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君
創(chuàng)新傳播手段,顧名思義是在現(xiàn)有的新媒體傳播的基礎上進行傳播方式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具體到高校新媒體的工作中,應當拓寬傳播渠道。提到高校新媒體傳播,大部分師生都會想到高校的官網(wǎng)以及微信公眾號,這些的確都是傳播高校信息的渠道和途徑,但是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傳播渠道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生使用微博APP,但是調查表明,我國有七成高校的官方微博號都沒有開通,相比較開通了的高校,這些學校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相對較小。
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和當?shù)氐囊恍┢脚_進行合作,定期展開學校活動和競賽信息的公開,這樣,家長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來了解高校的發(fā)展,積極配合教師工作的開展。此外,要單獨對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傳播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高校微信公眾號都是發(fā)布一些推文,但是采訪顯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關注和瀏覽,提及原因,大部分都是枯燥、籠統(tǒng),所以今后高校新媒體在運行公眾號時,可以注意展開一些抽獎活動,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預期的傳播和影響效果。
在提高高校新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幾項措施中,豐富內容建設可以說是其中的核心,因為內容才是決定高校新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沒有內容的報道和聲音難以抓住師生的眼球,而單單有著較為新穎的傳播形式和手段的新媒體完全是虛有徒表,不值一提。所以,新媒體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豐富內容,確保這些內容在公平、公正、客觀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輿論性,吸引高校師生的同時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和干擾。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將高校的工作進行宣傳,并且結合拓展的手段和載體進行傳播,確保更多的師生更快地了解;其次是不斷地改變文風,因為新媒體時代的信息更新?lián)Q代極快,如果高校的新媒體內容一直是一種風格或者是來回常見的幾種,很快就會失去其吸引力,所以新媒體工作人員要不斷地學習和擴充自身,確保風格和內容都有自身的特點;最后,高校應當加強品牌設計,有自己獨特的標志后,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感,并且逐漸吸引他們的興趣,適當?shù)貙W習和借鑒一些外來的風格和品牌設計,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展開內容建設,如華南師范大學的“晚安華師”,采用擬人的語氣設計的公眾號,無形中拉近了師生與高校間的關系,并且內容風趣幽默,設計成了學生們的記憶點。此外,還要注重新媒體團隊的建設,因為通常是學校內選的師生,很多時候缺乏專業(yè)的媒體能力和素養(yǎng),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培訓和外出學習,加強新媒體隊伍的建設。
掌握傳播主動權的確是高校新媒體增強和提高影響力的有效策略,但是如何具體地展開并實施一直是困擾著高校新媒體的工作者,可見這一問題是解決新媒體傳播現(xiàn)狀的關鍵因素,這對高校新媒體相關的工作人員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
首先,要主動設置議題。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信息具有傳播性、公開性和實效性等特點,這幾種信息特性都在推動著信息的快速傳播,尤其是移動設備的大范圍普及,高校學生基本都具有通信設備,如智能手機或者筆記本以及平板電腦等,他們在閑余時間登錄平臺,進行快速瀏覽并轉載,用不了多久一個話題就會快速“席卷”進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好的輿論會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向上的思考和學習,而不好的輿論顯然會影響和干擾學生們的正常生活,所以高校新媒體一定要掌握話題主動權,主動地去傳播具有正確影響的話題和事件,確保輿論的走向是在掌控范圍內,無論是網(wǎng)絡上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們都不會受到突發(fā)話題和事故的嚴重影響。
總而言之,高校新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發(fā)展,無論是在招生還是后期的教學運行以及學校管理中,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相關的團隊一定要予以重視,積極地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共同致力于高校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