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早年師從康有為,倡導變法維新,并稱『康梁』,聲名顯赫。戊戌政變后,流亡日本,鼓吹『史學革命』,堅持立憲?;?,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晚年躬耕杏壇,講學清華,致力于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發(fā)動『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被尊奉為學界領袖。梁啟超學貫中西,囊括古今,著作《飲冰室合集》卷帙浩繁,計一百四十八卷洋洋一千四百萬言。病逝上海后,楊杏佛撰挽聯(lián)以哀悼:『文開白話先河,自有勛勞垂學史;政似青苗一派,終憐憑藉誤英雄?!簧w棺論定,意味深長,褒貶毀譽,一言難盡。
梁啟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為文汪洋恣意,感情奔放,一篇《少年中國說》響徹寰宇,傳誦至今。著述之余,興趣廣泛,雅好楹聯(lián),最喜集唐宋詩詞、名家佳句,精心架構,掇為一聯(lián),匠心別具,新意另出。
一九二二年,京派著名畫家陳師曾病逝,梁啟超參加追悼會時,在現(xiàn)場布置的書畫展覽上,看到陳師曾書寫的一副篆書對聯(lián):
歌扇輕約飛花,高柳垂陰,春漸遠汀洲自綠;
畫橈不點明鏡,芳蓮墜粉,波心蕩冷月無聲。
文字都是姜夔的詞句,細讀之下,不禁為其句式工麗而折服。梁啟超深受啟發(fā),開始醉心于集句聯(lián)——讀詞集句,撰為楹聯(lián)。所謂集句聯(lián),就是指將前人不同的詩詞文句蒐集一爐,巧妙組合,形成意境全新的楹聯(lián)作品。表面上看,它是傳統(tǒng)文人的文字游戲,實質卻是一門特殊的二度創(chuàng)作藝術,非讀書廣博,腹笥豐盈,則難以駕馭,不能為之。
一九二三年,梁啟超夫人重病在床,他數(shù)月陪侍病榻左右,每有空暇,便揣摩把玩汲古閣版《宋六十家詞》、王幼霞刻《四印齋詞》、朱古微刻《疆村叢書》等舊籍,讀詞自遣,藉以撫慰內心哀痛。翌年十二月三日,他在《晨報》上發(fā)表《苦痛中的小玩意兒》,文中寫道,自去年燈節(jié)至中秋的七個月內,『在無聊的時候,把他們(宋代詞家)的好句子集句做對聯(lián)鬧著玩。久而久之,竟集成二三百副之多。』除列舉了書贈徐志摩、蹇季常的兩副集句聯(lián)外,還精選了四十六副,先供朋友們挑選,再抄寫給他們,胡適、丁文江、梁仲策、林宰平、劉崧生都曾有幸獲得。其中,書贈徐志摩的『臨流此意』聯(lián),因敘寫文壇雅事,流傳甚廣,梁啟超視之為最得意之作,在《飲冰室合集·詩話附錄》中回顧說:『此聯(lián)極能表出志摩的性格,還帶著記他的故事。』
徐志摩的『故事』發(fā)生在一九二四年四月。印度詩哲泰戈爾應邀來華訪問,徐志摩執(zhí)弟子禮,既作翻譯又當導游,陪同泰翁飽覽中國的錦繡河山、宗教名勝。為紀念這段經歷,梁啟超妙手天成,創(chuàng)作了一副集宋詞聯(lián):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huán)碧;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上聯(lián)三句出自吳夢窗(文英)《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姜白石(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陳西麓(允平)《秋霽·平湖秋月》,記述了四月十四日徐志摩和泰戈爾在杭州暢游時泛舟西湖;下聯(lián)三句見于李蕭遠(祁)《西江月·云觀三山清露》(注:許是梁啟超記憶有誤,錯將李祁寫作辛稼軒)、洪平齋(咨夔)《眼兒媚·平沙芳草》、陳簡齋(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描寫了四月二十三日徐志摩和泰戈爾在北京法源寺欣賞丁香,月下作詩,通宵吟誦。聯(lián)中『清癯』一詞,傳神地刻畫出一中一外、一少一老兩位詩人形態(tài)清瘦而意態(tài)清逸的容貌和氣質。
全聯(lián)因人切事,緣事而述,綰合無痕,語同己出,顯現(xiàn)出梁啟超深厚的國學功底。梁啟超后來在北海公園松坡圖書館,用八尺淺綠印花箋紙,以北魏體書就,贈予徐志摩。上聯(lián)題寫『集宋詞,制楹帖,想見泛西湖及法源寺丁香樹下一夜也』,下聯(lián)落款『甲子七月既望,啟超作于北海松館』,鈐白文印『新會梁氏』、朱文印『啟超私印』。整幅作品氣息高古,氣韻生動,布局精美,雄強勁?。粫▏勒麡阕?,方正峻厚,堪稱梁啟超集句聯(lián)的代表作。
一九三一年,徐志摩搭乘飛機失事罹難后,此聯(lián)由遺孀陸小曼保管。一九六五年,陸小曼臨終前,將它轉贈給與徐志摩有戚誼的建筑學家陳從周。俞平伯當年在陳從周的書齋『隨月樓』拜讀此聯(lián),嘆為觀止,題寫了一首七絕:『金針飛渡初無跡,寄與情遙絕妙辭。想見時人英雋態(tài),丁香如雪夜闌時?!宦淇睢侯}隨月樓藏梁任公集宋人詞句贈徐志摩長聯(lián)』。陳從周晚年將它們一并捐贈給浙江博物館,轉贈之前,特意請葉圣陶重書此聯(lián),留作紀念。
梁啟超的集句聯(lián)注重風骨,繼以情采,看似信手拈來,卻是厚積薄發(fā),一經整合,內容、思想、情感一以貫通,意境凸顯,更添異彩。而影響廣泛且為他自己頗為滿意的還有多副,如書贈蹇季常的: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
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
上聯(lián)句出朱希真《江城子》、張梅厓《水龍吟》,下聯(lián)句出劉須溪《賀新郎》、柴仲山《齊天樂》,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好友的嗜酒個性和灑脫神態(tài),梁啟超因此自言:『此聯(lián)若是給平常的朋友看見,我想無論何人都要拍案叫絕,說能把他的情緒全盤寫出?!活}書胡適的:
蝴蝶兒,晚春時,又是一般閑暇;
梧桐樹,三更雨,不知多少秋聲。
聯(lián)中詞句分別集自張子澄(泌)《蝴蝶兒》、辛稼軒(棄疾)《丑奴兒近》、溫飛卿(庭筠)《更漏子》、張玉田(炎)《清平樂》。據(jù)胡頌平在《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中披露,此聯(lián)后來被上海的一位黃姓記者借去照相,結果索要多次,沒有討回,胡適因此感慨地說,他『來借的時候就已決定不還了』。題書丁文江的:
春欲暮,思無窮,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語已多,情未了,問何人會解連環(huán)?
語出溫飛卿《更漏子》、蘇東坡《念奴嬌》、牛希濟《生查子》、辛稼軒《漢宮春》,極寫了歲月老去、愛意難絕的綺情。題書其弟梁仲策的:
曲岸持觴,記當時送君南浦;
朱門映柳,想如今綠到西湖。
句出辛棄疾的《念奴嬌》、姜夔《玲瓏四犯》、秦觀《滿庭芳》、張炎《渡江云》。題書林宰平的:
酒酣鼻息如雷,疊鼓清笳,迤邐度沙漠;
萬里夕陽垂地,落花飛絮,隨意繞天涯。
句出劉克莊《沁園春·夢摯友》、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姜夔《凄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朱敦儒《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蘇軾《水龍吟·古來云海茫?!?、趙令畤《烏夜啼·春思》。
此外,一九二七年還曾題書王力:
人在畫橋西,冷香飛上詩句;
酒醒明月下,夢魂欲渡蒼茫。
句出向子湮《臨江仙》、姜白石《念奴嬌》和《玲瓏四犯》、吳夢窗《高陽臺》。彼時王力是清華國學院的二期學生,后來成為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一級教授,此聯(lián)長期懸掛在北大燕南園六十號王力家的客廳內,并曾在《中國書法》一九八八年第一期上刊發(fā)。
梁啟超的集句聯(lián)中,用得最多的是姜夔《八歸·湘中送胡德華》中的『最可惜一片江山』,其次是辛棄疾《摸魚兒》中的『更能消幾番風雨』。例如:
題『心葵仁兄請屬』聯(lián):
最可惜一片江山;
更能消幾番風雨。
題『仲可同年老友正』聯(lián):
春已堪憐,更能消幾番風雨;
樹猶如此,最可惜一片江山。
書贈劉崧生聯(lián):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忽相思,更添了幾聲啼鴂;
屢回顧,最可惜一片江山。
言短意長,作者憂時感世的家國情懷,躍然紙上,讀之教人不勝感佩。
梁啟超一生縱情柔翰,以書為用、以書為學、以書為藝、以書為樂,篆隸真行,諸體皆擅,有『近代書法美學第一人』之譽。他受康有為『揚碑抑帖』『尊魏卑唐』的書論影響,主張書法『碑帖結合,兼包并蓄』,晚年推崇北魏書體,取漢隸、唐楷和行書筆意,融入方勁的魏碑體勢,行楷互滲,剛柔相濟。如:
一晌銷凝,簾外曉鶯殘月;
無限清麗,雨余芳草斜陽。
上聯(lián)題『孟愷仁兄正。集詞句:高竹屋《慶宮春》、溫飛卿《更漏子》?!幌侣?lián)款『甲子七月,梁啟超。周清真《花犯》、秦少游《畫堂春》』。
該聯(lián)縱一百六十四厘米,寬二十七厘米,即以楷體偏魏碑加隸意書寫,既保留北碑的波發(fā)跌宕、中宮緊峭,又增加漢碑的神清氣峻、風骨爽勁,結體偏方為主,起筆橫豎方利,橫畫收斂上翻,撇捺伸展外拓,收筆轉折方棱,輕重徐疾,提按分明,融詩詞歌賦的文學性與傳統(tǒng)書法的觀賞性于一體,賞心悅目,各臻其美,形成了沉雄渾厚、平實雋美的『題跋體』書格,凸顯出他立身處世中耿直的個性和儒雅的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