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建松
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簡稱公眾號,是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產物,也是目前主流的新媒體之一。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媒體平臺,集體和個人都可以進行自身媒體活動,可以達到傳播新聞、發(fā)布官方公告或個人看法、營銷商品等目的。微信公眾賬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掌握了第一手新聞和信息,及時將要發(fā)布的信息傳遞給讀者,然后以高速率傳遞,由于快速、范圍廣、目的性強等優(yōu)點,它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高速發(fā)展,獲取信息變得更加容易,但與此同時,給篩選真實健康的信息也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來說,存在著許多同一領域的競爭者,大家追逐的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點擊量。在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大多數(shù)讀者往往沒有耐心將一篇自媒體文章完整地閱讀至結尾。這就給了許多不重視所發(fā)布內容質量的人以可乘之機,紛紛以帶有娛樂性質甚至低俗的標題來吸引讀者,而內容卻十分空洞,有營養(yǎng)的東西很少。
從日常接觸到的新聞和資訊來看,很多內容千篇一律,重復率非常之高。對于微信公眾號這一新興而廣受青睞的行業(yè)來說,這一現(xiàn)象同樣是普遍之至。由于競爭關系普遍存在,一些運營者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往往會跟隨主流媒體的腳步,在不同的時間發(fā)布相同的內容,看似內容質量不低,實則有抄襲之嫌。讀者往往會收到許多不同的資訊通知,而獲取的內容卻幾乎一樣,大同小異,枯燥而乏味。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版權問題而發(fā)生糾紛的事件屢見不鮮。微信公眾號從業(yè)的要求非常低,幾乎任何一個會使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人都可以獨立運營一個甚至多個微信公眾號,因此也會有不少走捷徑、抄襲他人成果的行為,如在推送內容中出現(xiàn)的一些圖片,或因為作者沒有注明來源,缺乏版權意識,或有心之人有意抄襲之,結果就造成各種各樣的侵權問題。由于在近兩年才實行網(wǎng)絡實名制,因此規(guī)則也不免存在一些漏洞,一些唯利是圖的運營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還是會有恃無恐地抄襲他人的內容。
在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輯上,取一個簡潔而吸引眼球的標題是至關重要的。通過閱讀標題,往往決定了讀者是否會點開鏈接繼續(xù)閱讀全文。編輯推送標題時,應做到新穎而與內容高度相關。如果所取標題與實際內容關聯(lián)很小,那么讀者的閱讀體驗也會極差,甚至有被欺騙的感覺,久而久之,不僅會造成關注人數(shù)的大量減少,甚至對公眾號的不良影響也是無法彌補的。
在微信公眾號的內容編輯上,有一個好的標題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真正讓讀者引起共鳴的、覺得對自己有用的,還是推送的內容。內容切忌空洞,泛泛而談。運營者應該注重語言的使用,讓讀者不只是點開鏈接開始閱讀了,還要有一直讀下去的動力??梢赃m當引用當下流行的網(wǎng)絡語言,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但必須有一個適當?shù)木S度,不可通篇皆是娛樂性質的語言,否則只會讓推文變得低俗而無味。最后,最重要的一點是文章的導向要正確,特別是要考慮到未成年讀者,文章所提倡的價值觀應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盡管當下侵權事件屢見不鮮,但相信隨著法律規(guī)章的完善,這種現(xiàn)象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但對微信公眾號運營者來說,光靠法律制度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防止侵權的第一步,就是樹立強烈的版權意識。在發(fā)布原創(chuàng)內容時,要注明文章的作者,所用圖片的作者等。在引用他人的內容時,也要了解是否可以轉載和注明其來源,防止侵權和被侵權。一旦被侵權,要學會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不能縱容侵權。
新媒體微信公眾號是新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產物,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在新媒體微信公眾號編輯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要針對性地改正不足,以促進新媒體微信公眾號更加健康良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