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冉,朱 帥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yè)學院,山東威海 264210)
世界上75%的橄欖油生產(chǎn)集中在南歐,主要生產(chǎn)國有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橄欖加工產(chǎn)量的20%來自于油,剩下的80%來自于果肉、堅果、果皮和水,其中鮮果渣約占轉(zhuǎn)化過程的50%,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利用,并產(chǎn)生了處理成本和與環(huán)境影響相關的問題。初榨的果渣還被用于提取家庭食品的次等油。目前消費者對去核油渣的興趣有限,因此,必須將初榨的大部分作為殘渣處理掉。通過這個提取循環(huán)得到的初榨去核橄欖油渣木質(zhì)素含量較低,但脂質(zhì)含量較好,從而提高了消化率(Sadeghi等,2009)。此外,去核橄欖油渣油酸含量較高,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平衡,且含有如天然維生素A、維生素E和酚類等抗氧化物質(zhì)(Servili等,2007)。由于這些特性,這種副產(chǎn)品在干燥后可用于飼料工業(yè)。Pauselli等(2007)研究發(fā)現(xiàn),用去核橄欖油渣飼喂反芻動物,其酸性組成中含有α-生育酚、視黃醇和苯酚,可使乳質(zhì)量發(fā)生正向變化,既可改善脂質(zhì)組分的酸性組成,又可提高其氧化穩(wěn)定性。此外,考慮到副產(chǎn)品的特性及在結(jié)構(gòu)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日糧中,水牛比肉牛更能消化蛋白質(zhì)(Puppo等,2002)。因此,本試驗以水牛為試驗動物,評估去核橄欖油渣對奶牛泌乳量、乳成分、乳中抗氧化物質(zhì)和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1.1 試驗原料準備及動物分組 采用機械法從初榨橄欖油渣中提取新鮮果渣。在25℃條件下將橄欖去核40 min,去核的油渣在室溫下最多保存36 h,然后晾干。選擇12頭初始體重一致的泌乳奶牛,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飼喂含對照濃縮料的全混合日糧,處理組用7%的去核橄欖油渣替代基礎日糧。濃縮料組成見表1,全混合日糧中含20%苜蓿草、42%青貯玉米和38%濃縮料。參考Servili等(2011)的方法分析日糧生育酚和脂肪酸濃度。
1.2 樣品采集與分析 分別在試驗的第15、30和40天收集牛奶樣品,用于測定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參考Zannoni和Annibaldi(1981)的方法測定乳的皺胃凝血時間、凝乳時間及制作奶酪的凝固時間。參考Havemose等(2004)的方法分析牛奶中生育酚的類型及含量。通過測定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的含量表示乳中抗氧化物質(zhì),結(jié)果以每克脂肪中所含的丙二醛濃度(MDA)表示(Fenaille等,2001)。
1.3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采用SAS軟件單因素方差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差異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原料及日糧生育酚及脂肪組成 由表2可知,青貯玉米中α-生育酚、γ-三烯生育酚和生育酚總量均較高,且試驗濃縮料中生育酚的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濃縮料(P<0.05)。但對照組濃縮料中 C10:0、C12:0、C14:0、C16:0、C18:2n-6、C18:3n-3和 C20:5n-3脂肪酸顯著高于試驗組濃縮料(P<0.05),而試驗組濃縮料C18:1n-9脂肪酸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濃縮料(P < 0.05)。
2.2 對生產(chǎn)性能和乳品質(zhì)的影響 由表3可知,對照組和處理組對泌乳水牛的采食量、體重、日增重、體況評分、泌乳量、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濃度均無顯著影響(P>0.05)。同時,乳尿素濃度、pH及乳特性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2 原料及濃縮料生育酚及脂肪酸組成
表3 去核橄欖油渣對泌乳水牛生產(chǎn)性能和乳品質(zhì)的影響
2.3 對抗氧化物質(zhì)的影響 對照組與處理組對乳中δ-三烯生育酚濃度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處理組乳中α-生育酚、γ-生育酚、γ-三烯生育酚、生育酚總量和視黃醇濃度均顯著升高(P<0.05),但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顯著降低19.60%(P<0.05)。
表4 去核橄欖油渣對泌乳水牛乳抗氧化物質(zhì)的影響
2.4 對乳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由表5可知,試驗組C18:2n-6和C18:4n-6脂肪酸較對照組顯著提高32.29%和50%外(P<0.05),對其他脂肪酸濃度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
表5 去核橄欖油渣對泌乳水牛乳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在試驗期間,每組水牛的日均干物質(zhì)攝入量為17 kg/d,在泌乳期,這個量代表著最大的干物質(zhì)攝入量(Bartocci等,2006)。試驗組產(chǎn)奶量較高,但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這與Pauselli等(2007)的結(jié)果類似。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去核橄欖油渣提供的粗蛋白質(zhì)量為110.6 g/d,占總蛋白量的4.42%,但由于酚類物質(zhì)的存在,粗蛋白消化率較低,但在本試驗中這種蛋白質(zhì)的低消化率并未對產(chǎn)奶性能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根據(jù)以上結(jié)果可以推測,去核橄欖油渣在干燥處理條件下,瘤胃未降解蛋白的腸道表觀消化率可能發(fā)生正向變化。
對照組與處理組乳中脂肪、蛋白質(zhì)、乳糖和尿素含量分別為7.36%和7.16%、4.45%和4.51、4.90%和4.88%、32.58和 33.13 mg/100 mL,這與Pauselli等(2007)報道的結(jié)果相似。兩組的pH、凝乳參數(shù)和奶酪制作性能均無顯著差異,這些數(shù)據(jù)與Tripaldi等(2010)獲得的數(shù)據(jù)相似。因此,去核橄欖油渣對奶牛乳品質(zhì)無負面影響。
泌乳水牛日糧中添加去核橄欖油渣可以提高乳中天然維生素E和維生素A濃度,并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物水平,說明處理組水牛有更好的抗氧化狀態(tài)。試驗組C18:2n-6和C18:4n-6脂肪酸較對照組顯著提高32.29%和50%。因此,處理組生產(chǎn)的牛奶致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3.60)和凝血指數(shù)(3.75)及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比值比(2.75)降低(Chiofalo等,2004)。處理組牛奶中短鏈脂肪酸和中鏈脂肪酸濃度略降低,而長鏈脂肪酸濃度增加,這些結(jié)果與食物來源的脂肪酸攝入量增加及維生素E對長鏈脂肪酸氧化保護作用有關(Chiofalo等,2004)。
泌乳水牛日糧中添加去核橄欖油渣對泌乳量、乳品質(zhì)及奶酪制作性能無負面影響,同時可以提高乳中天然抗氧化物質(zhì)的濃度,降低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