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建英
廣西桂林市資源縣資源中學
文學名著之所以能夠被稱為經典,是因為其中的文字辭藻、蘊含的精神哲理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分文不值,相反它們的文學價值會隨著時間長久更加珍貴難得。高中語文課堂引入名著的導讀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加學生體會文字中蘊含的“美”的機會。教師將名著到引導語文課堂的教學中,讓學生摘錄名著中的精華部分可以提升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高度;在與學生一起分析名著中的運用的寫作手法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欣賞名著所蘊含的深意時,可以規(guī)范學生。
高中的語文課堂不應該是單純地講講課文上的文章,做做相應的練習題,而是給予學生更寬闊的自由的天地,讓學生多多地接觸課堂外邊的語文世界,打開學生的知識視野。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任務時,需要借助“名著導讀”來讓學生發(fā)現多姿多彩的語文天地。[1]
例如,在講解關漢卿的《竇娥冤》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從《竇娥冤》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經歷入手,穿插其他的經典文學輔助教學。首先是對《竇娥冤》的基本知識點的介紹?!陡]娥冤》是一部元雜劇,是關漢卿最著名的劇作之一,被稱為元曲四大悲劇之首。其作者,即關漢卿與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其故事情節(jié)主要體現竇娥的弱小無助在元代黑暗社會的壓榨下釀成悲劇的必然性。《竇娥冤》作為一本戲曲,單單的介紹其自身的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還有對其產生的時代進行探究。所以,接下來是結合歷史學科,向學生普及元朝的相關知識。眾所周知,中國元朝的統(tǒng)治者是蒙古貴族,對勞動者,尤其是漢族人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歧視其他民族。在不平等的階級之間存在著極大的矛盾,文人墨客、有志之士只能用一種很隱晦的方式做著反抗。然后是對《竇娥冤》中的內容進行分析教學。最后,教師可以把和其同一時期的戲曲,如白樸的《墻頭馬上》、馬致遠的《漢宮秋》,引入到課堂上,讓學生對比領悟。
像這樣學科交叉融入,既能夠讓學生輕易地理解名著的基本內涵,還能打開學生的知識思考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添綜合發(fā)展的機會。
幾乎所有的名著中所運用的寫作手法都是作者經過反復錘煉才最終確定的。高中生如果能夠靜下心來認真分析名著的創(chuàng)作結構,運用的手法,一定會在語文寫作這一板塊中脫穎而出。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文學經典時,要注重學生的寫作技巧的增加。
例如,在教學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小說時,教師就可以從契訶夫是如何構思這篇小說,以什么為線索來讓整篇小說連貫。在分析文章前可以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讓學生朗讀這篇課文,讓學生對文字在整體上有一個認知。接下來就是分析文章,從題目來看,學生很容易發(fā)現“套子”是這篇小說的主題,也是這篇小說的“線索”。所以根據“套子”在文章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來劃分文章段落。第一部分,是作者對主人公的“套子”一樣的外表,“套子”一樣的生活方式以及“套子”一樣的思維方式的介紹。這一部分作者采用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第二部分,是作者對主人公的“套子”一樣的戀愛方式的描寫。這一部分包含了極為精細又復雜的描寫手法,很值得學生學習。第三部分,是作者對主人公“套子”一樣的死亡方式的描寫。通過對這篇小說的寫作構造的分析,學生會學到很多優(yōu)秀的寫作方法,以此來增強自己的作文的渲染力。
沒有蘊含人生道理、人文精神的文學著作是不能夠被稱為名著的。所以,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時,一定會對自己的三觀產生新的認識。
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篇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很容易被林沖的英雄氣概所折服。教師在對這篇課文分析時,要引導學生向正確的道德認知上思考。從林沖的遭遇來看,他是在惡勢力的壓迫下不斷地從“善良安分”到“隨遇而安”,最后到了“奮起反抗,殺敵復仇”。學生會從他改變的過程中,看到他“勇于反抗,依舊善良”的精神。在這種精神的影響下,學生會擁有一顆熱愛生活,保持良善也懂得拒絕的心。
名著導讀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的教育意義不可忽視,它能夠從學生的學習和道德精神兩方面進行指導,幫助高中生提高其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表現。所以,高中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名著導讀的教學,讓名著導讀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