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愛鑠古今 玲瓏獅城

        2020-11-14 16:15:11朱崇科
        華文文學 2020年5期
        關(guān)鍵詞:本土多元性

        朱崇科

        摘 要:如果從新加坡性角度考察孫愛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在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對中華文化傳統(tǒng)移入新加坡時空并本土化的轉(zhuǎn)型中有相當出色的把握與再現(xiàn),她既設(shè)立了相關(guān)的時空轉(zhuǎn)換,又以具體載體,如戲曲、刺繡、蠟染、茶藝等加以呈現(xiàn)。同樣,她長于挖掘女性內(nèi)心的情感,反思其獨立性與疏離性,同時亦有逸出規(guī)范的性別實踐的考察。當然,作為新加坡人,孫愛玲亦有明顯的本土書寫,既在多元宗教文化上有獨特思考與嘗試,同時也抓住一些本土議題、事件與色彩進行渲染,較好呈現(xiàn)出她心中的新加坡性。

        關(guān)鍵詞:孫愛玲;新加坡性;移民性;多元性;本土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77(2020)5-0099-10

        在《為什么寫》一文中,孫愛玲(1949-)這樣描寫她書寫小說的促發(fā)和沖動,有時候是遇到一些人,“心儀良久”,有時候是看了某樣東西,“心里愛煞”,“有時候是聽了一個故事,說的是她心中的恨、或心中的怨,故事本身就十分感人;有時聽到的是上一代的故事,說的人經(jīng)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在大時代活過,她們有太多的故事,且說來娓娓動聽,于是就綜合幾件事,套在一個人身上,因故事而塑造人物”。①作為新加坡的知名女作家,孫愛玲的書寫自有其獨特之處,相較而言,她尤其擅長書寫各色女性,并以之呈現(xiàn)其獨特的性別意識;同時她又往往將不少相對傳統(tǒng)的女性置于轉(zhuǎn)型時期的時空內(nèi)閃跳騰挪、相互成就,別有一番姿彩。

        祖籍廣東惠陽,本科畢業(yè)于南洋大學、碩士博士畢業(yè)自香港大學,孫愛玲社會工作經(jīng)驗豐富,曾經(jīng)擔任過幼稚園校長、中學教師、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NIE)助理教授,也曾經(jīng)在雜志社、教育部任職,這樣的閱歷無疑對她的小說書寫頗有裨益。迄今為止,孫愛玲主要有如下創(chuàng)作,包括短篇小說集:《綠綠楊柳風》(1988)、《碧螺十里香》(1988)、《玉魂扣》(1990)、《孫愛玲文集》(1995)、《獨白與對話——孫愛玲小說選》(2001)、《人也·女也》(2007),還有小品集《水晶集》(1993)、寓言集《孫愛玲的寓言》(1994)。除此以外,孫愛玲還有兩本源自學位論文的論著《論歸僑作家小說》(1996)、《〈紅樓夢〉對話研究》(1997)等。

        孫愛玲的短篇小說獲得過幾次獎項,如新加坡金獅獎和全國書籍獎,《斑布曲》②獲臺灣第一屆海華雜志文學獎第二名,《玲瓏》獲上?!睹妊俊冯s志海外作品優(yōu)秀獎,她亦于2001年獲第三屆新華文學獎,2004年獲亞細安寫作獎等。相較而言,有關(guān)她的創(chuàng)作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研究,整體性研究就有:王愛金《從文藝社會學角度看新加坡女作家孫愛玲的小說》、張傳芳《東方文化的詩性觀照——孫愛玲的小說世界》;當然亦有相對微觀的研究,如張曦姍《從花的意象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孫愛玲女性書寫探微》、王列耀《孫愛玲小說論二題》等等。還有一些點評或讀后感想,收錄于其著述序言或附錄中。

        整體而言,上述研究對于理解孫愛玲不無裨益,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某些研究卻又不乏偏見和誤讀,如有論者認為,“對東方文化一往情深的眷顧與關(guān)愛,是海外華文作家對神州故國濃郁情感的詩性流露。在他們赤子般的心中,神州故國是一串串璀璨奪目,叫人目不暇給的奇珍異寶;是一縷縷詩意流動、讓人心馳神怡的絢爛文化。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癡情眷戀,不僅影響到孫愛玲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且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她的創(chuàng)作取向,這便是她執(zhí)著地鐘情于表現(xiàn)人性的美與善的根”。③在我看來,上述誤讀恰恰是缺乏對孫愛玲進行立體而多元的觀照,因而輕易把其有關(guān)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書寫納入到再中華化或?qū)χ袊韵蛐闹髁x的想象中,這是中國大陸學者常見的中國中心主義(China centrism)心態(tài),而實際上,這恰恰是孫愛玲創(chuàng)作中新加坡性再現(xiàn)的一個階段或側(cè)面。為此,本文企圖探勘其作品中的新加坡呈現(xiàn),結(jié)合其創(chuàng)作實踐與特色,主要從如下層面展開:1轉(zhuǎn)型時空:移民性;2當世情懷:(女)人性;3立足本土:多元性。

        一、轉(zhuǎn)型時空:移民性

        某種意義上說,新加坡性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且被建構(gòu)的概念,我們很難確定其邊界,但新加坡性中有一個特性相對確定,那就是移民性(雖然移民性在不同時段的指涉和內(nèi)涵優(yōu)勢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這一點無論是從社會學還是從文學角度看都顯而易見。新加坡的人口構(gòu)成主要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少量白種人及其混血,而其中大多數(shù)人口都屬于伴隨殖民地大開發(fā)而引進的外來移民,嚴格意義上說,即使是土生華人④,也不過是更早時期的華人移民。而在文學表現(xiàn)上更是如此,尤其是在新馬立國以前,絕大多數(shù)的華文文學創(chuàng)作或相對優(yōu)秀的作家大都屬于由中國流徙而來的“南來作家”。⑤

        (一)時空轉(zhuǎn)換。嚴格說來,英殖民地時期的馬來亞社會具有更強的移民性,而在二戰(zhàn)后社會主義中國(1949)建立、馬來西亞(1957)、新加坡(1965)先后立國,政治認同上的相對單一性/排他性部分稀釋了這種移民性,但隨著各國的現(xiàn)代化、全球化大潮席卷世界,人才流動頻仍,移民性又開始崛起。這當然是大的背景簡述,孫愛玲指出,“關(guān)于內(nèi)容方面,我多數(shù)選自己熟習的人物、事物去寫,我覺得這樣才能發(fā)揮自如。對社會、對時代,我是反應(yīng)比較鈍的一型。我也不想刻意反映什么,我深知自己是不能完成什么大時代作品的人,我心理也沒有這種負擔……我對小人物、小故事、小動作、不經(jīng)意的對白,特別有感應(yīng)、有靈性,而且反應(yīng)。因此我能做到的只有把這些點滴,用自己認為適當?shù)姆绞綄懴聛怼!雹薇M管如此,孫愛玲在作品中刻畫小人物之余還是難免不得不涉及到更宏觀的移民性問題。

        1. 中國移民。其中相當重要的中轉(zhuǎn)站或輸出點就是香港。比如《羽丁香》一文中提及主人公的被迫從香港移民新加坡,“十年前,我們家在香港本是開珠寶店的,可是家父好賭,把生意給輸光了,工人都散了,羽文覺被新加坡瑞興金莊聘請過去”⑦。這自然是出于經(jīng)濟原因的移民。《碧螺十里香》的轉(zhuǎn)換路線顯然更復雜,比如湯家茶莊是在惠州西湖湖畔發(fā)家,而湯赫明把它拓展到廣州,而在碰到危難時他們兵分兩路:湯赫明因為支持革命而不得不人走新加坡,而二祖母關(guān)鳳慈則率子女前往香港,6年后鳳慈再帶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前往新加坡,“赫明把他們接到河谷路的大房子內(nèi),安頓下來,第二天又帶鳳慈到大坡看他的商店,然而鳳慈這些年來所吃的苦,她怎么也不對他提一句。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她把這世界給看化了?!雹?/p>

        當然也有從廣州移民的,如《白香祖與孔雀圖》中的女主人公則是嫁到新加坡,“你父親替你定了一門親事,就是那個陳先生,聽說以前是你父親塾里的學生,后來到新加坡謀生,現(xiàn)在在新加坡一間小學當校長,這回是回鄉(xiāng)娶親,你父親決定把你許配給他”。⑨所以,白香祖移民的原因是因為婚嫁?!队窕昕邸穭t是類似復雜的路線,從惠州→廣州→香港元朗→新加坡,“我也因為戲服莊剛派下一出戲的戲服工作,不能馬上成行,于是老爺只得一個人先回新加坡,可我答應(yīng)一定把子女帶去給他?!雹獾录悠律踔烈部沙蔀榍槿说囊粋€念想,比如小說中伍先生對小祖母的傾訴,“我昨夜想,由于你在南洋的緣故,我看將來有機會,我也會到那里去,我一定去找你。那時湯爺走了,我妻妾也老了,我們可以相伴聊聊以往的事,這些日子我也想通了,能默默地愛著一個人,而她又知道的話,那也夠了?!眥11}當然垂老的他們也終于得以見面。

        不難看出,盡管是書寫亂世男女的愛恨情仇,孫愛玲的筆觸也在鋪陳大背景時難免涉及到移民性的時空轉(zhuǎn)型問題,而在華人移民層面,她更多是涉及到來自廣東/香港的移民,而原因則往往是經(jīng)濟、政治、婚戀,簡而言之,這在華人移民南洋的原因類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12}

        2. 南洋對話。毫無疑問,新加坡的外來移民也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南洋或東盟內(nèi)部,孫愛玲在作品中亦難能可貴地觸及了這一點。

        《郁郁阡陌間》主要是寫“我”和余廣豪的婚戀波折,主要故事發(fā)生場地都是在馬來西亞,尤其是故鄉(xiāng)麻坡和工作地點之一的吉隆坡,但新加坡卻是一個對照的焦點,比如“我”到新加坡讀書,“都是媽媽多事,托他到新加坡載我,怕我兩箱衣物無法帶回去,我其實只不過讀完了書回家,何必勞煩他?!眥13}當然也有關(guān)于是否到新加坡工作的論爭,女兒說,“媽,你也別依靠他們了,過些日子,我若在新加坡找到工作,你也跟我出新加坡住,好嗎?媽!”而媽媽則有自己的看法,“你到新加坡工作,我不反對,但我不跟你到新加坡去,我在這里過了四十多年,生根了,你爸爸也葬在這里,我們這里也有自己的屋子。再說,太太也老了,七十了,也要人陪”。{14}而實際上,廣豪也曾經(jīng)到新加坡讀過大學,“還拿過亞細安獎學金到新加坡讀大學”{15},但因為父親去世要打理膠園和家務(wù)才停學的。最終美娣和廣豪各自歷經(jīng)挫折(廣豪被騙婚又離婚,美娣被男友陳立威要求試婚才能結(jié)婚因而拒絕他)而彼此相愛、修成正果。

        如果做更寬泛的理解,《綠綠楊柳風》中的“我”和來自印尼最終回到印尼工作的逸文在香港相識也相互愛慕,雖然因為家庭牽涉和外在壓力而未能終成眷屬,但是這種結(jié)合的可能性卻是新加坡華人移民的另一種指涉?!栋嗖记返墓适轮饕l(fā)生在馬來西亞檳城,但作為同屬三個海峽殖民地(馬六甲、新加坡)系列,其文化認同指向也有華人再確認的風格,如“我”在面對和繼母以及妹妹們可能的亂倫誘惑時,最終決定是,“不久的將來,我會找回一個華族女子,與她結(jié)婚,建立自己的家庭,到時我不再依戀阿伊莎、海雅蒂和莎琳娜,我將依戀自己的家庭,還有那卓越的蠟染藝術(shù)?!眥16}

        (二)中華性位移。相當耐人尋味的是,中華性(Chineseness)是如何位移并逐步本土化的?需要指出的是,切莫只關(guān)注文本中的中華性和中國的中國性交叉的一面,而誤把其寫作或中華性再現(xiàn)視為海外作家向中國的向心實踐,而實際上,這些特征更多該視為是移民性向“本土中國性”{17}的過渡。

        不必多說,中華文化傳統(tǒng)在孫愛玲小說中有相當精致而且繁復的表現(xiàn),如戲曲、刺繡(尤其是廣繡)、茶藝、蠟染等等,這些尤其濃縮在其代表作、獲獎作品《碧螺十里香》中,二祖母其實是把整套的文化程式傳授給后輩的子孫們,比如碧螺春茶藝、背三字經(jīng),當然還有她更為擅長的唱戲。某種意義上說,孫愛玲選擇了戲子作為主角一方面是可以更好的觀察現(xiàn)實,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同時這本身也是對傳統(tǒng)書寫的致敬(如才子佳人{18}主題等)。小說中的二祖母不僅熟知戲服的品味,而且也往返于香港-新加坡之間強化這一點,而在新加坡現(xiàn)代化開始破壞傳統(tǒng)時,比如以大世界游藝場的被拆遷為個案隱喻大環(huán)境的惡劣,而在二祖母的靈前,她所調(diào)教過的后代卻風姿綽約,“她們幾個都已亭亭玉立,雖然穿的是趕著縫出來的直腰郁藍色麻布旗袍,卻是無比端莊,臉上雖沒有施脂粉,但氣質(zhì)沁人,在靈側(cè)一點頭,一鞠躬,絕不馬虎……大家體會到二祖母的心血,沒有白費,看他們這家子舉喪,倒以為是身在二十年代的廣州,就越發(fā)想起那二祖母的風采神韻?!眥19}顯示出傳統(tǒng)在后人身上的痕跡。如楊升橋所言,“作者對茶葉、國術(shù)、歷史、粵劇、盆栽、戲服、唱戲功架等深刻的認識,加上文字的洗練(作者年紀不大,文字卻如斯老練,十分難得)、精雕細鑿的‘功力,使《碧螺十里香》成為一件藝術(shù)極品。”{20}

        相當引人注目的還有《白香祖和孔雀圖》。其中自然形塑了聰穎美麗的白香祖形象,她長于繼承傳統(tǒng),卻也長于創(chuàng)造,甚至可以戴著鐐銬舞蹈,“師傅實在沒想到白香祖沒改孔雀繡圖,倒將多年來傳統(tǒng)的針法,繡法給改了。白香祖啊,白香祖,你可真是神繡巧兒!往后的日子,老趙和師傅的心情,由緊張而轉(zhuǎn)贊賞”。{21}當然,人到了獅城后,她也要本土化,學會了“車花”,“這里不知道多流行,那些馬來婦女,峇峇娘惹(嫁于華族的土著女子),穿的上衣,都得車花,配紗籠,不知道多好看?!眥22}《玉魂扣》中亦不乏對戲曲、戲服等的專業(yè)描寫,也有對傳統(tǒng)瓷器(如花瓶)的細描,當然背后也關(guān)聯(lián)了愛情主題。

        特別值得關(guān)注的是《班布曲》,在這篇優(yōu)秀作品中,孫愛玲不僅書寫了可能欲望的亂倫,而且更是以蠟染為關(guān)鍵詞呈現(xiàn)出相當繁復的中華性嬗變。首先是父親去世前的千叮萬囑,“我這些年里,收集了許多資料,我想寫一本南洋蠟染藝術(shù)史,可是我現(xiàn)在不行了,還巴望你能代我寫;要記住,依我的考證,南洋的蠟染藝術(shù),是由中國云南和貴州傳過來的,這你可要相信我,你兩個妹子去年和我到過云南,她們也贊成我的說法,你一定要信我;信我,我才能瞑目!”{23}其次是作為一半血統(tǒng)是土生華人(母親是娘惹)的“我”如何強化并發(fā)展蠟染工藝,比如大妹莎琳娜來自具有阿拉伯貴族血統(tǒng)母親阿伊莎點撥的精彩點蠟技術(shù)和圖案設(shè)計,二妹海雅蒂令人驚喜的處理效果等,而工廠里的有關(guān)師傅也是各懷絕技,“我望一眼莎琳娜,這時才知道自己工廠里臥虎藏龍,阿伊莎、莎琳娜,現(xiàn)在多了一個龍師父,還有海雅蒂,還有那一批無名的蠟壺繪手?!眥24}而“我”馬正宇除了認真學藝外,也努力開拓國際市場和把工藝產(chǎn)業(yè)化與機械化。而頗有意思的是,阿伊莎所擅長的按摩工夫也是混血的,“阿伊莎的按摩工夫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是上乘的氣功按摩法,這不可能是馬來族的按摩工夫,這恐怕是屬于中國的按摩工夫,如果是的話,阿伊莎所懷的絕技就不僅是蠟繪蠟染手藝那么簡單,她還會氣功按摩穴位法,恐怕是跟隨她那有中國血統(tǒng)的母親學的,其功效不但能鎮(zhèn)痛,還能調(diào)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25}從這個角度看,孫愛玲相當精彩再現(xiàn)了不同文化混血,尤其是中國性變成本土中國性的成功實踐。

        有論者指出,“孫愛玲在她們的身上安排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或是粵劇、或是刺繡、或是茶文化,這些傳統(tǒng)藝術(shù)不僅讓作者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同時也讓讀者認識這些即將消失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眥26}在我看來,這只是她書寫的表面意義與內(nèi)涵,而在此背后其實更是呈現(xiàn)出新加坡性之中移民性層次的繁復性和可能本土嬗變,這其實更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一種以小見大的整體關(guān)懷。

        二、當世情懷:(女)人性

        毋庸諱言,以相對主觀的(女)人性作為衡量新加坡性的標準和尺度是頗值得質(zhì)疑的,但相較而言,新加坡華人女性的生存境遇,哪怕是從簡化的角度來看自有其特殊性:馬來亞時期,華人移民多為男性,女性以稀為貴,反倒具有較高的地位,但同時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留存相對更強烈和持久{27},其身上又具有較強的傳統(tǒng)性(當然也有保守和劣根性);而到了新加坡立國后,新加坡的現(xiàn)代化、全球化以及教育體制的限定,女性尤其是白領(lǐng)的性別意識更加突出和強悍,而另一面,男性由于要服兵役以及潛在的鞭刑對象威脅反倒更容易凸顯新加坡女性的獨立色彩。毫無疑問,孫愛玲是長于書寫新加坡女性的。

        (一)女性獨立/疏離。不必多說,想從孫愛玲小說中找到女性的傳統(tǒng)和軟弱性,當然是有跡可尋的。有關(guān)傳統(tǒng)女性的作品中,如《白香祖與孔雀圖》中的白香祖要聽從父命,嫁給父親曾經(jīng)的學生陳永立,當然陳本身也是相貌堂堂的讀書人,且是小學校長;《碧螺十里香》中關(guān)鳳慈給湯赫明做填房卻亦有其姿態(tài),一是她喜歡赫明,二是大太太誠心誠意請求她幫忙照顧赫明。新式女性書寫中,早期作品,如《綠綠楊柳風》中的“我”終于未能和相愛的逸文修成正果,但她是為了彼此的子女教育而做出巨大犧牲;類似的《癡癡蟬曉鳴》中的湯瑄如是為了好好照顧自己又癡又丑的女兒小芹才不惜和丈夫義杰離婚,但最終小芹還是在手術(shù)后死去,背后卻彰顯出母愛的偉大。

        毫無疑問,孫愛玲的小說中更多呈現(xiàn)出獨立自強的女性意識,如流蘇所言,“也許是愛玲太用心描寫她的女人,個個體貌玲瓏剔透、情感細膩真切,個個剛?cè)嵯酀⒄Z言活潑敏銳,氣質(zhì)優(yōu)雅、才智過人。女子如此活靈活現(xiàn),以致男人相形見絀,都得靠邊站。”{28}傳統(tǒng)女性中的性別意識不容忽略,如《碧螺十里香》中的二祖母,在老爺逃難、大太太病死后,依然承擔起養(yǎng)家、持家、教養(yǎng)子女的全部責任。孫愛玲甚至還寫了類似于總結(jié)的《二祖母的哲學》《二祖母的哲學(之二)》(收入《獨白與對話》)等篇章,其中呈現(xiàn)出所謂傳統(tǒng)女性治家的先進理念,用梁文福的話說,“反諷的是,白香祖和鳳慈都比逍遙和楚瓏活得更為清醒,更有風范。”{29}甚至連傭人柳姐也有自己的獨立性,在《譚家?guī)煾浮芬晃闹芯蛯懙搅阒慌c大廚譚師傅相愛而在其妻子死后被求婚時不作其填房,用她的原話說就是,“沒有理由主人當了繼室,自己也得做填房的?!眥30}

        更能呈現(xiàn)新加坡性的小說當屬《悠悠湖畔草》,小說中的三姐妹其實呈現(xiàn)出新加坡現(xiàn)代社會中的三類女性形象:大姐,主人公可欣相對穩(wěn)重謙遜、有情有義,且具中西兩方面的真才實學;二姐則相對熱情務(wù)實、兼具理性;三妹則講求享受、過于功利、開放不羈,作者當然是認同可欣??尚赖母星橄鄬Σㄕ郏鯌偈怯袐D之夫一凡,終于夭折;最終和高級公務(wù)員秦啟文訂婚,暗戀她的南大同學馬國平帶她去南大重游故地,聞聽其要和啟文結(jié)婚時過于愕然而出車禍而死,不明真相的報紙報道他們?yōu)榍閭H,引發(fā)了巨大社會壓力和親友譴責,步步高升的啟文決定扛住壓力繼續(xù)正娶可欣,但可欣卻拒絕了,彰顯出其獨特的性別意識和對愛的獨特理解,如人所論,“在她那里,一、男人不是可供女性乘涼的大樹;女性不是月亮,靠別人的光炫耀自己。二、相愛并不完全等于,也不能代替相互的理解和平等。三、愛情固然重要,但它可以不是終身的歸宿,更重要的是自身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只有它才是可靠,永遠的精神支柱?!眥31}

        《月季花》中的年輕寡婦月季和有婦之夫永權(quán)交往/同居10年,隱忍豁達、堅忍不拔,但終于看清這個男人的卑微面目(在經(jīng)濟不好時拿月季的積蓄去開店卻寫上自己老婆的名字),一氣之下去婚姻介紹所登記,最終有香港曾先生對她有興趣,二人惺惺相惜,終于結(jié)婚,正如她女兒的評價,“我自始至終也認為自己只有一個媽媽。我會活得像媽媽一樣堅強,而且發(fā)出絢爛的光彩!”{32}

        但不必多說,相當清醒和獨立的性別意識也會帶來疏離感,甚至是傷害。如孫愛玲自己所言,“既然如此,這世界沒有不被隔離的事。人隔離人,人隔離物,物隔離物,物隔離人,我們要做的往往就是把關(guān)系拉攏,因此人也就更累了?!眥33}這當然是籠統(tǒng)而言的,而對于女性來說,要保持獨立和清醒則更不容易?!跺羞b曲》中“我”到了婚姻注冊局里才決定不愿意嫁給吳哲仁,結(jié)果他的父母當場翻臉,母親大罵,父親打人,但“我”還是為了回到自我,“這幾個月來我覺得婚姻的制度、婚姻的繁瑣、婚姻的捆綁在壓著我,我不能呼吸,我除了嫁給吳哲仁之外,還看到自己要嫁給他的父母、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社會,我不愿意,因為我看不到我自己。可是現(xiàn)在,這一刻,我看到自己了,我回到我自己里面?!眥34}雖然實際上并不成熟的“我”也有一絲任性。但有了自由也會有副產(chǎn)品——寂寞,“自從我抗拒嫁給吳哲仁后,我的生命就得以自由,很多人以為我自由就好,就逍遙了,其實不然。自由伴隨的往往是寂寞,不知所措,天天像無主孤魂踱來踱去?!眥35}但最終還是要重新起航、建設(shè)自我,“我于是出國去了,到南半球去,一個能找到企鵝的地方。在那里,我又經(jīng)歷另一段人生旅程,我在尋找我自己的同時也努力建立我自己。”{36}類似的情節(jié)還出現(xiàn)在《原形》中,“我”決定不和一個天才基督徒結(jié)婚,他一方面勃然大怒,另一方面卻又雙膝下跪求“我”,他終于扯下了高才班的面具與光環(huán),“我”借此尋找到他的原形了,“我尋找到他的原形了,我是否還要尋找自己的原形呢?我當然要尋找,我喜歡我的原形,我也愛他的原形。至少我們現(xiàn)在無論在時間、在空間,在引力場上是一致的?!眥37}

        (二)性別實踐。《逍遙續(xù)曲》,若作為小說看待,大約是孫愛玲最難歸納和總結(jié)的一篇,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晦澀,因為此篇涉及的主題是兩種文化模式糅合下兩個具體個體的愛戀及思考,而且,這兩個層面都具有任意性或繁復性,所以孫愛玲無法確定,讀者們亦然。但其中涉及到的理論(與愛相關(guān))主要有:即使靈魂與對方和諧,但自己的身體未必與靈魂統(tǒng)一;感情很多,到底是為了與很多人戀愛也索取愛還是真心燃燒、把握現(xiàn)在?愛自己和愛他人的復雜關(guān)系是什么?一個人一生可以愛幾次?愛是現(xiàn)在,還是可以長遠存在?

        作為有關(guān)實踐,如前文所述,孫愛玲在其小說中很多時候提及了女性的相對獨立性,但同時亦有其成本/代價。同樣,我們也要考慮女性強勢之后的效果如何?她們在婚戀實踐中可有逸出的傾向?如何表現(xiàn)?

        《玉無緣》中的男主人公自小體弱多病,從小佩戴一塊玉辟邪,母親與姐姐從小對他管教甚嚴,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母親是個潑辣角色,偶有成功(如去要到一家人的居處,原本要排隊很久)并自以為是。她要求“我”讀理科而非感興趣和擅長的文科,會考一塌糊涂,最后去做圖書管理員,碰到了長于電腦的上級玉逍遙,她作風硬朗、率性坦誠,建議他取下那塊玉。他想取下,母親卻不同意,并說喜娟也不同意。作為之前被貶如今被接受的喜娟,曾經(jīng)想獻身于“我”,而“我”卻拒絕了,因為“我”看見了電腦(玉逍遙的象征)而清醒了,最終“我”在集體租游艇送別玉逍遙,找機會(在島邊一起游泳時)把第一次獻給了她,而對人生的理解又多了一重,“然而我清楚知道要擁有玉逍遙不是不可能的事。自從把玉拋掉了以后,這人間應(yīng)糾纏的關(guān)系,我似乎又明白了許多。說實在的,就算明天玉逍遙不再出現(xiàn),我的心還是踏實的?!眥38}雖然“我”和玉逍遙可能沒有結(jié)果/未來,但“我”依然本著本心去做。不難看出,被強勢女人管教的“我”終究在變得有獨立性之后而不愿意繼續(xù)接納她們的決定(如拒絕喜娟),但吊詭的是,他還是接受了另一種“強勢”的玉逍遙。

        如人所論,“孫愛玲小說的情愛模式較少單純的情欲性愛因素,這其中不僅積淀著兼及情理的東方文化內(nèi)核,也包含著孫愛玲將情愛首先是當作一種文化行為來把握的努力?!眥39}整體上講是如此,但孫愛玲對愛戀的態(tài)度亦有逸出性書寫,如可能的戀父情結(jié)或亂倫傾向?!读岘嚒分忻枋龀业碾p胞胎玲、瓏爭愛的故事,其中還不乏情欲乃至性愛元素。這其中尤其呈現(xiàn)了妹妹楚瓏對父親的情欲投射,如5歲時,“楚瓏心里不愿意,還是跟在爸爸后頭,看他趴在床上嗅著楚玲、吻她、搞弄她,她醒了,抱起她。她在他懷中揉著,磨得他衣服全縐了。楚瓏看著,靜靜地跟在后頭?!眥40}5歲的小姑娘在解讀父親對姐姐的逗弄時已經(jīng)帶上了情欲的色彩。10歲時,楚瓏沒有按照大人意志選擇藍色,而是選擇另一件原本分配給楚玲的粉紅色紗裙,被父母阻止,暴怒之下,她撕爛了它,結(jié)果父親“抓了衣服,要她穿上,然后隨手拿起桌上的相機替她拍了幾張照。那照片露出她一邊含苞待放的胸部?!眥41}她以粗暴的方式獲得了父親的粗暴和吊詭關(guān)注,被強行展示的身體中間也有欲望的宣泄和滿足感。22歲時,姐妹同乘一輛車因出車禍楚玲死去,楚瓏活著,她卻為了奪愛,違心宣布自己是楚玲,甚至和姐夫趙一夫發(fā)生了關(guān)系,趙一夫發(fā)現(xiàn)了異樣,楚瓏想做回自己卻不可能。結(jié)尾是,父親“每日還是到金鋪里當伙計,晚上到劇社里彈撥弦琴,如今新的箏由二十一弦改成二十五弦,能轉(zhuǎn)十二調(diào),他那按、顫、揉推的功夫已經(jīng)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時光在一弦一栓的彈撥中溜去。他常常想起楚玲在世的日子,教兩姐妹吹簫笛的情景?!眥42}父親與女兒間的曖昧意識依然存在,他的動作也有一些可以理解為色情的意味,如梁文福所言,“楚瓏姓楚,痛楚的楚。她自己沒有意識到,所有痛楚的根源,來自對父親的欲求?!眥43}

        《班布曲》則是呈現(xiàn)出“我”馬正宇和父親的馬來繼室——繼母阿伊莎以及名義妹妹們的可能亂倫,“其實前一晚我就想通了,管她什么繼母,管她們什么妹子,一律待她們?nèi)缗笥?,否則那種種曖昧的關(guān)系梗在心頭,如何相處下去,如何朝夕相對。基本上,許多事情,只要退一萬步想,只要把自己的關(guān)系脫離開,以客觀的態(tài)度去面對,事情就簡單多了?!眥44}可見在“我”內(nèi)心,這種潛意識是存在的。而當他們在同一個屋檐下相處,比如第一次吃飯時,就不乏曖昧氣息,而她們?nèi)齻€都喜歡“我”,甚至因為“我”爭風吃醋,母親嚴令大女兒必須把自己包裹整齊,而她自己在夜里幫“我”按摩時情不自禁,“她的臉枕在我背上”。{45}“我”最終以古蘭經(jīng)文贈送給繼母,讓她自重,而“我”也準備專心事業(yè),然后另娶華人女子。某種意義上說,這種亂倫傾向也反映出“我”既想回歸母體(中華文化),又對變異了的本地(文化)有東方主義(Orientalism){46}情欲化的沖動,更可能延續(xù)了父輩對繼母身體、才華及工作的占有欲望,這只有到“我”更成熟、強大和欲望升華或轉(zhuǎn)移后才能真正解決。

        三、立足本土:多元性

        從批判性的角度考察,新加坡的所謂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47}自有其膚淺之處,雖然說其源頭有中華文化、穆斯林文化、印度文化、西方文化等等,但實際上,由于4種官方語言日益變得過分工具性和淺顯化,加上諸多關(guān)于政治、宗教的官方限定,各種文化既相對膚淺,又各自獨立,并沒有在精英文化層面實現(xiàn)高度的融合(hybridity)與創(chuàng)造。但無論如何,新加坡性中存在多元性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身居這樣的生活境遇中,孫愛玲對此亦有不少思考。

        (一)宗教文化再現(xiàn)。從宗教信仰自由角度看,新加坡可謂是多元信仰的國家,無論儒釋道、基督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可以合法存在。這在孫愛玲小說中亦有呈現(xiàn),比如其代表作《幺七》中就有關(guān)于道教處理喪事的禮儀描寫,比如其中的超度儀式與操作,“到了最后一晚,是超度的時候,要用活雞血滴符燒拜,平時幺七都是用一片汽水鐵罐的蓋子,快手的把雞冠割下,讓雞血滴出來,可是這晚的主持道士,見幺七把鐵蓋掏出來,馬上一手按住他,輕叱:‘笨!用牙咬。幺七也不笨,馬上會意,一手抓牢雞翅膀,一手抓住雞冠,狠力一咬帶撕,只見那只大公雞,掙扎幾下,鮮血滴了出來,主持一手接過大公雞,把血滴在符上,幺七松了一口氣,只覺得牙床異常疼痛,手一抹,不得了,滿手是血,再一抹,一只門牙掉了下來,他還來不及回過神來,道士們已經(jīng)開始唱招魂曲,幺七含著一口血,連忙把一大把香遞給孝子孝孫們?!眥48}當然,這也是小人物幺七悲劇命運起伏的開端。而真正作為主題性的宗教書寫在孫愛玲小說中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1. 基督教的現(xiàn)代化嘗試。在作者看來,《天涼日影飛》首先是一篇愛情小說,又說,“這其中我也提出許多問題:如講臺荒涼、人們饑渴慕義、教會的繼承人問題、基督徒的生活目標、生活方式、異象、如何進深,許多許多,希望讀者在看一篇愛情小說的同時,也思考其他許多的教會問題?!眥49}但在我看來,這更是一篇以基督教為主題的小說,愛情不過是一個背景,小說中的主人公“我”(堯坤)和好友亞安都有感于當世教會傳教的不少問題,如刻板、無法吸引年輕人等等,后青年團契聚會邀請“我”前去演講,“我”以圣經(jīng)中的建筑為題演講,大獲成功,而女友皓星卻預感有事發(fā)生,舉出她想過奢侈生活,而和傳道人妻子的身分不吻合,而“我”回想自己的生活與信仰后,毅然決定要前往加拿大去攻讀神學,而皓星終于和“我”冷戰(zhàn)。“我”和友人亞安交談后決定堅守理念,并說服了父母。同時“我”也以玫瑰花戰(zhàn)術(shù)攻打皓星的心,二人見面后決定分手,而“我”力求上進,“等吧!等到天起風涼,日影飛去的時候,我將轉(zhuǎn)回,好像羚羊,在比特山上奔跑!”{50}

        《風茄放香的日子》則是續(xù)篇,寫馮亞安準備被派去上海參加建設(shè)新鎮(zhèn)的工作,他和女友漓淵商量此事,并將《圣經(jīng)》背景與建設(shè)意義結(jié)合起來,而且邀請女友到上海工作。而在加拿大攻讀神學的堯坤則到上海來看“我”,他們相談甚歡,一起參觀上海的古跡,也暢談今世中國與傳教問題。后來他們前去機場接漓淵時卻發(fā)現(xiàn)了皓星同來,然后他們一起游玩,皓星與堯坤和好,而堯坤卻呈現(xiàn)出神的眷顧跡象,“夕陽在他身體四圍,鑲成一幅金色光圈,煞是好看,我們?nèi)嗽谑?,這時刻被他的形象給吸引住了,那光潔無華的樣子,給人一種神圣的感覺,等他跳下來,我們才驚覺起來,神的仆人,叫人肅然起敬!”{51}堯坤也準備在中國傳教。某種意義上說,這篇小說中的愛情、上海(中國)、基督教三線并進,這其實也在思考宗教如何現(xiàn)代化、如何改善(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如何改變自身的諸多問題。

        2. 伊斯蘭教:誘惑與安撫。這種書寫尤其是以《班布曲》為代表,而其中的宗教——伊斯蘭教則發(fā)揮了巨大功能。其一是安葬父親的葬禮,“我站在一旁,看繼母阿伊莎(Aishas)替父親的遺體小凈,然后看長老用藍色棉布把父親的身體包裹起來,將他的臉朝著麥加的方向?!眥52}當然它也可以成為一種預言,比如主持的祈禱詞,“安拉!求你莫要取走我們因忍受他的亡故而獲得的報償,莫要令我們在他之后遭受痛苦的試煉?!眥53}而的確大家在隨后都經(jīng)歷了一種痛苦的試煉。

        其二,作為一種宗教文化,也成為繼母及妹妹們的文化支撐,這為她們的美麗和“異”增加了色彩,也增加了誘惑,“我望著繼母阿伊莎,她披上黑蓋頭,她低垂著頭,睫毛很長,覆蓋在白皙的臉上,據(jù)說她是穆圣其中一位妻子茱瓦瑞雅(Juwairiah)的后代”,“此刻兩人都安靜地坐著,披著白紗蓋頭,我清咳一聲,她們兩人同時望著我,兩人都有一對琥珀色的眼睛,不同的是莎琳娜雙眼水汪汪,濕漉漉的,象隨時會滴淚;那海雅蒂雙眼含笑,秋波解語?!眥54}

        如王列耀所言,“處在特定的背景之中,處在親情、愛情交織的空間,欲的膨脹、擴展,親人間的虐待,無不展示出人性由常到異,由善趨惡的死陰。芥川龍之介的森然,張愛玲的嚴酷,此時此刻,都充分滲透到孫愛玲的構(gòu)思與創(chuàng)意中?!眥55}此時,伊斯蘭教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其三,發(fā)揮規(guī)誡和安撫作用。爭風吃醋的媽媽以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來鎮(zhèn)壓長女莎琳娜,讓她穿寬闊的“巴著古弄”而且包頭,“那樣才使她的心靈不會軟弱,意志不致放蕩,人格不致于敗壞墮落,同時提醒自己保持圣潔完美的人格?!眥56}而“我”以古蘭經(jīng)文說服繼母,“我飛快跑出去,駕著車子回舊屋,進到屋里,我爬上床去,取下那幅經(jīng)文,看清楚,那是古蘭六章五十四節(jié)。我希望能用這經(jīng)文勸服阿伊莎?!眥57}最終如愿,而且“我”打算回歸華人身份。

        (二)本土色彩/事件/話語。毫無疑問,孫愛玲作品中是不乏本土書寫的,其中至少也可分成兩個層面,如相對顯而易見的本土色彩?!而P凰迷》中的有關(guān)九叔的背景鋪陳就是,“六七十年代,我們家的舊址是在大世界的對面,從我們家二樓的窗戶,可以望見大世界游樂場輝煌燦爛的燈火。摩天輪的轉(zhuǎn)動,木馬的旋回,鬼車坊的陰森,成了我們童年多采的夢境。”{58}當然屬于過去、頹廢/迷失的美好,一如被拋棄的傳統(tǒng)和強拆的建筑。而她在散文集《水晶集》中也不乏此類描寫,但往往呈現(xiàn)在她于不同地域、國家旅行時通過他者來強化的篇什中,比如中國,在廣州旅行時,《自豪》一文中寫道,“他們對自己土地的自豪和熱愛,是否值得我們學習?”{59}也可以在英國出現(xiàn),《大食會》中過圣誕時,有人問他們是否來自于香港,他們回答,“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然后老紳士說,“新加坡,美麗的地方,我在三十年前在那里當海軍。”{60}其他地域還包括澳洲、香港等,這也是孫愛玲通過他者確認自我的寫作實踐。

        相較而言,在孫愛玲的小說中,本土議題、事件乃至話語形構(gòu)具有更強的操作。小說《幺七》中對可悲可嘆可恨的底層小人物幺七的悲慘命運書寫相當?shù)湫?,如劉以鬯所言,“作者懂得怎樣將小說當作一種手段來反映現(xiàn)實,熟悉新加坡的人一定可以看出他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素材”。{61}作為底層,幺七的命運亦有起伏:因為超度時用牙咬雞冠時被硌掉鑲金的門牙,想去金店稱重卻又被嫌臟,回來甬道水盆清洗時卻又掉入水管內(nèi),經(jīng)人幫忙終于取出,換得400新幣,前去賭博先贏后輸。落魄中想去兼職才發(fā)現(xiàn)位置被頂替,而在太太不放心回來叮囑前已經(jīng)暴斃街頭,情節(jié)跌宕,但讓人倍覺辛酸,其起伏都難逃悲劇命運。除此以外,孫愛玲對轉(zhuǎn)型時空(尤其是1965年前)傳統(tǒng)人物的書寫亦渲染了新加坡色彩,同時呈現(xiàn)出相對獨特的空間感,如人所論,其“作品的地域感由空間感代替,以小喻大,動中窺變的審視風格逐漸形成。為了使作品具有時代性與地域特色,孫愛玲曾經(jīng)用畫連環(huán)卷的方式寫作短篇小說。每個短篇,似乎都象濃縮、簡化過的中、長篇。但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作者則將視點投向生活的一段橫截面,將時代的感興寄托于人物的某個凸面?!眥62}

        當然,孫愛玲亦不乏對當代議題的涉獵與描述,比如《悠悠湖畔草》中的南大背景,無論是可欣,還是暗戀她的馬國平都是南大畢業(yè)生,以及他們的求職不易(尤其是可欣),當然此文也部分涉及了公務(wù)員制度及工作狀況。而孫愛玲在散文集《水晶集》中亦有多篇涉及南大景物書寫,如《相思樹》中的相思樹,《木屐樂》中對男女穿木屐不同特點的描繪,《愛蓮說》則是有關(guān)中文系王叔岷教授及其愛蓮情結(jié)狀摹。

        更為凸顯的是其他議題。如生育議題。{63}在《上路》一文中有比較深切的反思,而這是孫愛玲立足1990年代對21世紀新加坡社會的預設(shè)和反思。當然原本抱單身主義的吳哲佳選擇與兒童漫畫師玉逍遙結(jié)婚生子,而好友蔣達華則堅持單身上路,“走吧!人生的路,好歹得走完它!”{64}孫愛玲其實亦有數(shù)篇小說涉及到新加坡的教育問題,如頗有問題的過早分流,所謂精英班/高才班與普通班的差別,甚至類似官方的家長也往往幫子女選擇“未來”。《偏差》中的吳哲仁是廠商會課程訓練局的當紅講師,教學認真、收入頗高,深受歡迎。其一對子女分屬兩種類型:女兒倩倩長于考試,但花錢大手大腳,兒子吳宇雖有天賦,但不善于考試,比如有關(guān)的新制度設(shè)計是這樣的,“二十年前,國家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一代,從世界各地聘請了許多專家來教育年輕的父母,我們依專家指示,一歲就送你們?nèi)⒓诱Z言課程,由專家訓練你們學說話,用聲音刺激法訓練聽覺,用圖片、顏色、燈光刺激視覺,用口型法教發(fā)音,你母親也一齊去訓練,天天在家教你們,費了許多心思。”{65}表面上和實際卻有差別,吳宇長于畫畫、構(gòu)思巧妙,喜歡電腦科技,甚至在學校里問倒了前來測試的所謂專家,他因此亦討厭刻板的新加坡課堂教學,準備退學,父母商量后終于同意,擔心他的未來,實際上吳宇有自己的專長,除了興趣畫畫,還想學習新科技——修理立體電視,且已經(jīng)開始函授學習。某種意義上說,尊重孩子的興趣,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才是教育的大道,否則很可能是偏執(zhí)的拔苗助長或削足適履。

        但整體而言,孫愛玲對本土議題的呈現(xiàn)并未達致高深的境界,至少并未達致本土視維{66}的高度,加上其創(chuàng)作手法相對樸素,一直使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創(chuàng)作,其書寫也就難免顯得相對簡單,乃至單一。她曾經(jīng)坦言,“一直很想寫長篇小說,就是寫不成。因為功力不夠,或者是能力未及,或是沒有耐性,或是生活閱歷不深,總之寫不出。”{67}這是一種坦誠,也是一個事實。從此角度看,她缺乏豐富的想象力、虛構(gòu)能力,也缺乏對宏大議題與結(jié)構(gòu)的游刃有余把握,因此其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突破性和創(chuàng)造力已至瓶頸。

        結(jié)語

        如果從新加坡性角度考察孫愛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在創(chuàng)作中呈現(xiàn)出對中華文化傳統(tǒng)移入新加坡時空并本土化的轉(zhuǎn)型中有相當出色的把握與再現(xiàn),她既設(shè)立了相關(guān)的時空轉(zhuǎn)換,又以具體載體,如戲曲、刺繡、蠟染、茶藝等加以呈現(xiàn)。同樣,她長于挖掘女性內(nèi)心的情感,反思其獨立性與疏離性,同時亦有逸出規(guī)范的性別實踐的考察。當然,作為新加坡人,孫愛玲亦有明顯的本土書寫,既在多元宗教文化上有獨特思考與嘗試,同時也抓住一些本土議題、事件與色彩進行渲染,較好地呈現(xiàn)出她心中的新加坡性。

        ① 孫愛玲:《為什么寫》,見《碧螺十里香》,新加坡勝友書局、新加坡文藝研究會1988年版,原文無頁碼。

        ② 這里的標題《斑布曲》,最早收入《碧螺十里香》時用名《班布曲》,而在收入《人也·女也》(2007)時用《斑布曲》,本文以早期版本為主。

        ③ 張傳芳:《東方文化的詩性觀照——孫愛玲的小說世界》,《華文文學》1998年第1期。

        ④ 有關(guān)論述可參廖建裕:《東南亞與華人族群研究》,新加坡青年書局2008年版。

        ⑤ 具體可參郭惠芬:《中國南來作者與新馬華文文學》,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林萬菁:《中國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響1927-1948》(修訂版),新加坡萬里書局1994年版等。

        ⑥ 孫愛玲:《心聲》,見《綠綠楊柳風》,新加坡:草根書室1988年版,第2頁。

        ⑦⑧⑨{16}{19}{21}{22}{23}{24}{25}{44}{45}{48}{52}{53}{54}{56}{57} 孫愛玲:《碧螺十里香》,新加坡勝友書局、新加坡文藝研究會1988年版,第1頁;第41頁;第21頁;第100頁;第44頁;第12頁;第24頁;第68頁;第76-77頁;第90頁;第73-74頁;第90頁;第46頁;第67頁;第69頁;第67-68頁;第87頁;第96頁。

        ⑩{11}{32}{50}{51}{64}{65} 孫愛玲:《玉魂扣》,新加坡:草根書室1990年版,第25頁;第26頁;第58頁;第121頁;第142頁;第72頁;第76頁。

        {12} 華人移民馬來亞的原因當然比較復雜,比如經(jīng)濟原因、政治動亂、自然災(zāi)害、中國政府移民政策的變化、從閩粵前往南洋的便利等等,可參楊松年:《戰(zhàn)前新馬文學所反映的華工生活》,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1986年版,第5-7頁。

        {13}{14}{15} 孫愛玲:《綠綠楊柳風》,新加坡:草根書室1988年版,第84-85頁;第87-88頁;第94頁。

        {17} 有關(guān)本土中國性的論述可參拙著:《“南洋”糾葛與本土中國性》,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8} 有關(guān)分析可參苗壯:《才子佳人小說史話》,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灣文史哲1998年版等。

        {20} 楊升橋:《傳統(tǒng)美德和藝術(shù)的芬芳——評孫愛玲的〈碧螺十里香〉》,《孫愛玲文集》,鷺江出版社1995年版,第234頁。

        {26} 張曦姍:《從花的意象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孫愛玲女性書寫探微》,《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2年第4期。

        {27} 除了各種運動對傳統(tǒng)的打擊較少以外,還有一種海外華人的文化補償意味,舉例而言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和魯迅對于儒家傳統(tǒng)的態(tài)度近乎迥異,而吊詭的是,林文慶也是留英學者,具體可參拙文:《林文慶與魯迅的多重糾葛及原因》,《四川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28} 流蘇:《一個女子跟七個男人的對晤》,孫愛玲:《人也·女也》,新加坡:八方文化創(chuàng)作室2007年版,第VI頁。

        {29} 梁文福:《讓每朵花的顏色明白起來》,孫愛玲:《人也·女也》,新加坡:八方文化創(chuàng)作室2007年版,第XIX頁。

        {30}{34}{35}{36}{37}{38}{40}{41}{42}{58} 孫愛玲:《獨白與對話》,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1年版,第94頁;第40頁;第53頁;第57頁;第112頁;第38頁;第5頁;第7頁;第14頁;第95頁。

        {31} 蘇菲:《孫愛玲小說中的女性世界》,孫愛玲:《玉魂扣》,新加坡:草根書室1988年版,第151頁。

        {33} 孫愛玲:《序——總是隔離》,孫愛玲:《獨白與對話》,新加坡文藝協(xié)會2001年版,第2頁。

        {39} 可參黃孟文、徐迺翔主編:《新加坡華文文學史初稿》,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八方文化企業(yè)公司2002年版,第293頁。

        {43} 梁文福:《讓每朵花的顏色明白起來》,孫愛玲:《人也·女也》,新加坡:八方文化創(chuàng)作室2007年版,第XVIII頁。

        {46} 毫無疑問,最經(jīng)典的論述可參Edward Said, Orientalism (USA: Vintage Books, 1978).

        {47} 有關(guān)這個概念的界定與梳理,可參KIRSTY KNIGHT,“What is multiculturalism?”, Griffith Working Papers in Pragmatic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 2(2008), pp.106-118.

        {49} 孫愛玲:《天涼日影飛·前言》,孫愛玲:《玉魂扣》,第94頁。

        {55} 王列耀:《一方是圣土,一方起波瀾——孫愛玲創(chuàng)作論》,《孫愛玲文集》,第228頁。

        {59}{60} 孫愛玲:《水晶集》,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65頁;第137頁。

        {61} 《一九八一/八二年第一屆金獅獎評審意見》,具體可參孫愛玲:《碧螺十里香》,第102頁。

        {62} 王列耀:《孫愛玲小說論二題》,《華文文學》1992年第2期。

        {63} 新加坡的生育問題的確日益嚴重,有關(guān)反思可參拙文:《當生育成為國事》,載2002年4月8日《聯(lián)合早報·言論》。

        {66} 具體可參拙著:《本土性的糾葛》,臺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版緒論。

        {67} 孫愛玲:《長篇小說》,見《水晶集》,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0版,第190頁。

        (責任編輯:徐瑛)

        Making It New and Old, in the Delicate Lion City:

        On the Singaporeanness of Works by Soon Ailing

        Zhu Chongke

        Abstract: When we examine Soon Ailing from the angle of Singapore, it is easy to find that she excels in mastering and rep resen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 it is moved into, and acclimatized in, the time and space of Singapore,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 she has not only established relevant shifts between time and space but has also made the representation with concrete object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 embroidery, batik and tea art. Similarly, she is skillful in excavating the inner feelings of the female, based on her thoughts of their independence and estrangement, while also conducting investigations into gendered practices that were off limits. But, of course, as a Singaporean, Soon Ailing obviously writes about her own native land, with her own unique thinking and trials on the multi-religious culture, and she is also able to dramatize the debates, events and colours of her land, the better to present the Singaporeanness in her heart.

        Keywords: Soon Ailing, Singaporeanness, nature of migration, multiplicity, native

        猜你喜歡
        本土多元性
        庫淑蘭剪紙藝術(shù)中的多元性探究
        造紙信息(2022年4期)2022-05-17 05:15:06
        “瑞獅壺”的藝術(shù)構(gòu)成與文化多元性分析
        山東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0
        從大衛(wèi)·貝利的時尚攝影看攝影藝術(shù)的多元性
        植根“本土” 找準“油脈” 提煉“鮮味”
        中國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圍
        淺議本土建筑文化的認同感
        “本土”背后的故事
        異域中的“本土”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與混雜性
        傳統(tǒng)中國畫重彩材料的多元性探究
        久久女人精品天堂av影院麻| 日本高清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2|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内永久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天天狠天天添日日拍| 一本大道色婷婷在线| 国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不打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a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日产久久福利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有码久久高清| 国产精品福利高清在线|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亚洲日韩av无码|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av|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懂色| 亚洲国产丝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网站| 日本久久久久| 中国少妇和黑人做爰视频| 凹凸世界视频a一二三| 国产亚洲精品色婷婷97久久久| 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 免费无码毛片一区二区app|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大屁股少妇一区二区无码|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乱码|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