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十大流行詞公布了,感嘆時光飛逝之余,我心中也產(chǎn)生了些許困惑。對一段時期進行總結(jié),自然是傳統(tǒng)。只是,流行詞真能擔(dān)起這樣的大任嗎?
這倒不是因為流行詞總是很快就不流行了。2017及2018年度的流行詞中,不少說法仍然適用于當(dāng)下的輿論場。只是,既然數(shù)年前的流行詞拿到今天的網(wǎng)絡(luò)語境中仍然沒有違和感,它又如何能“反映時代特征”?
2019年度十大流行詞里,類似情況也不少。比方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反映了人們對霸道、蠻橫人格的嘲笑和反感。但即使在9102年,“霸道總裁”的性格恐怕也不會受到歡迎。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語言本就具有模糊性。正如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所說的,語言從來是雙向的。同一句話對不同的人而言,完全可能產(chǎn)生不一樣的理解。所以,一個簡單的流行語所能傳達的意義,必然是有限的。比如,“996”只是一種工作制度嗎?語言可以是模糊、含混的,但一些價值觀是不應(yīng)該被模糊的。正因此,流行語的有限顯然無法真正反映這個時代、這個世界的無限。
其實,試圖用某一個或某幾個詞語來概括一個時代,從來也不是新鮮事。卻顯然是建立在語言“霸權(quán)”的基礎(chǔ)之上的。語言和我們所身處的時代、世界一樣,具有豐富性和多義性。把一切簡化為幾個詞語,結(jié)果必然是“缺失”。就好像家里的老人面對這2019年度十大流行詞,恐怕只會感到一片茫然。難道,他們就必須成為這個時代的“局外人”?
2019年度流行詞的評選或許只是帶有娛樂性質(zhì)的活動,可以想見,類似活動也不會在未來絕跡。但它所反映出的危險性,也是真實存在的——我們越來越習(xí)慣于用盡可能簡化,甚至是極端化的方式來闡釋、解讀這個世界。如此一來,生活的復(fù)雜和豐富,將會被遺忘。
或許,定義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更應(yīng)該是每個人,包括你和我的行動,而不是流行詞。對于不可言說之物,不妨保持沉默。
(摘自澎湃新聞網(wǎng) ? ?本文作者:李勤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