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鋒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腫瘤(結核)醫(yī)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肺癌是目前危害我國社會居民的常見惡性腫瘤,在疾病發(fā)生早期缺乏明顯的臨床特征,多數(shù)患者在出現(xiàn)特異性表現(xiàn)后,多進展至晚期,成為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而有研究指出,早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80%左右,晚期肺癌者僅為15%[1]。因此早期診斷、判斷預后及轉歸成為臨床研究重點。目前肺癌診斷方法較多,如影像學技術、實驗室血清等。但早期肺癌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技術未能及早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的征象,同時實驗室血清變化差異不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重視腫瘤分子生物學在肺癌中的診斷作用[2]。因此腫瘤標志物在肺癌中的篩查、診斷、療效評估等有著重要促進意義。但單項腫瘤標志物檢測缺乏較高的特異性及敏感性,難以準確鑒別與診斷腫瘤性質(zhì),多種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是臨床檢測的重點。本研究特對肺癌患者采取腫瘤標志物檢測,旨為臨床診斷提供依據(jù),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選取符合我院入組條件的肺癌患者60例作為肺癌組,其就診時間為2017年12月~2019年6月;經(jīng)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35~72歲,平均(56.24±6.72)歲;非小細胞肺患者47例,小細胞肺癌13例;肺癌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25例,Ⅲ期18例,Ⅳ期8例;選取同期就診的肺部良性病變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5~73歲,平均(57.03±7.15)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例,肺結核13例,肺炎15例,支氣管擴張1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肺癌組患者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組織病理學檢驗,均被確診為原發(fā)性肺癌;②未曾接受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③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目的、意義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等并發(fā)癥;②基本資料不完整者;③在外院接受放化療、手術等相關治療;④標本溶血者;⑤中途退出研究者。
1.3檢測方法: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治療前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2.5 ml,靜置20 min后行離心處理,離心4 min,3 000 r/min,分離血清,將提取的血清保存抗凝管內(nèi),存放于-70℃冰箱內(nèi)保存?zhèn)溆谩I治鰞x為羅氏cobas e601電化學發(fā)光全自動免疫分析儀,Ang-2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F(xiàn)L-312e全自動酶標儀(美國Bio-Kinetics公司制造),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血清標志物參考區(qū)范圍:癌胚抗原(CEA):0~3.40 ng/ml,糖類抗原(CAl25):0~35.0 U/ml;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0~15.20 ng/ml;細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0~3.30 ng/ml;鱗癌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g):0~1.5 ng/ml;促血管生成素-2(Ang-2):-2.0~278.5 ng/ml。若指標測定值超過參考范圍,即為陽性;聯(lián)合檢測項目中任何一項指標為陽性,則聯(lián)合檢測結果為陽性。
2.1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對比:肺癌組患者CEA、CA125、NSE、CYFRA21-1、SCCAg及Ang-2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各項腫瘤標志物陽性率比較:肺癌組CEA、CA125、NSE、CYFRA21-1、SCCAg及Ang-2陽性率(58.33%、55.00%、35.00%、58.33%、50.00%、63.33%)均高于對照組(1.67%、5.00%、1.67%、1.67%、1.67%、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對比
表2 兩組患者各項腫瘤標志物陽性率比較[例(%)]
肺癌是目前威脅到我國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具有惡性程度高、發(fā)展迅速的特點。早期患者缺乏特異性癥狀,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后多進展至晚期,失去手術時機,生存質(zhì)量明顯下降。因此臨床診斷肺癌時,不僅要考慮其檢查有效性,也應考慮檢查結果的便捷性及無創(chuàng)性。病理檢查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有著較高的特異性及準確性,但病理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部分患者取材困難,臨床檢查存在局限性[3]。胸部X線、CT、纖維支氣管鏡等是檢查肺癌的常用影像學技術,可清晰顯示病灶組織,但對微小病灶缺乏診斷準確性。腫瘤標志物屬于肺癌的無創(chuàng)性技術,與影像學檢查技術相比,腫瘤標志物出現(xiàn)異常時間更早,操作簡單、價格成本低,能夠反復重復操作。但缺乏任何一種特異性肺癌標志物可在早期判斷肺癌,而聯(lián)合多種腫瘤標志物方能提高肺癌檢出率。腫瘤標志物是惡性腫瘤在發(fā)生、發(fā)展及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合成及分泌的異常因子,并逐漸向血液、體液及細胞內(nèi)釋放,可充分反映腫瘤細胞的形成、生長及發(fā)展,有助于早期惡性腫瘤患者得到有效診斷及治療[4]。
CEA是最早發(fā)現(xiàn)于結腸癌與胎兒腸組織中,屬于一種酸性蛋白,具有人類胚胎抗原特異性決定簇,正常機體血清內(nèi)CEA含量較低,在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其含量明顯升高,是目前診斷CEA的主要標志物。NSE屬于一種烯醇化酶異構體,在哺乳動物組織中普遍存在,作為神經(jīng)細胞蛋白標志物,肺癌組織中NSE含量明顯高于正常肺組織,其中在小細胞肺癌中NSE表達率最高,血清NSE含量可反映患者治療前后腫瘤負荷,并與患者預后密切相關,NSE含量越高,患者預后越差[5]。CA125屬于一種單克隆抗體,主要由卵巢漿液性囊腺癌細胞骨髓瘤細胞系雜交所得,可作為判斷卵巢腫瘤等生殖系統(tǒng)腫瘤的重要指標。當周圍正常組織受浸潤性腫瘤細胞入侵破壞,并連接基底膜后,釋放大量的CA125,使其含量明顯提高。CYFRA21-1也被稱為細胞角質(zhì)素,是細胞角蛋白19片段的一種分子,可激活蛋白質(zhì),促使上皮細胞惡性轉化中角蛋白的降解,并不斷釋放進入血液,致CYFRA21-1含量明顯增加,且鱗癌組織標志物明顯高于腺癌,可作為診斷肺鱗癌的首要腫瘤標志物[6]。SCCAg屬于一種糖蛋白,是從子宮頸鱗狀細癌組織進行分離得出,是作為判斷惡性腫瘤的重要標志物[7]。Ang-2作為一種分泌型糖蛋白,在正常人體組織內(nèi)表達水平較低,在腫瘤細胞內(nèi)表達水平較高。近年來有研究指出,Ang-2與惡性腫瘤的生長、侵襲及轉移關系緊密,可破壞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血管,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血管形成,抑制腫瘤細胞分化,發(fā)揮促腫瘤生長的作用[8]。
本組研究中,肺癌組患者CEA、CA125、NSE、CYFRA21-1、SCCAg及Ang-2均高于對照組,肺癌組CEA、CA125、NSE、CYFRA21-1、SCCAg及Ang-2陽性率(58.33%、55.00%、35.00%、58.33%、50.00%、63.33%)均高于對照組(1.67%、5.00%、1.67%、1.67%、1.67%、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證實,CEA、CA125、NSE、CYFRA21-1、SCCAg及Ang-2作為常用的腫瘤標志物,可準確判斷組織病灶的性質(zhì),準確鑒別腫瘤細胞的良惡性。但單獨腫瘤標志物在惡性腫瘤患者中陽性檢出率較低,應聯(lián)合多種腫瘤標志物,提高惡性腫瘤檢出率。
綜上所述,肺癌患者診斷中采用腫瘤標志物檢驗,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并為肺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及預后判斷起到積極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