吸收很不容易。 敦煌寫本文獻的校釋難度要比傳世刻本文獻來得大, 一字一詞往往言人人殊, 編纂者在取舍方面頗費心思。 再次, 在匯總成說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編纂者自己的研究心得, 或增補語料, 或增補用法, 或修正舊說。 比如“寄”, 《漢語大詞典》 (第二版征求意見本) 義項⑧釋為“借。 參見‘寄徑①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第7 冊,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年, 第851 頁。’ ‘寄畫’ ”①, 而“寄徑①” 是借路, “寄畫” 謂借重籌劃, 沒有單用例子。 《大詞典》 釋為“借, 貸”, 舉斯5811 號《乙丑年三月五日索豬茍典釧續(xù)借麥契》 “乙丑年三月五日索豬茍為少種子, 遂于龍興寺張法律寄將麥叁碩, 亦無只(質) 典, 至秋納麥陸碩” 等8例, 還收有“寄貸” “寄放” “便寄” 等復音詞, “寄” 的借、 貸義就坐實了。 “弱”,《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釋為“ ‘若’ 的假借字”, 舉《李陵變文》 “小弱不誅, 大必有患” 等2 例②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6 年, 第364 頁。,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解釋相同③蔣禮鴻主編《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4 年, 第273 頁。。 《大詞典》 除了收列“弱” 通“若”之外, 還收有“若” 通“弱”, 舉伯3433 號《論語》 卷八題記“手惡筆若, 多有厥(闕) 錯, 明(名) 師見者, 即與蓋(改) 卻” 等6 例, 說明敦煌文獻里“弱” “若”二字讀音相同可以相互通借。 “唌”, 《漢語大字典》④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 武漢: 崇文書局, 2010 年,第667 頁。、 《漢語大詞典》⑤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第6 冊,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年, 第376 頁。都釋為“通‘氵欠(涎) ’。 唾沫”, 《大詞典》 則根據(jù)敦煌寫本字書《正名要錄》 等材料, 認為“唌” 是“涎” 的換旁俗字, 而不是“氵欠(涎) ” 的通假字。 “寒毛槁豎”,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釋作“驚悚貌…… ‘槁’ 通‘藃’ ”⑥蔣禮鴻主編《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第126 頁。, 《大詞典》 據(jù)斯5439 號《捉季布傳文》 等“槁” 校作“槗”, 釋為“汗毛直豎, 形容驚悚貌。 ‘槗’ 同‘橋’, 通‘喬’ ” (喬有高義), 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字詞收錄考釋的范圍擴大到所有敦煌吐魯番文獻。 敦煌寫卷總數(shù)約七萬號, 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佛教文獻, 此外還有數(shù)量繁多的通俗文學作品、 道經(jīng)、 通俗辭書以及社邑、 籍帳、 契約、 愿文、 書儀、 文牒等社會經(jīng)濟文獻。 以往敦煌文獻語言的研究大多著力于變文、 歌辭、 王梵志詩等通俗文學作品, 很少關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 佛教文獻、道教文獻。 《大詞典》 則把字詞搜采對象擴大到所有敦煌文獻吐魯番文獻, 讀者由此可以領略敦煌吐魯番文獻語言多姿多彩的樣貌。 比如, 道教文獻里, “靜” 可指道士修道之所, “家親” 指容易作祟的已故親人的靈魂, “男官” 指男道士, “女官” 指女道士。社會經(jīng)濟文獻里, 經(jīng)??梢钥吹健坝土骸?一詞(本指榨油用的類似屋梁的大型圓木,泛指榨油設備, 還可指榨油作坊), 與此相關的詞語還有“梁” (也作“樑”, “油梁”的省稱)、 “梁戶” (榨油作坊的承租人)、 “梁課” (也作“樑課” “梁顆” “樑顆”, 出租油坊收取的租費)、 “樑稅” (同“梁稅”。 租賃榨油坊的費用)、 “梁子” (油梁, 舊式榨油機上用以榨油的長圓木) 等, 由此可見“油梁” 在時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社會經(jīng)濟文獻里還有“地水” (土地與水源的合稱, 指有水源的可耕種土地)、 “田水”(猶“地水”, 指可耕種或已經(jīng)耕種的土地)、 “水次” (行渠用水的次序)、 “行水”(用水〔灌溉〕。 敦煌吐魯番地區(qū)對使用溝渠灌溉有一套專門的管理方法)、 “水官”(管理水利的官吏)、 “水司” (歸義軍衙內諸司之一, 負責管內河渠水利事務” )、 “水子” (管理水利事宜的人)、 “都水監(jiān)” (統(tǒng)管江河湖泊及橋梁等相關事務的機構)、 “都水” (都水監(jiān)長官) 等詞語, 反映了唐五代時期我國西北干旱缺水地區(qū)重視水利的情況。 以上詞語有的通行辭書不載, 有的意義與傳世文獻有別, 《大詞典》 都收了。

        三是全面收錄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特殊語詞及疑難俗字。 凡例說: 本詞典編寫目的是“解決讀者閱讀敦煌吐魯番文獻一般詞語理解方面和疑難俗字、 通假字辨認方面的障礙, 并為漢語史、 近代漢字的研究提供較為全面豐富的敦煌吐魯番文獻方面的資料”, 因而收集的字詞條目非常齊全, 詞典規(guī)模也相當大。 此前收詞最為豐富的《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凡條目1526 個, 字數(shù)40 萬字” (序例), 《大詞典》 則“全書收錄條目21800 余條” (前言), 總字數(shù)550 萬字, 《大詞典》 的“大” 當之無愧。 試比較:《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不收“衰” 條, 《大詞典》 則收之, 釋為“災難, 禍患”, 下列復音詞22 個, 大多不見《漢語大詞典》 或詞義有別, 其中跟“災難, 禍患” 義有關的就有“衰變” “衰厄” “衰秏” “衰橫” “衰患” “衰禍” “衰惱” “衰喪” “衰事” “衰殃” “衰災” 等11 個。 “衰” 之“災難, 禍患” 義未見辭書收錄, 相關的復音詞自然也不見于以往辭書。 古人重視養(yǎng)馬、 驢、 牛等以助勞, 故有關的牲口的詞語非常豐富,敦煌吐魯番文獻里還出現(xiàn)了“近人” “遠人” 兩個詞, 如OR.8212/553Ast.Ⅲ.3.09-0.10 《唐開元十年(722) 西州長行坊馬驢發(fā)付領到簿》: “一匹忩敦, 七歲: 次膚, 耆微破, 近人鼻決, 耳全, 遠人頰私印, 西長官印?!?( 《中亞》 1-99) 意思費解。 《大詞典》 收了這兩個詞, 解釋說: 《禮記·曲禮上》: “效馬效羊者右牽之?!?一般牽馬人站在馬的左側, 以右手牽馬, 故以馬的左側為近人側。 引申之, “近人” 指馬、 驢、 牛等牲口的左側, “遠人” 指馬、 驢、 牛等牲口的右側。 《大詞典》 破解閱讀障礙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二、 糾正前人錯誤校釋

        《大詞典》 第二大特點和優(yōu)點是“重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精神貫穿于全書各個方面, 首先體現(xiàn)在釋義方面, 釋義最能反映辭書的質量。 《大詞典》 釋義精確, 超越前人,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考釋了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大量疑難俗字和俗語詞, 并據(jù)此糾正了前人許多誤校誤訓。 下面分俗字、 俗語詞分別舉些例子。 跟俗字有關的如:

        “琱瑑” (diāo zhuàn), 《漢語大詞典》: “鏤刻花紋。 亦指刻有花紋之物。 《漢書·東方朔傳》: ‘二人皆詐偽, 巧言利口以進其身, 陰奉琱瑑刻鏤之好以納其心?!?顏師古注: ‘琱與彫同, 畫也。 瑑謂刻為文也, 音篆。’ 《漢書·王吉傳》: ‘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 非工商之獨賢, 政教使之然也?!?”②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第8 冊,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年, 第690 頁?!艾儭? 《漢語大字典》: “zhuàn ②雕刻為文。 《漢書·董仲舒?zhèn)鳌? ‘然則常玉不瑑, 不成文章; 君子不學, 不成其德?!雹蹪h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1209 頁。《大詞典》 “彫” 條: “diāo zhuó 即‘琱琢’。 刻鏤裝飾。 ‘彫’ 通‘琱’,‘’ 為‘琢’ 的俗字。 斯3926 號《老子道德經(jīng)河上公注》 ‘人多技巧, 奇物滋起’河上公注: ‘人謂人君、 百里諸侯也。 多{知} 技巧, 刻畫官(宮) 觀, 彫章服, 奇物滋起, 下則化上, 飾金鏤玉, 文繡彩色, 日已(以) 滋起(甚)?!?” 按語說: “豖”旁俗寫常增繁作“” 形, ……故“琢” 字俗寫右旁亦或作“”。 附按說: 《漢語大詞典》 據(jù)《漢書·東方朔傳》 及《王吉傳》 二例, 以“琱瑑” 立目, 釋為“鏤刻花紋。 亦指刻有花紋之物”。 查前例“琱瑑”, 荀悅《漢紀·孝武皇帝紀》 作“琱琢”。上引《漢書》 中“琱瑑” 的“瑑” 亦當為“琢” 字俗訛。 顏氏據(jù)誤字“瑑” 的字面注音, 《漢語大詞典》 徑據(jù)顏注立目、 釋義, 皆不可信。 其他一些字書(包括《漢語大字典》 ) 多有釋“瑑” 為雕刻的義項, 其引例中的“瑑” 恐亦皆為“琢” 字俗訛, 這一義項其實應該刪除。 本條從“豖” 旁俗寫作“”、 “豖” “彖” 形近易混入手進行探討, 糾正了顏注誤訓及《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字典》 因循之失。

        “橔”, 《漢語大字典》: “枯。 《集韻·魂韻》: ‘橔, 枯也?!?”①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1388 頁。《大詞典》: “砧板。 斯3227 號《雜集時用要字·門窗部》 載‘橔砧’ 一詞?!?按語說: “橔” 字《集韻·魂韻》 音都昆切, “枯也”, 《康熙字典》 《中華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 等大型字典承之。 “枯” 疑為“枮” 的訛字( 《集韻·忝韻》 徒點切: “扂, 戶牡。” 其中“扂”字下部的“占” 錢氏述古堂影宋鈔本訛作“古”, 是其比)。 《集韻·侵韻》 知林切:“椹, 斫木櫍也。 或作枮、 鍖?!?《龍龕·石部》: “砧, 通; 碪, 正: 陟林切, 搗衣石也。 ……又鐵砧等?!?后一意義的“砧” “碪” 亦“椹” 的異體俗字。 底卷“橔” 與“砧” 字連用, “橔” 亦猶“砧”, “橔” 確然為砧板之義。 本條既解釋了通俗字書所載“橔砧” 這個俗語詞的確切含義, 還訂正了《集韻》 “橔, 枯也” 的文字訛誤以及后世字典的以訛傳訛。

        “逗溜”,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挽留, 使之停留。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望陛下追問逗溜, 必是懷冤俠客!’ 胡適舊藏《降魔變文》: ‘因逢九牛小子, 詰問逗溜……’?!雹谑Y禮鴻主編《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第82 頁?!洞笤~典》 “逗遛” 條釋為“同‘逗留’ ②”, 舉以上2 例及斯525 號《搜神記》 “其父母驚怖, 人椎(推) 尋逗遛, 方知太守與之” 等3 例。 又有“逗留”條( 《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不收“逗留” ), 義項②是“原委, 情由”, 舉斯15 號《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序》 “至垂拱三年, 定覺寺主僧志靜因停在神都魏國東寺, 親見日照三藏法師, 問其逗留, 一如上說” 等8 例; 按語說: 《隋書·孫景茂傳》: “因條其黨徒謀議逗留。 其人驚懼, 即自首狀。” 失譯人名《法界圖記叢髓錄》 卷下之二: “離相之法,逗留全別。 ……逗留者, 事由也。” 比較可知, 《大詞典》 詞形更全, 引證更多, 釋義更準確: 不僅訂正了“逗溜” 之“挽留, 使之停留” 義, 又說明了“逗溜” 之“原委, 情由” 義來自“逗留”。

        “嚴迅”, 《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 “如斯嚴迅交尋捉, 兄身弟命大難存?!庇? “皇威敕牒雖嚴訊, 播塵揚土也無因?!?其中“嚴迅” “嚴訊”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①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第299 頁?!抖鼗臀墨I語言詞典》②蔣禮鴻主編《敦煌文獻語言詞典》, 第361 頁。均釋作“嚴峻”, 認為《廣韻·稕韻》 “峻” “迅” 同音私閏切, 故“迅” “訊” 可借作“峻”。 《大詞典》 “嚴迅” 條釋為“緊急, 急疾”,“嚴訊” 條釋為“同‘嚴迅’。 ‘訊’ 通‘迅’ ”。 “嚴迅” 條按語說: 考《說文·吅部》: “嚴, 教命急也。” 同書《辵部》: “迅, 疾也?!?“嚴迅” 乃近義連文。 或謂此“迅” 及下條“訊” 皆當讀作“峻”, 不確。 筆者以為不破字能講通的盡量不破字,《大詞典》 說可從。

        諸如此類的例子, 不勝枚舉, 充分體現(xiàn)這部學術型詞典的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性。

        三、 辨析俗字形體流變

        《大詞典》 “重創(chuàng)新” 也體現(xiàn)在俗字考證方面。 敦煌文獻語言的一大特點是俗字盈篇, 不易辨識, 因此俗字搜集、 整理和考釋俗字是《大詞典》 的重要任務。 盡管此前已有大量的考釋成果可以借鑒, 但是遺留的問題還是不少。 《大詞典》 利用敦煌文獻與傳世文獻互證等方法, 縱橫鉤稽, 祛疑辨惑, 既解決了敦煌文獻疑難俗字的識讀問題,又訂正了大型字典辭書存在的疏誤。 下面分別舉例說明:

        (一) 正字形

        “硇”, 《漢語大字典》: “náo 〔硇砂〕 也作‘鹵砂’、 ‘磠砂’。 礦物名……”③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2600 頁?!按{”, 《漢語大字典》: “l(fā)ǔ 〔磠砂〕 即‘硇砂’。 《集韻·姥韻》: ‘磠, 砂?!?”④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2625 頁?!按L”, 《漢語大字典》: “(一) náo 〔碙砂〕 同‘硇砂’。 礦物名……”⑤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2609 頁?!洞笤~典》 “硇砂” 條: “náo shā 源自波斯語nouchader, 一種主要含氯化銨的礦物, 可入藥。” 舉2例。 按語說: 此物前一字《玉篇·石部》 作“”, 女交切; 《類篇·石部》 作“”,尼交切; 《集韻·爻韻》 亦音尼交切, 首字作“”, 釋云“沙, 藥石”, 或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五·砂》 (清順治十二年吳毓昌太和堂本): “時珍曰:砂性毒, 服之使人硇亂, 故曰砂。” 字形極為紛雜。 據(jù)其切音及李時珍的釋義, 其字當從“惱” 得聲, 楷定當以作“硇” 或“囟” 為是。 辭書有作“碙砂” “磠砂” “鹵砂” 等形者, 皆謬。 筆者按, “磠” 字字音也有問題, 《集韻》 據(jù)訛字注為籠五切, 系望形生音, 《漢語大字典》 從之讀lǔ, 均不可從。

        本條糾正了《漢語大字典》 《增訂碑別字》 《中華字海》 等的字形錯誤。

        (二) 正字音

        “舋”, 《漢語大字典》: “xìn②玉的裂縫。 唐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周禮音義上·大司樂》 (筆者按, “大司樂” 當作“大卜” ): ‘之舋, 舊許靳反。 沈依聶氏《音問》云: 依字作璺。 璺, 玉之坼也。’ ……”①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 第3247 頁?!稘h語大詞典》 “舋(xìn) 鏬” 條: “裂縫,縫隙。 《周禮·春官·大卜》 ‘大卜掌三兆之法’ 漢鄭玄注: ‘兆者, 灼龜發(fā)于火, 其形可占者, 其象似玉、 瓦原之舋鏬, 是用名之焉?!?……陸德明釋文: ‘舋, 許鄞反。 沈依聶氏, 《音問》 云: 依字作璺。 璺, 玉之坼也?!?”②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 第8 卷,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1年, 第1305 頁?!洞笤~典》: “wèn 同‘璺’。 伯3610 號《開蒙要訓》: ‘瑕舋于隟?!?其中的‘舋’ 字異本斯5431、 斯5464、 上圖17號等卷同, 伯2578、 伯3054 號等卷作‘璺’?!?按語說: 《干祿字書》: “舋釁: 上俗下正?!?《說文·爨部》 “釁, 血祭也” 段玉裁注: “凡坼罅謂之釁, 《方言》 作璺, 音問?!?…… “舋” 為“釁” 的俗字, 而“璺” 又為音“問” 表示坼罅義的“釁” 的后起分化字(坼罅常指玉器之裂紋)。 又下文“璺(wèn) 罅” 條按語引《周禮·春官·大卜》 陸德明釋文“舋, 沈依聶氏音問, 云依字作璺”, 指出: “聶氏音問” 指聶氏讀“舋” 音“問”, 《集韻》 “舋” “璺” 有文運切一讀, “問” 為小韻代表字; 《漢語大字典》 “舋” 條、 《漢語大詞典》 “舋鏬” 條下引陸德明釋文, 皆以“音問” 作書名, 大謬; 且均注xìn 音, 亦誤。

        本條糾正了《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詞典》 等的字音錯誤。

        (三) 正字義

        本條糾正了《字匯補》 《集韻》 《漢語大字典》 《中華字?!?等的字義錯誤。

        (四) 考字義

        本條是依據(jù)敦煌文獻考證俗字字義。

        (五) 厘清字際關系

        本條從字形演變的角度梳理了字際關系, 有正本清源、 撥亂反正之功。

        四、 挖掘當時新詞新義

        《大詞典》 “重創(chuàng)新” 還體現(xiàn)在挖掘新詞新義方面。 《大詞典》 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收錄了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特殊語詞, 在收釋過程中, 尤其注意挖掘新詞新義, 這對近代漢語詞匯研究以及漢語詞匯史研究均大有裨益。 需要說明的是, 這里的所謂新詞新義, 是以《漢語大詞典》 《近代漢語詞典》①白維國主編《近代漢語詞典》,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5 年。作為參照物, 不見于這兩部詞典的就看作新詞新義。

        先看新詞。 試以三類詞語為例。 軍事詞語如: “草場” (歸義軍草場司官員)、 “草場司” (歸義軍管理畜牧草場與征收稅草的機構)、 “柴場” (敦煌歸義軍時期柴場司長官)、 “柴場司” (敦煌歸義軍時期征收與管理柴薪的機構)、 “都牢城使” (防守城池的高級軍將)、 “土鎮(zhèn)兵” (色役名, 指由土著居民充當?shù)逆?zhèn)兵等)、 “鎮(zhèn)兵” (邊鎮(zhèn)戍卒)、“烽兵” (烽火臺上的戍卒)、 “烽夫” (烽火臺上的役夫)、 “烽帥” (管理烽火臺的低級軍官)、 “烽所” (烽火臺哨所, 配備烽兵四至九人, 由烽帥率領)、 “烽鋪” (烽火臺與驛站)、 “烽鋪子” (烽火臺和驛鋪的役夫)、 “兵夫” (士兵)、 “兵健” (士兵)、 “兵吏” (吏兵, 官兵)、 “兵馬使” (軍隊中統(tǒng)兵作戰(zhàn)的軍將)、 “兵募” (同“募兵”。 征募的兵丁)、 “兵斯” (通“兵廝”。 供人役使的兵卒) 等。 生活詞語如: 西北方言管磨叫“硙” (wèi), “硙” 跟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所收與“硙” 有關的詞語就有“水硙” (由水流驅動的磨)、 “步硙” (指用人或畜為動力的石磨)、 “除硙” (指清除磨槽內的雜質或修理老化的齒槽)、 “硙槽” (給水硙輸水的水槽)、 “硙場” (安裝有硙磨的場所)、 “硙車” (一種車載磨)、 “硙方” (同“硙坊”, 磨面的作坊)、 “硙戶”(經(jīng)營或承包碾硙從事糧食加工的人戶)、 “硙家” (猶“硙戶” )、 “硙課” (院支付給其所雇傭的“硙博士” 的工價; “硙戶” 繳納的租金)、 “硙門” (指磨坊的門)、 “硙舍” (即磨坊, 碾硙所在的作坊)、 “硙石” (即磨石, 指石磨上的兩個圓形石盤)、 “硙子” (即“硙”, 水磨) 等。 外來詞與中外合璧詞如: “叱半” (征收稅錢的人。 于闐語譯音)、 “突” (吐蕃語dor 的音譯, 土地面積計量單位, 一“突” 相當于唐制十畝)、“珂寒寺” (高昌佛寺名。 突厥佗缽可汗所建。 突厥本信薩滿, 不信佛教, 高昌作為突厥屬國, 其有珂寒寺, 這一漢突合璧詞記錄了當時文化交流情況)、 “悉” (同“悉諾”。 “” 為藏文字母“” 的漢字化, 用來記錄藏文人名常用詞“staɡ” 中“taɡ”這一音節(jié)。 意為“老虎”, 喻指英勇。 以“” 記錄“taɡ”, 目前僅見于九世紀以后的敦煌漢文文獻的人名中, 記錄了敦煌藏漢雙語交流互鑒的真實情景)。 以上詞語《漢語大詞典》 《近代漢語詞典》 均不載。

        再看新義。 如“沉潛”, 《大詞典》 收“同‘沈潛’。 喻指埋沒未遇之士” 義, 舉伯3723 號《記室備要·賀宰相》 “枯涸必果其滋榮, 沉潛有佇于升拔” 例, 按語說:前蜀韋莊《冬日長安感志》 詩: “霧雨十年同隱遁, 風雷何日振沈潛?!?此“沈潛” 義同, 而《漢語大詞典》 釋“沈潛” 為“地”, 似不確。 “宕”, 收“猶‘上’ ” 義, 舉伯2316 號《賢愚經(jīng)》 卷十一“當其眼宕” “至于溜宕” “即于陌宕” 等例, 按語說:北魏慧覺譯《賢愚經(jīng)》 卷七: “……時此年少, 適到橋宕。” ……引玄應《音義》 卷十二釋云: “徒浪反, 宕, 猶上也。 高昌人語之訛耳。” 并據(jù)此謂舊題支謙所譯《撰集百緣經(jīng)》 當較《賢愚經(jīng)》 晚出。 “馱” (duò), 收“軍隊基層單位, 二人為一‘馱’ ” 和“敦煌吐蕃時期采用的量制單位, 一馱等于十斗” 兩義, “馱” 用為名詞, 一般指馱著貨物的牲口或牲口所馱的貨物, 二人為一馱, 蓋因兩人共享一頭牲口馱運行裝而得名;而為一馱等于十斗的量制單位, 也與一般牲口所馱貨物的重量有關。 “看” (kàn), 收“按照, 依據(jù)” 義, 舉俄弗96 號《雙恩記》 “若有愿心隨速說, 一看所要必無違” 等6例。 “偷”, 收“勝過, 類似” 義, 舉伯4638-4 號《曹大王夫人宋氏邈真贊》 “眉偷初月, 頰類紅蓮” 及伯3804 號背《釋門文范》 “名花奪于頰紅, 初月偷于眉細” 等例,前一例“偷” 與“類” 對舉, 后一例“偷” 與“奪” 對舉。 “下流” 收“猶言‘屈尊’。 書信中用作狀語, 修飾其后的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用來敬稱對方施及自己的行為, 言其所施行為如水流般自上而下地貫注于作書人” 義, 舉斯5636 號《新集書儀·屈客飲酒書》 “謹令小使奔往發(fā)邀, 勿棄卑微, 下流光顧” 等4 例。 “縣官”, 收“指牢獄之禍、 官司” 義, 舉伯3782 號《靈棋卜法》 “兇禍暴至, 凡百不利, 疾病縣官, 動則艱難” 等7 例, 按語說, 佛教文獻常將“縣官” 視作災禍, 即指被“縣官” 拘執(zhí)?!笆挆l”, 收“猶‘逍遙’。 徘徊” “猶‘逍遙’。 吟詠, 玩味” “高妙, 高逸” 義, 分別舉北敦1017 號《洞真上清經(jīng)摘抄(擬) 》 “蕭條三寶囿, 繁華秀我因”、 伯2399 號《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 “飛行步虛, 蕭條靈篇”、 斯1351 號《太極左仙公請問經(jīng)》“見有賢者, 生于貴門, 蕭條高才, 勇猛精進” 等例。 “招” 收“借取” 義, 舉伯4706號《甘州閻江清共阿王寄物狀》 “別居之時, 故男江清共阿王腹生富盈, 招住信都頭絹一匹” 等3 例, 按語說“招” 有求取、 尋求義, 引申之即可指借取。 “助” 收“助贈”義, 舉斯2041 號《儒風坊西巷村鄰等社條》 “所置贈孝家, 助粟壹斗” 等4 例。

        五、 創(chuàng)新詞典編寫體例

        《大詞典》 第三大特點和優(yōu)點是“有特色”, 即詞典編寫體例有創(chuàng)新。 好的編寫體例既能彰顯詞典特色, 又有助于提升詞典質量。 《大詞典》 體例創(chuàng)新包含多個方面, 這里著重談三點。

        (一) 建三類字詞群

        在詞條編排方面, 《大詞典》 采取按群系聯(lián)的辦法, 創(chuàng)建了三類字詞群——異體字群、 通假字群、 異形詞群, 把異體字、 通假字、 異形詞放在一起進行解釋。 這樣做, 有利于弄清楚字形、 詞形的演變軌跡, 有利于準確推求詞義, 也有利于讀者化繁為簡, 直觀地理解一個個字詞群。 請看下面一組異形詞:

        【餢飳】 bùtǒu 油餅。 伯2609 號《俗務要名林·飲食部》: “餢飳, 上音浮, 下湯茍反?!?按: 慧琳《音義》 卷三七《陀羅尼集》 第十二卷音義: “, 上音浮, 下偷口反, 俗字也, 諸字書本無此字, 顏之推《證俗音》 從食作餢飳; 《字鏡》 與《考聲》《祝氏切韻》 等并從麥作, 音與上同; 顧公云今內國餢飳以油酥煮之。 案此油餅,本是胡食, 中國效之, 微有改變, 所以近代方有此名, 諸儒隨意制字, 元無正體, 未知孰是……” “餢飳” 或“” 蓋本為胡語譯音造字, 蓋因其原料為面粉, 故其字從麥; 又因其為食品, 故其字從食。 【】 同“餢飳”。 伯3693 號《切韻箋注·厚韻》蒲口反: “,, 餅。” ……按: 裴務齊正字本《刊謬補缺切韻·厚韻》: “,。 今作餢飳, 通?!?【】 同“餢飳” ……按: 《龍龕·食部》: “飳、, 天口反, 餢—, 餅也, 二同?!?“餢飳” 慧琳《音義》 “上音浮, 下偷口反”, “” 即“餢飳” 的改換聲旁俗字…… 【俞】 同“餢飳” ……按: “俞” 即“” 的記音字(比較“” 與“偷” 皆從“俞” 聲)。 【】 同“餢飳” ……按: “” 之“”應為“(餢飳) ” 之“” 的繁化俗字。 【乳】 同“餢飳” ……按: “乳” 之“乳” 應為“” 之“” 字訛省, 亦即“(餢) ” 字。 慧琳《音義》 卷三五《佛說一字轉輪王佛頂咒經(jīng)》 音義: “乳, 偷口反, 以牛乳和面酥煮油餅也?!?“乳”實亦即“餢飳”, 慧琳據(jù)字面釋“乳” 為牛乳, 實屬望文生訓。 【餑】 同“餢飳”……按: “餑” 的“餑” 蓋“餢” 的方言音變俗字。 【】 同“餢飳” ……按:“” 蓋又“餑” 的繁化俗字。

        (二) 引文根據(jù)原卷

        《大詞典》 引用敦煌吐魯番文獻資料一律根據(jù)原卷引錄, 而不是根據(jù)后人的整理本轉引, 從而避免了因整理本可能存在的訛誤而導致訛以傳訛的錯誤, 充分保證了詞目和例句文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試舉一例:

        《敦煌佛教經(jīng)錄輯?!?第四部分第637-638 頁載伯3459 號背《某寺點大般若經(jīng)函帙歷》: “第六帙, 全, 一個逐子別。 第九帙, 全, 無別。 第十三帙, 全, 三逐子別。第二十二帙, 全, 兩逐別。 第二十三帙, 全, 六逐別。 ……四十六帙, 全, 并手巾, 逐雜。 ……四十八帙, 全, 并手巾, 雜逐子。 五十帙, 全, 并手巾一, 無逐?!?同一篇出現(xiàn)了“逐” “逐子” 計13 個。 《大詞典》 “逐” 條釋為“同‘函’ ”, 解釋說: 查原卷, 如下附圖所示(附圖此略), 這些所謂的“逐” 字實皆為“函” 的俗寫訛變形,可徑錄作“函”。 “函” 字敦煌寫本或作“” (斯1624 號背《后晉天福七年(942)某寺常住什物交歷》 )、 “” (伯4092 號《新集雜別紙》 ) 等形, 進一步草化則接近“逐”。 又按: 《敦煌佛教經(jīng)錄輯?!?第九部分第1040 頁又載北敦288 號(北1438; 宇88) 背雜錄: “ 《金光明經(jīng)》 卷第一, 圖武法律, 不是同帙雜遂。 《金光明經(jīng)》 卷第一,圖武法律, 不是同帙雜遂?!?(此二條文字原卷分別見于護首和第二紙紙背) 其中的“雜遂” 二字, 《國圖》 該號條記目錄錄文同。 查原卷, 該二字寫卷分別如右側所示(圖片此略), 末字實亦為“函” 的訛俗字, 原錄作“遂”, 不確。

        以原卷為依據(jù), 有圖有真相, 結論自然更加可信。 《大詞典》 引用的數(shù)以萬計的寫本用例, 全部直接摘取自寫本原卷, 并經(jīng)逐句逐字反復核對, 還大量利用異本比勘, 利用高清圖版照片, 這就從源頭上保證了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 發(fā)揮按語作用

        凡例說: “引用敦煌吐魯番文獻例證后酌加按語, 或對該條目的釋義作補充說明,或對前人的謬說加以匡正, 或列舉其他文獻的用例加以比勘, 庶幾明其得義之由或窮其淵源流變。” 《大詞典》 大多數(shù)條目都附有按語, 按語集中體現(xiàn)了詞典的學術性和創(chuàng)新性。 例如:

        【臘煞】 là shā 臘冬配制藥劑。 斯4663 號《雜抄》: “臘煞何謂? 冬末為神農(nóng)和合之香藥, 并因漢武帝至今不絕?!?◎按: 《雜抄》 又名《珠玉抄》 《益智文》 《隨身寶》,為唐代通俗教育的抄本, 此條內容又見于伯2721 號、 伯3649 號、 伯3671 號、 斯5755號, 其中的“漢武帝” 后四號作“晉武帝”, 其余文字略同。 該抄本部分內容是講解一年中節(jié)日與民俗。 本條前為: “十二月八日何謂? 其日沐浴, 轉障除萬病, 名為溫室,于今不絕?!?臘冬為配制藥劑的季節(jié), “煞” 同“殺”, 謂研治(宋文瑩《玉壺詩話》:“豬牙皁角及生姜, 西國升麻蜀地黃, 木律旱蓮槐角子, 細辛荷葉要相當, 青鹽等分同燒煅, 研殺將來使最良。” 其中的“殺” 與“研” 字近義連文, 亦謂研治, 《漢語大詞典》 “研殺” 條釋云: “謂研成細末。 殺, 用在動詞后, 表示極甚?!?“殺” 字理解有誤)。 宋陸游《劍南詩稿》 卷七四《歲未盡前數(shù)日偶題長句》 詩之五: “斗饤春盤兒女喜, 搗簁臘藥婢奴忙?!?又卷一《過林黃中食柑子有感學宛陵先生體》 詩: “藥分臘劑香, 茶泛春芽白?!?《太平御覽》 卷六○六文部“簡” 條引漢劉向《別錄》: “殺青者,直治竹作簡書之耳。 ……吳、 越曰殺, 亦治也?!?皆可參。

        本條正文文字不多, 就是釋義加一條書證, 按語文字卻很長: 有異本文字比勘, 有臘冬配制藥劑民俗介紹及文獻佐證, 有語素“煞” 字意義辨析, 有對《漢語大詞典》“研殺” 條的釋義訂正, 最后還指出“殺青” 的“殺” 也是整治義。 不難看出, 按語大大增強了詞典的學術性。

        敦煌文獻數(shù)量浩繁, 語言資料極為豐富, 一部《大詞典》 很難將它們一網(wǎng)打盡;現(xiàn)有的收詞、 釋義、 列項、 舉例也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欠缺甚至錯誤。 但是, 毋庸置疑, 《大詞典》 的出版為敦煌學研究樹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對促進敦煌文獻語言研究, 傳承弘揚敦煌文化必將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猜你喜歡
        大字典俗字大詞典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中醫(y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漢語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誤舉隅
        《漢語大詞典》“籀”釋義辨證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漢語大字典·廣部》疑難字考釋
        《漢語大字典·異體字表》所收籀文隸定字考察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語言與翻譯(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
        国产极品粉嫩福利姬萌白酱|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一页| 国产麻豆精品传媒av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中文在线√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av大片|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费|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毛片| 一本色道久在线综合色|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四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韩国免费一级a一片在线| 91自拍视频国产精品| 48沈阳熟女高潮嗷嗷叫|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下载|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人妻黑丝|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欧美天天综合色影久久精品|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v| 国产激情视频高清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电影院| 免费无遮挡毛片中文字幕| 成人综合亚洲国产成人| 手机在线免费av资源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日韩av在线毛片|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五十路熟妇亲子交尾|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白白色白白色视频发布| 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 91精品久久久老熟女91精品|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