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年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我們見證了好多時刻:舉國萬人空巷的傳統(tǒng)春節(jié),一個個勠力同心的“封城”抗疫,千萬逆流而上一線奮戰(zhàn)的“小人物”,一次次生死邊緣的感動與拯救……
這是偉大的黨,偉大的中國,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病毒肆意席卷中華大地之時,舉國所表現出的無畏、團結和大愛!
在象牙塔般的高校校園里,疫情關住了往日活躍的青春、歡笑和喧鬧,卻擋不住始終將學生的身心健康、成才成長作為首要工作的輔導員老師們。當學校第一時間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預案,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一系列完備的防控工作方案,并統(tǒng)一部署全校的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們站在一起,齊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為徹底打贏這場疫戰(zhàn)貢獻自己的力量時,老師們早就做好充足準備,即刻開始工作。
輔導員是誰?
偌大的校園里,
是那個與學生貼得最近的人,
是那個學生在校時怕見到的,
畢業(yè)離校時,
又會念念不忘的人。
是那個,
在每一個最細碎的時間里頻頻出現的忙碌身影,
又是那個及時出現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刻里,
不顧一切,傾盡所有,給予幫助,給予愛的人,
是靠山,是港灣,更是光。
哪怕入職時的青春活力已漸漸遠去,
卻始終為了那份堅守,
為了那個早已刻入心靈的信念與擔當,
不怕老去,
不怕奉獻,
他深刻知道,
收獲總比付出要生長得茂盛,
戰(zhàn)“疫”當前,
人們都會時常濕了眼眶、酸楚入情,
只為了倔強逆行的“白衣天使”,快遞小哥,社會服務的你、我、他。
其實在校園中,
輔導員老師們亦是那個無悔的服務者、鼓舞者、引領者、博愛者,
心之所聚,情之所系,
滿滿的對學生的愛化作濃濃暖意,
向那連接的另一端,
播撒著春天、播撒著勇氣、播撒著希望……
學生們“宅家抗疫”,學習、生活方式和習慣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對于面前的困難、不遠的未來心生焦慮、由衷的恐慌。輔導員老師們打包著一個個感人的身邊故事、正能量滿滿的知識,通過微信、視頻和語音傳遞給他們,同時寄去了牽掛和沉甸甸的安慰。
校園里常常陪伴學生左右的美麗身影,也在云中課堂出現了。輔導員老師們是這一時期的“最美網紅主播”,在一節(jié)節(jié)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里、一次次的戰(zhàn)疫活動動員會上,他們將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灌入到時事政治熱點、抗擊疫情的最新動態(tài)中,講述給學生們,引導他們多多關注身邊事,多多參與志愿服務,多多用專業(yè)技能為社會做貢獻。
我們常為新聞報道中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快遞小哥、環(huán)衛(wèi)清潔工人員的盡職盡責、無畏奉獻而熱淚盈眶,深感平凡小人物也會創(chuàng)造大感動。身邊的輔導員老師們常會被學生頻頻發(fā)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可以上學?老師,我的小花小草怎么辦?沒人照看估計已經枯萎了。老師,我有好多學習資料在學校,要用該怎么辦?鑒于這樣大批量的需求,內蒙古科技大學教工志愿者協(xié)會發(fā)起倡議,包括輔導員老師在內的很多教工志愿者積極參與,主動投身于幫助學生照顧綠植、郵寄學習資料等的服務中,盡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共同度過難關。
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舉全力、創(chuàng)新思維、共同推進。新時代的輔導員工作,也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愛和熱情,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立德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勤于工作,敢于擔當,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作為教育者、管理者,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高校輔導員就必須首先增強自身的親和力,讓本人和自己的工作更有感情和溫度。
(內蒙古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內蒙古科技大學基層黨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項目(項目編號:DJGCYB19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溫靜雅(1985-),女,內蒙古包頭人,碩士,輔導員、團總支書記、助理研究員,獲得兩次包頭市優(yōu)秀團干部稱號、一次校級“巾幗建功”先進個人,連續(xù)多次被評為校級優(yōu)秀輔導員、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主持并參與校級(市級)相關課題4項,發(fā)表論文近15篇,參編內蒙古科技大學《大學生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指導》教材1部,主講《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yè)與創(chuàng)業(yè)指導》2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