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曙光
浙江溫嶺市大溪鎮(zhèn)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發(fā)生槽罐車輛爆炸事故。經初步核實,事故已造成19人死亡、189人受傷送醫(yī)救治。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決定對此次爆炸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
近來安全事故頻發(fā),不僅造成重大損失,也給不少家庭帶來了永遠的傷痛。值得深思的是,有些部門和單位在抓安全生產過程中,總是局限于一種固定的模式,即本單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慎出了事故或造成人員傷亡之時,總是傷心不已,在這段時間里,上上下下也會特別重視安全生產;而時間一長,事故教訓就會逐漸淡忘掉,有的甚至忘得一干二凈,拋到了九霄云外。這種“好了傷疤忘了痛”是安全生產之大忌,不利于搞好安全生產。當然,不幸發(fā)生安全事故后,及時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和“事后問責”很有必要,但不能總是當“事后諸葛亮”,忙于亡羊補牢,而應把抓安全生產的關口前移,多花時間和精力做一些事前預防及防患于未然的工作,這樣才是治本之策。
德國人帕布斯·海恩提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都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边@就是著名的“海恩法則”。這一法則雖然是針對航空業(yè)飛行安全而言的,但它所揭示的“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頭”的道理,對其他領域的安全工作同樣具有警示意義。根據(jù)這一法則,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須把重點放在查找苗頭、查找隱患上,以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fā)生。
俗話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睉n患意識不可缺,安全面前決不能抱有僥幸心理,也來不得半點馬虎,必須時刻做到警鐘長鳴,防患于未然。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不放松,平時就要多一個心眼,事前預防比事后問責更重要,把各項安全生產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把各類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從而有效防止和減少各種安全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