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怡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江蘇 無錫 214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又稱腰椎纖維環(huán)破裂癥,是骨科常見疾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多由外力造成腰椎纖維環(huán)破壞,導致髓核突出壓迫神經(jīng)根及周圍組織,引發(fā)放射性腰腿疼痛、坐骨神經(jīng)疼痛、下肢麻木及活動障礙等,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臨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然而手術僅雖能快速去除壓迫神經(jīng)根的腰椎纖維環(huán),緩解癥狀,然而髓核的摘除可影響腰椎穩(wěn)定性,引起椎間隙狹窄,且患者肌肉功能及結構的改變?nèi)孕栎^長時間才能恢復[2]。如術后不加以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鍛煉,則難以達到理想的康復效果。運動處方指康復治療師或臨床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制定出個性化的運動干預計劃,包括運動內(nèi)容、強度、頻度、時間、方法,以達到指導患者有計劃、有目的、合理有效的進行運動干預,增強康復鍛煉效果,提高患者軀體功能恢復的目的[3]。本文將運動處方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有效提高了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并行手術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9例,隨機分為試驗組45例和對照組44例?;颊呒{入標準為:(1)年齡≥18歲;(2)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3)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指征,排除手術禁忌;(4)排除術后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5)排除術前肌力異常者或合并有其他影響軀體活動疾病者;(6)排除認知障礙者或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6)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及康復指導,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運動處方。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干預:術前可指導患者練習軸線翻身,取平臥位,頭部墊一軟枕,翻身時雙臂上舉,使胸、腰、肩、髖及小腿關節(jié)呈一直線后均勻用力,進行翻身。(2)術后干預:術后1~6d指導患者進行直腿抬高練習,取仰臥位,雙手置于臀部下方,膝關節(jié)稍屈曲,緩慢抬起雙下肢后再放下,以預防神經(jīng)根粘連,每日練習3~5組,每組5~10次。術后7~30d指導患者練習5點支撐法、3點支撐法及飛燕式鍛煉。5點支撐法指導患者取去枕平臥位,依靠雙肘、雙肩及雙足支撐,緩慢抬起身體。3點支撐法是在5點支撐法的基礎上再緩慢使雙上肢抬離床面。飛燕式鍛煉指患者取俯臥位,雙手置于身體兩側,腹部緊貼床面,盡量使上半身和下半身抬離床面。術后1~3個月可進行身體前屈,盡量使雙手觸及雙足的鍛煉,或進行倒走練習[4]。
干預3個月后,采用Osw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ODI評分)及日本骨科學會腰背痛手術評分標準(JOA)分別評價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效果。
1.3.1 腰椎功能:采用Osw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問卷表(ODI評分)進行評價,該量表總分45分,評分越高,則表示功能障礙程度越嚴重。
1.3.2 脊髓神經(jīng)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學會腰背痛手術評分標準(JOA)進行評價,該評分標準包括感覺障礙、主觀癥狀、肌力下降、直腿抬高試驗、膀胱功能評價及日?;顒訋讉€方面,總分29分,評分越高,則表示被測試患者的脊髓神經(jīng)功能障礙越嚴重。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術后ODI評分及JOA評分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在接受運動處方干預3個月后的JO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干預后的OD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ODI及JOA評分的比較
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可迅速緩解癥狀,然而由于患者術前已存在長期腰背疼痛及活動障礙,術后肌肉及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仍需較長時間,如不加以科學、有效、長期的功能鍛煉,難以達到理想的手術效果。
運動處方是嚴格按照運動學、康復醫(yī)學及骨科學來制定和實施的,較傳統(tǒng)康復鍛煉指導更具有科學性、階段性和計劃性?;颊呖稍谛g前術后不同階段進行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康復鍛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既保證了患者運動期間的安全,并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本文將運動處方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圍手術期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圍手術期康復鍛煉的依從性,保證了手術效果,提高了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