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手機依賴的心理效應及其應對
        ——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

        2020-11-17 06:06:32俞國良王鵬程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0年5期
        關鍵詞:心理因素心理健康疫情

        俞國良,王鵬程

        (中國人民大學 a.心理研究所;b.教育學院,北京 100872)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手機,特別是智能手機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人類造成了諸多消極影響。從個體心理需求滿足的角度,智能手機為人類衣、食、住、行等生存條件的改善提供了極大便利,幫助個體以跨越時空的方式與他人交流、表露自己的想法,甚至為促進人類的擇偶、生育等繁衍問題提供了更多保障。在一些極端的社會背景下,如新冠疫情期間,手機的這些積極作用更加凸顯。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的最新報告,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的數(shù)量已達到9.04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高達30.8小時。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線教育、在線政務、網絡支付、網絡視頻、網絡購物、即時通信、網絡音樂等應用的用戶規(guī)模較2018年底增長迅速,增幅均在10%以上,而這些手機應用的廣泛增加,顯然對維護人們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1]。然而,其消極影響也日漸顯露,如手機依賴問題就是一個佐證。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作為一種過度沉迷手機使用的狀態(tài),會對個體造成一系列消極影響。從生理健康角度研究發(fā)現(xiàn),過度的智能手機使用可能對用戶的視力、脊椎、睡眠等造成危害;從心理健康角度,手機依賴可能導致用戶自尊的下降以及抑郁水平的上升等心理行為問題[2]。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人們的活動空間相較以往受到了較大的限制,可選擇的各類線下娛樂活動顯著減少,這為手機依賴問題的產生提供了更為充足的條件。同時,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環(huán)境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受到了諸多消極影響,這也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產生手機依賴問題的可能性。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闡述手機依賴問題的心理機制及其應對和矯治思路。

        一、我們對手機依賴問題的理解

        一般來說,手機依賴又稱為手機成癮、手機使用障礙或問題性手機使用,是指在無成癮物質條件下的手機使用失控狀況,主要表現(xiàn)為過度等不當使用手機,而對個體帶來明顯心理、社會功能損害的現(xiàn)象。它包含六個臨床特征,分別為:凸顯性、心境改變、耐受性、戒斷癥狀、沖突性與復發(fā)性[3]。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對于手機依賴的實證探討所依據的理論基礎都是源于網絡成癮,因而,我們在本文中對手機依賴問題的理論梳理同樣基于網絡成癮。根據網絡成癮研究領域奠基者Young的研究[4],網絡成癮的發(fā)生率約為5%,考慮到手機已經成為當代人的首要上網設備,我們推測手機依賴問題的比率可能與之相仿。

        環(huán)境因素對手機依賴問題具有預測作用。根據網絡使用的補償理論(Compensatory internet use theory),如果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于一種消極的狀況,那么,他們就有可能通過使用網絡來逃避當下的現(xiàn)實狀況,并試圖通過網絡來實現(xiàn)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需求,進而增加了個體產生網絡成癮的可能性[5]?;谠摾碚?,如果現(xiàn)實環(huán)境讓個體感覺到不適,那么,他們就有可能通過使用手機這一上網設備來逃避現(xiàn)實中的困境,進而更可能產生手機依賴問題。不同群體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面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例如,青少年可能面臨親子關系、同伴關系以及學習困難等學習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成年人可能面臨戀愛婚姻、經濟收入、職業(yè)選擇、生涯發(fā)展等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問題,這些問題都可能導致手機依賴的產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原有的工作、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社會秩序被極大打亂,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到了相較以往更大的心理壓力,這可能增大手機依賴問題出現(xiàn)的概率。與此同時,由于“社會隔離”與“居家隔離”等防疫抗疫政策,社會節(jié)奏相對停滯、個體的可支配時間顯著增多,這讓人們可用于手機使用的時間大大增加,這也可能進一步激化手機依賴的產生。以往大量研究證實了不良現(xiàn)實因素、重大公共危機對手機依賴的預測作用。例如,研究發(fā)現(xiàn),同學關系越差,青少年就越有可能出現(xiàn)手機依賴問題[5]。此外,環(huán)境因素對手機依賴的效應不僅具有同時性,還具有繼時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早年的生活環(huán)境因素也能夠顯著預測個體在以后人生階段的手機依賴狀況。例如,有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期遭受的忽視和虐待能夠顯著預測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問題[6]。然而,網絡使用的補償理論更多關注的是現(xiàn)實環(huán)境因素對手機依賴的主效應,而忽略了個體因素對手機依賴的重要影響。

        個體因素對手機依賴問題具有預測作用。根據網絡成癮的I-PACE模型(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 Model),某些生理、人格、情感、認知和執(zhí)行功能等個體因素能夠顯著預測網絡成癮問題[7],并且這些個體因素彼此間的交互作用也能夠顯著預測手機依賴問題。已有實證研究支持了這一理論假設。例如,在個體人格特質方面,刺激尋求、妒忌、情緒控制、物質主義、氣質類型等均能顯著預測手機依賴[8]的心理特征。然而,I-PACE模型側重于強調個體因素對手機依賴的影響,而忽視了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同時,I-PACE模型對個體因素的分類也存在一定問題,該模型將個人因素劃分為P(Person)、A(Affect)、C(Cognition)、E(Execution),雖然這一分類方式有其相對系統(tǒng)的思考,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一分類方式顯然是缺乏理論依據的。并且,該分類中涉及的某些變量,可以同時劃分到不同的類別中(如該模型中提到的一些人格因素既可以歸為P類也可以歸為E類),這種對個體特質分類方式的模糊性容易讓人產生困惑,也較難起到理論所應有的指導實踐的作用?;谏鲜隹紤],我們認為,可以將個體因素劃分為相對穩(wěn)定的特質性心理因素(如人格特質)和穩(wěn)定性相對較弱的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如心理健康狀況)。研究表明,狀態(tài)性因素同樣能夠顯著預測手機依賴問題。例如,孤獨感、抑郁癥狀、擔心錯過、無聊感等狀態(tài)性的心理因素,均能夠顯著預測手機依賴問題[9]。

        基于網絡使用的補償理論與I-PACE模型,我們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因素均能夠顯著預測手機依賴問題,然而,這兩個理論都只是片面關注環(huán)境或個體的單方面因素對手機依賴的影響,卻未能深入探討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因素對手機依賴影響可能存在的動態(tài)整合過程。已有研究表明,環(huán)境因素能夠影響個體的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繼而影響個體的手機依賴問題。也就是說,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能夠在環(huán)境因素和手機依賴的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基于網絡使用的補償理論、I-PACE模型以及有關手機依賴領域的實證研究,我們提出了“環(huán)境因素→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手機依賴”的整合模型。與此同時,根據易感性差異假設(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hypothesis)[10],在某些穩(wěn)定特質上存在差異的個體受到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會存在程度乃至方向上的不同。換言之,穩(wěn)定的個體特質可能在“環(huán)境因素→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手機依賴”的作用過程中也存在調節(jié)作用。

        根據上述理論與實證研究基礎,我們進一步提出了環(huán)境因素、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特質性心理因素與手機依賴的整合模型(參見文末圖)。與單方面關注環(huán)境或個體因素對手機依賴影響理論有所不同,我們提出的理論模型不僅整合了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因素作用于手機依賴的有機動態(tài)過程,還將個體因素區(qū)分為特質性心理因素和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并清晰地界定了兩種類型的個體心理因素在環(huán)境因素作用于手機依賴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總體而言,該假設模型能夠相對全面并簡潔地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手機依賴的心理發(fā)生機制。例如,新冠疫情作為一種消極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它不僅能夠直接影響個體的手機依賴,還能夠通過影響個體的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如心理需求的滿足、心理健康水平等)進而作用于手機依賴,同時,個體的特質性心理因素(如人格特點、應對風格等)在這一作用過程中可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

        圖 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因素作用于手機依賴的整合模型

        二、手機依賴的心理影響與心理效應

        誠如前述,手機的普及在很多方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然而,手機依賴卻同樣會對個體造成一系列負面心理影響。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手機依賴對使用者造成的消極影響。例如,出于對青少年學業(yè)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的保護,許多研究者樂此不疲在探討是否應該禁止學生在學校中使用手機[11]。在我國,大多數(shù)中小學校也是不鼓勵甚至明文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毫無疑問,手機依賴反映的是個體對于現(xiàn)實問題的逃避,因而,手機依賴可以被視為一種非建設性的消極應對風格。手機依賴程度高的個體因沉浸于手機的使用而忽視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他們?yōu)榱藢で笪拷濉⑹孢m感和刺激等而過度使用手機。根據應對風格理論[12],如果人們消極被動地處理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而不去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那么,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會更差、心理健康水平會更低。然而,手機依賴是否真的會對個體的心理健康造成消極影響?如果存在消極影響,具體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的消極影響?這里,我們把心理健康問題劃分為內化與外化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同時,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們手機依賴問題可能更加嚴重,因此,我們也有必要探討在這一特定社會背景下手機依賴問題造成的心理影響。

        手機依賴可能會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內化問題造成顯著影響。例如,一項針對土耳其大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焦慮和抑郁水平[13];一項針對澳大利亞成年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伴隨著消極情緒等一系列反映低幸福感的指標[14];一項針對黎巴嫩大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和感知到的壓力存在顯著正相關[15];此外,針對國內青少年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能夠顯著預測青少年學生的抑郁和自尊水平[16]。目前,有關手機依賴和外化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已有研究依然發(fā)現(xiàn)了兩者之間存在的顯著關聯(lián)。例如,一項針對3萬多名美國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水平高的個體更可能存在飲酒和危險性行為等問題[17];一項針對沙特阿拉伯大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能夠顯著預測網絡欺凌行為[18]。此外,在人際關系方面,智能手機的問題性使用能夠顯著負向預測青少年的同伴關系[19];在學業(yè)表現(xiàn)方面,智能手機的使用能夠顯著負向預測青少年的學業(yè)成績[20];不僅如此,手機依賴還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生活滿意度[21]、感知到的生活意義感[22]、睡眠質量[23]等。

        手機依賴究竟是怎樣影響個體心理狀況的?其中,環(huán)境因素在手機依賴對個體造成消極心理影響過程中可能起到了重要調節(jié)作用?;谶M化心理學的理論觀點,個體的心理與行為發(fā)展都是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24]。因而,在我們分析手機依賴行為對個體造成的心理影響時,不能夠忽視環(huán)境因素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有實證研究支持了環(huán)境因素能夠在手機依賴與心理狀況的關系中起到調節(jié)作用的觀點。例如,我們針對國內青少年群體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社會支持在手機依賴和抑郁的作用過程中起到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具體而言,感知到的社會支持作為一種積極的因素,能夠在這一作用過程中起到緩沖作用;另一項研究表明,同伴關系能夠在手機依賴作用于物質主義價值觀的過程中起到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具體而言,積極的同伴關系在這一作用過程中起到了保護性作用[25]。

        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證研究,我們有理由推測,環(huán)境因素能夠在手機依賴影響心理狀況的過程中起到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在我們分析手機依賴對個體造成的心理影響時,有必要綜合考慮個體所處的各種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因素。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在此期間,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以及工作等各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這些影響對人們的現(xiàn)實狀況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因而,新冠疫情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消極的環(huán)境因素。而根據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理論基礎,我們有理由推測,新冠疫情和其他消極環(huán)境因素一樣,會加重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造成的消極影響。也就是說,在新冠疫情期間,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造成的消極影響相較以往可能更大。

        由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手機依賴對個體造成的消極心理影響涉及方方面面。手機依賴不僅能夠顯著預測個體的內化、外化問題,它還能夠預測個體的價值觀、學業(yè)表現(xiàn)、睡眠質量、人際關系等。并且,這些消極影響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被試中都廣泛存在,所以說,手機依賴的消極影響在世界范圍內的不同群體中都普遍存在。在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的今天,我們有理由更多關注這一問題。此外,環(huán)境因素能夠在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造成影響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具體而言,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能夠緩沖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造成的消極影響,而消極的環(huán)境因素會惡化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的消極影響,因此,在新冠疫情這一消極的社會背景下,手機依賴對個體心理狀況、心理健康造成的消極影響就可能比以往更加強烈。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學術界和研究者對于手機依賴的研究,大多關注的只是個體對手機這一“媒體”(medium)的依賴或成癮狀況,而近來有研究者提出,我們應該關注使用者對具體的手機使用“內容”(content)的依賴或成癮狀況[26]。這一觀點認為,在以往的研究中,手機依賴往往被看作是一個整體來分析,然而,用戶或使用者真正依賴或成癮的對象并不是手機本身,而是安裝在手機上的各種應用軟件,如游戲、購物、社交網站、短視頻等?;谠撚^點,未來對手機依賴心理效應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探討,應當更多關注個體特定的手機依賴對象,而不是將手機視為一個寬泛的整體。例如,未來的研究可以更多關注手機游戲成癮、手機購物成癮、手機短視頻成癮等手機依賴問題,對個體心理狀況、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三、手機依賴的積極應對與矯治思路

        有鑒于手機在現(xiàn)代社會的廣泛使用價值,以及手機依賴問題對用戶和他人的一系列潛在消極影響,對于手機依賴問題的預防、應對和干預工作,理應得到更多的重視。然而,由于手機依賴問題的出現(xiàn)時間還相對較短,學術界和研究者對于其是否具有病理性成癮特質還存在爭議,對該問題的探討目前仍處于初期的理論研究階段,相應的預防和干預措施比較少,相對成熟并得到廣泛認可和實施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及方案則更少,這對手機依賴問題的應對與矯治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啟動該領域的實踐工作,我們針對手機依賴問題產生的心理機制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干預思路,僅供實際工作者“摸著石頭過河”時參考。同時,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手機依賴問題的發(fā)生率可能更高,并且,在疫情背景下手機依賴問題可能造成的心理影響也更加明顯,我們將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環(huán)境特點來論述相應的預防和干預思路。

        一是針對環(huán)境因素的預防和干預取向。根據前述網絡使用的補償理論觀點,個體之所以會產生網絡成癮問題,一個重要的誘因是個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如意。也就是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消極因素,會導致個體產生網絡成癮或手機依賴問題,因而,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識別這些消極的外界環(huán)境因素,并盡可能減少或者避免這些消極因素,那么,也就有可能降低個體的手機依賴問題?;谏鲜鏊伎迹覀兛梢砸匀后w為劃分對象,首先了解不同群體面臨的具有典型特征的不良現(xiàn)實因素,進而針對不同群體的現(xiàn)實壓力提出具有獨特性的預防和干預方案。

        例如,處于兒童期的個體因生理及心理發(fā)育的不成熟,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關愛和照料。因而,對于兒童這一群體而言,他們的潛在現(xiàn)實風險因素更多來源于父母,為了減少手機依賴的發(fā)生,父母應更多地關注和照料孩子。對于青少年群體而言,他們面臨學業(yè)、同伴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多重現(xiàn)實壓力,同時,他們自身的自控能力還相對較弱、對手機的使用能力卻更加嫻熟,因而,這一群體出現(xiàn)手機依賴問題的可能性更高。一方面,我們要更加關注青少年群體的手機依賴問題;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意識到青少年群體面臨的壓力可能來自多方面,針對該群體的預防和干預工作應該綜合多方面因素,要做到有針對性、有的放矢,也要爭取做到多管齊下、全面干預。此外,對于大學生等成年人群體而言,他們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更多來自于就業(yè)、親密關系等方面,例如,無法找到滿意工作或者對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迷茫的大學生,更可能通過使用手機來逃避現(xiàn)實。因而,高校教育工作者對于這一群體的就業(yè)指導和幫扶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在新冠疫情期間,由于人們的學習、工作、社交、娛樂等各方面受到了顯著影響,人們感受到各方面的現(xiàn)實壓力普遍更強,因而,如何在保證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讓人們恢復原有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防疫抗疫策略的逐漸成熟和常態(tài)化,我國政府采取了對不同地域、劃分不同風險等級的措施,既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也能夠讓處于低風險地區(qū)的人們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這對減少手機依賴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雖然人們能夠以人口學等特征劃分出各類群體,但每個人所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在對個體的手機依賴問題進行干預時,應該“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切不可一概而論。例如,雖然同屬于青少年群體,但是每個人面臨的壓力可能各有不同。有的青少年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可能主要來自于學業(yè),學業(yè)倦怠等問題可能讓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感受到較高的自我價值,進而驅使他們可能通過使用手機中的游戲等功能來逃避這些問題;有的青少年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可能來自于同伴關系,人際溝通技巧的缺失,讓他們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和他人進行積極的人際互動,進而導致他們可能通過使用手機中的社交網站軟件來逃避和彌補這一現(xiàn)實狀況;有的青少年面臨的現(xiàn)實壓力可能來自于家庭因素,父母間的沖突或父母對他們的漠不關心,可能導致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愛與溫暖,因而導致他們通過使用手機來尋求慰藉??梢?,僅僅針對環(huán)境因素的預防和干預措施顯然是不夠的,并且不少環(huán)境因素也并非心理干預等措施可以改變。因此,我們有必要結合個體特質來開展手機依賴的預防和干預工作。

        二是針對個體特質的干預和預防取向?!叭藷o法改變環(huán)境,就只能改變自己”。根據前述網絡成癮的I-PACE模型,具有某些特質的個體更可能產生網絡成癮或手機依賴問題。這些特質涉及生理、人格、情感、認知和執(zhí)行功能等各個方面,這里,我們按照心理學的一般范式將這些個體因素劃分為特質性心理因素和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前者更多體現(xiàn)的是人格特質等相對穩(wěn)定或不可變的心理特點,后者則包括心理健康狀態(tài)等穩(wěn)定性相對較弱的心理特點。考慮到特質性心理因素(如人格特質等)相對難以改變,并且具有某些風險特質(如沖動性高、自控力弱、情緒穩(wěn)定性差等)的人群更可能產生手機依賴問題,在開展手機依賴的預防和干預工作時,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這些高發(fā)、易發(fā)群體。而對于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如心理健康)而言,這些因素的可干預性相對較高,可以采取一些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的方法對其進行干預,從而減少手機依賴問題的產生。此外,正如我們在前文中論述的,個體的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是環(huán)境因素等遠端風險因素作用于手機依賴的重要近端因素,對狀態(tài)性心理因素的干預應該成為手機依賴預防和干預工作的重點之一,即通過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其中,認知行為療法、正念訓練等心理療法都是潛在的、提高心理健康素質的有效干預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發(fā)生重大公共生活危機事件時,我們需要采取一切措施來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心理健康。對于后者,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師范大學以及華中師范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疫情期間開通了心理服務熱線、網絡心理援助等一系列保障人們心理健康的措施,這些措施對于減少個體的手機依賴等問題的產生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然而,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群體基數(shù)大,僅僅依靠這些機構的努力顯然是不夠的,學校、機關、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等機構,都應該在此期間重視學生和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在中小學校,可以由受過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專業(yè)訓練的老師針對學生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同時,疫情期間學校應更加注重心理健康課程的有效開展。

        目前,國內有研究者總結了國內外針對網絡成癮的干預方案,其中,認知行為療法、家庭治療等被普遍認為是潛在的有效干預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手機依賴問題而言,這些干預方案大多處于理論建構階段,其臨床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檢驗。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無論是認知行為療法還是家庭治療,它們也都是從干預個體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相應的方案,這與我們在文中論述的理論視角具有一致性且殊途同歸。顯然,對于手機依賴問題的預防和干預工作,應該結合環(huán)境和個體因素進行全面考慮,并對不同群體和個人對癥下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矯治方案。整體而言,國內外針對手機依賴問題的預防和干預方案還相對滯后,目前還處于理論建構階段,該領域有待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猜你喜歡
        心理因素心理健康疫情
        戰(zhàn)疫情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因素,如何影響男性勃起功能
        抗疫情 顯擔當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鋼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與心理調控
        時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4
        国产无码十八禁|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 人妻献身系列第54部|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人成综合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图片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国产精品igao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 后入内射国产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av天美传媒| 国产成人精选在线不卡|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国产一级一级内射视频|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很躁| 131美女爱做视频|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色系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91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 欧美亚洲高清日韩成人|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人妻|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yp| 亚洲欧美日本| 成美女黄网站18禁免费|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老熟妇女 |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麻豆久久91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国产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久久欧美精品se一二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