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huán)抱、綠水流翠的十八洞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83畝,2013年人均純年收入僅為1668元。這里的貧困生活正如歌里所唱,“三溝兩岔窮疙瘩,每天紅薯苞谷粑”。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首次提出“精準扶貧”。
身陷貧困的十八洞村,終于掀開了巨變的篇章。那年除夕夜,貧困戶龍先蘭喝醉了酒,被十八洞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龍秀林從村口帶回了家,龍先蘭的命運由此開始改變。
為了幫助龍先蘭脫貧,龍秀林絞盡腦汁。最后,龍秀林把他介紹給鄰鄉(xiāng)的養(yǎng)蜂專業(yè)戶,還為他購置蜂箱等設備。由于品質好,龍先蘭的蜂蜜每斤價格高達百余元,4箱蜂就掙了5000多元。嘗到甜頭以后,他的干勁更足了。2014年,利用5萬元精準扶貧貸款,他修了蜂箱,引進蜂種,擴建蜂場,當年實現純收入10萬元。
脫貧致富后,龍先蘭腰桿兒硬了,底氣十足。2015年,他邀請村里18個貧困戶一起組建了專業(yè)合作社,純收入很快達到40多萬元。今年,合作社擴大了規(guī)模,村民也來蜂場務工,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龍先蘭也從貧困戶變成了致富帶頭人。
如今,十八洞村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而且“造血”功能日益強勁。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466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了100萬元,順利摘掉了祖祖輩輩戴著的“窮帽子”。
十八洞村的巨變側面展現著我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的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2013年至2019年,832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長9.7%,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個百分點。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人均純收入,則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兩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解決。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