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三病區(qū) (河南 南陽 473000)方 媛
腦神經(jīng)元放電異常、腦功能失調(diào)等是導致癲癇發(fā)作的主要因素[1]。雖然患者可服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癥狀的發(fā)作,但長期用藥無疑加重機體器官代謝負擔。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抗壓水平[2],降低腦部興奮度,提高神經(jīng)元自我修復速率,避免癲癇反復發(fā)作。故本研究對癲癇患者進行愉快因子回輸式下的積極心理干預,以期了解該干預方法對患者的希望水平、正負性情緒、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診斷為癲癇患者8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42例。此次入組患者均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2015修訂版)[3]中癲癇癥診斷標準?;颊咭话阗Y料見表1,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癲癇病因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責任護理人員認真耐心傾聽患者對自身疾病的心理壓力,安撫患者無助焦慮的情緒,幫助患者分析病情發(fā)生原因并提供相應的預防措施,提高患者對病情恢復的信心。
觀察組行愉快因子回輸式下的積極心理干預:1)愉快因子采集:入院當天,責任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交流,引導患者多回想愉快放松的生活經(jīng)歷、個人成就事件,幫助患者緩解壓抑情緒,并根據(jù)患者所述的良性事件設計針對性較強的操作藍本;2)愉快因子回輸:入院次日起,責任護理人員以愉快因子采集藍本為交談主題,分別于早晚兩次與患者交流30min,為患者營造溫暖歡快的氛圍、高素質(zhì)的服務理念,并指導患者適當做些康復訓練,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健康。
1.3 療效評估
1.3.1 希望水平以Herth希望指數(shù)量表(HHI)[4]為評估依據(jù):該量表包含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采取積極的行動(P)、與他人保持親密關(guān)系(I),各部分按0~4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s,例(%),n=4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s,例(%),n=42]
組別 例數(shù) 年齡 癲癇病因(例) 男 女 腦外傷 代謝異常 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觀察組 23(54.76) 19(45.24) 37.91±8.30 16(38.09) 12(28.57) 14(33.33)對照組 22(52.38) 20(47.62) 38.23±7.41 15(35.71) 14(33.33) 13(30.95)χ2/t值 0.048 0.186 0.051 0.223 0.05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希望水平比較(±s,n=42,分)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希望水平比較(±s,n=42,分)
組別 時間 T P I觀察組 干預前 7.96±0.62 8.24±0.62 8.70±0.91干預后 10.53±1.39 11.59±1.07 10.29±1.13 t值 16.573 25.693 10.102 P值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干預前 7.51±0.69 8.09±0.18 8.31±0.98干預后 8.93±1.25 9.91±1.29 9.59±1.16 t值 9.487 16.048 7.753 P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值 5.547 6.496 2.801 P組間值 0.000 0.000 0.006
1.3.2 正負性情緒以正性負性情緒量表(PANAS)[5]為評估依據(jù):該量表由正性情緒(PA)和負性情緒(NA)兩個分量表組成,各分量表按0~5級評分,PA分量表總分越高表示精力充沛,能集中注意力且情緒快樂,而分數(shù)越低表示對事物缺乏熱情、性格淡漠;NA分量表總分越高表示對事物感到疑惑、悲傷,而分數(shù)越低表示性格鎮(zhèn)靜、穩(wěn)重。
1.3.3 生活質(zhì)量以生活質(zhì)量評定量表(QOLI-74)[6]為評估依據(jù):該量表包含軀體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各部分按0~5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觀察指標觀察2組干預前、干預2周后希望水平(HHI)、正負性情緒(PANAS)、生活質(zhì)量(QOLI-7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干預前后PANAS(PA、NA)評分比較(±s,n=42,分)
表3 干預前后PANAS(PA、NA)評分比較(±s,n=42,分)
組別 時間 PA NA觀察組 干預前 20.67±3.42 23.78±4.35干預后 26.01±4.38 16.49±3.79 t值 8.874 11.608 P值 0.000 0.000對照組 干預前 20.13±3.55 23.81±4.47干預后 23.68±4.62 19.23±3.31 t值 5.632 7.630 P值 0.000 0.000 t組間值 2.372 3.529 P組間值 0.020 0.000
2.1 希望水平比較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各希望水平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正負性情緒評分比較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PA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NA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4 干預前后QOLI-74評分比較(±s,n=42,分)
表4 干預前后QOLI-74評分比較(±s,n=42,分)
組別 時間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觀察組 干預前 50.95±8.23 55.07±6.88 55.26±7.09干預后 68.72±8.52 67.34±7.52 72.16±7.89 t值 13.751 11.044 14.622 P值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干預前 51.03±8.15 54.96±7.08 55.31±7.02干預后 64.15±7.26 62.38±7.65 64.97±7.58 t值 11.035 6.529 8.576 P值 0.000 0.000 0.000 t組間值 2.646 2.997 4.259 P組間值 0.010 0.004 0.000
2.3 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各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患者癲癇癥狀易反復發(fā)作,增加患者對治愈疾病的不確定性。護理干預能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人文關(guān)懷,發(fā)泄負面情緒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希望水平均較干預前升高,進一步證實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對未來擁有健康生活的希望。觀察組希望水平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護理方式有關(guān),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加強患者對溫馨幸福往事、個人成功事例的回憶頻率,使患者感受到家人情感的呵護,提高患者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增強對社會外界事物的期望,從而提高患者希望水平,降低對癲癇反復發(fā)作的恐懼,維護腦神經(jīng)元功能正常運行。
回顧往事有助于幫助梳理患者自我情緒、生活態(tài)度,幫助其思考當前所面臨疾病困難的應對方式,重新找到對生活的期望,從而轉(zhuǎn)移對疾病的注意力。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干預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正性情緒,降低負性情緒,觀察組改善效果較好,這是由于愉快因子回輸式責任護理人員在采集愉快因子時,與患者建立了更加親近友好的關(guān)系,不僅能為患者提供專業(yè)醫(yī)學教育支持,提高患者對疾病心理接受程度,還能幫助患者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生活,加強自我心理建設,促進正性情緒[7]。
本研究對生活質(zhì)量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干預2周后,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各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這說明護理干預能增強患者信心,改善生活質(zhì)量。此外,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由以下兩個因素引起:1)愉快因子回輸式護理屬于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相結(jié)合的護理模式,能提高患者對社會生活的參與感、認同感、情感支持,幫助患者以正向、積極心態(tài)參與疾病治療及預后恢復,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2)該責任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目祻陀柧殻幸庾R地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能力,使腦部神經(jīng)功能正常運行,促進患者恢復四肢軀體功能,早日參與至正常生活。
綜上所述,愉快因子回輸式下的積極心理干預療法能提高癲癇患者的希望水平、正性情緒、生活質(zhì)量,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