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根據(jù)中共中央下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把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實戰(zhàn)能力強的新時代教師隊伍,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引領教師自覺接受教師職業(yè)法規(guī)的約束,強化日常教育督導,突出課堂育德,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師德素養(yǎng),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育人水平,在實踐中錘煉高尚師德。
【關鍵詞】師德;內(nèi)涵;教師提升;素養(yǎng);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5.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7-0044-02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thics is the sou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Work Style in the New Era" issu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standard for assessing all school work. As the first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he morality of teachers is to create a new era of teachers with noble ethic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main task of teacher team building, leading teachers to consciously accept the constraint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regulations, strengthen daily education supervision, highlight classroom ethics, improve teacher ethic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ducating level of teachers, and temper noble teacher ethics in practice.
【Keywords】Teacher ethics; Connotation; Teacher promotion; Literacy; Educating people
師德建設是隊伍建設的靈魂,不僅涉及教師隊伍的高度和美譽度,更是決定了教育的質量,深刻影響著國家的未來。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緊扣《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既有政治和理論高度,又有明確細致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新時代的師德建設應當圍繞《意見》要求,深刻理解師德內(nèi)涵,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貫穿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全過程。
一、深入貫徹落實《意見》指導思想,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意見》的“指導思想”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嚴格制度規(guī)定,強化日常教育督導,加大教師權益保護力度,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激勵廣大教師努力成為“四有”好教師,這段話不僅強調(diào)了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而且明晰了師德建設的內(nèi)涵。學校應當把“為誰培養(yǎng)人”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作為師德建設的首要任務,因為它決定了師德建設的方向和目標,不能有絲毫偏差。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人,強調(diào)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遵循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學生的世界觀發(fā)展過程,因材施教,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二、自覺接受教師職業(yè)法規(guī)的約束,珍惜時代賦予的光環(huán)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薄皫熣摺辈粌H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人們的精神導師。在儒家教義中,“師者”的地位是崇高的,自古就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鑒于此,儒教不斷地強調(diào)“師道尊嚴”,代代相習,深入人心。兩千多年的“師道尊嚴”傳統(tǒng),既賦予了“師者”特有的光環(huán),也一直對“師者”有著極高的標準和嚴厲的約束。即便是基礎教育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大眾對“師者”的期盼和要求也依然如此,因此,師德建設當與時俱進,自覺接受新時期教育法規(guī)的約束,自覺維護教師隊伍的尊嚴。
正如《意見》指出,要“突出規(guī)則立德,強化教師的法治和紀律教育”。僅有道德和倫理層面的訓導是不夠的,還應該不斷強調(diào)“法治”意識的重要性,要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新時代教師職業(yè)行為十項準則、本地方的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文件明確納入師德培訓體系中,以提高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yǎng)、規(guī)則意識,提升依法執(zhí)教、規(guī)范執(zhí)教能力。時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這同時也加劇了教育競爭的激烈程度,一些教育“亂象”與教育的蓬勃發(fā)展相伴而生,對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產(chǎn)生了一些不利影響,如任其發(fā)展,勢必會影響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影響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因此,《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的紀律教育,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作為己任。
三、不斷提升教師隊伍的育人水平,在實踐中錘煉高尚師德
《意見》說,要“在育人實踐中錘煉高尚道德情操”,因此,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必須具備高超的育人能力,這個能力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化發(fā)展相結合;教書育人必須面向全體、貫穿全過程;要自始至終高度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了,就可以避免急功近利,可以體現(xiàn)教育的完整性,可以關注人的完整性;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化發(fā)展相結合,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朝著自己最好的方向發(fā)展;教書育人必須面向全體、貫穿全過程,旨在強調(diào)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和教育的長期性。如果能緊緊圍繞以上四個方面錘煉教師隊伍,一定能確保其育人水平的廣度與高度,一定能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到實處。
四、不斷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讓理想之燈永不熄滅
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說,要做“四有”好教師,關鍵在于內(nèi)心的深度覺醒,努力引導新教師以老一輩教育家為榜樣,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學生的未來當作自己的未來,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也把教師的職責直接指向了人的精神世界,是對教師職業(yè)的最高期許。因此,教師必須構筑好自己的精神防線,才能抵御世俗洪流的侵襲。人的高貴源自靈魂的高貴,而高貴的靈魂必須有高貴的思想。
當今中國,適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教師要承擔起傳播知識的責任。為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把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國家興旺、教育救國當作自己的理想。因此,要始終把師德建設當作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來抓,深入貫徹落實《意見》的指導思想,深刻理解師德建設的內(nèi)涵,打造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有使命、有擔當、能戰(zhàn)斗的強國之師。
參考文獻:
[1]保羅·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
作者簡介:王海林(1969-),男,漢族,廣東深圳人,本科,深圳小學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學校管理。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