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靜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關漢卿作品具有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兩個特點,但它們并不矛盾。一般都是通過現(xiàn)實主義描寫社會的黑暗,再通過浪漫主義出現(xiàn)大團圓式的結局,表達下層人民的美好愿望。他的代表作《竇娥冤》也不例外,前三折催人淚下的情節(jié)被人稱為元曲悲劇的典范,在第四折中實現(xiàn)了大團圓。對于第四折,有人認為破壞了文章的悲劇效果,實際上作者在最后一折大團圓的結局中也寄寓了諷刺意味。
首先,竇娥實現(xiàn)平反的關鍵人物是竇娥的鬼魂。在含冤被殺的三年里,雖然竇娥死前立的誓言都實現(xiàn)了,但現(xiàn)實生活中仍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她喊冤。所以,竇娥只得自救。竇天章看到竇娥案件時,說到“我才看頭一宗文卷,就與老夫同姓,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這是問結了的文書,不看他罷。”①于是,竇娥再次失去了他救的機會,只得再次登場,反復將自己的卷宗放在上面想引起竇天章的注意。更諷刺的是,竇天章明知道自己的女兒是被冤枉的卻找不到證據(jù),只能在判案時默默地祈禱:“我那屈死的兒,這一節(jié)是緊要公案,你不自來折辯,怎得一個明白,你如今冤魂卻在哪里?”②在竇娥鬼魂登場后,她的冤屈才被徹底洗刷了。案件在竇娥生前得不到公正的處理,死后平反需要自己上場,平反后得到最好的結局是超度后早登極樂,真是諷刺。竇娥冤案的產(chǎn)生和自救諷刺了元朝時期暴政橫行的現(xiàn)實。據(jù)《元史》記載:“至元二十六年,時相桑哥專政,法令苛急,四方騷動?!雹邸爸猎四?,建寧路總管馬謀,因捕盜延及平民,致死者多;又劫掠人財,迫通婦女,受民財積百五十錠?!雹苓@則材料說明了元代政治混亂、暴政橫行,社會發(fā)生了眾多冤假錯案。同時也說明了元朝不止一個“竇娥”冤,而是有成千上萬個竇娥冤。面對這樣的社會,單單指望他救是不可能的,只能努力實現(xiàn)自救。
竇娥的平反僅僅依靠自救是不夠的,還需有現(xiàn)實社會的力量。于是作者把目光放在了竇娥的生父竇天章的身上。竇天章是一位窮苦儒生,后憑借自己清廉的作風終于位居高官。但就是這位清官,在審案時仍三番五次出現(xiàn)問題。首先是他辦案時的疏忽??吹礁]娥的案件時,他認為“不看也罷”。在文章中作者強調(diào)過竇天章是一位廉能清正、節(jié)操堅剛的好官,然而在重審案件時仍然不謹慎,若不是竇娥的鬼魂三番兩次地提醒,恐怕竇娥的冤屈又被無視了。這個細節(jié)諷刺了元代官員的無能懶惰、辦事不嚴謹?shù)葐栴}。正如《元史》所錄“大德七年,朝廷鑒于社會景況之日趨惡劣,‘罷贓污官吏凡一萬八千四百七十三人,贓四萬五千八百六十五錠,審冤獄五千一百七十六事。’”⑤其次是竇天章和竇娥的關系,竇娥的冤屈由自己的親父親洗刷,表現(xiàn)了作者對當時官府的不信任。在貪污腐敗的官府系統(tǒng)中,竇娥作為一個正直貧困的弱女子想要平反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者安排了竇天章來處理竇娥的冤案,增加了平反的可能性。竇娥案件的平反歸功于自己父親手中的權力,這無疑是作者洞察社會后,留下的無奈之筆。最后,在父女相認時,竇天章認為竇娥是殺人犯便不顧父女情意,大聲咒罵:“我竇家三輩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沒祖宗世德,又連累我的清名。你快與我細吐真情,不要虛言支對,若說的有半厘差錯,牒發(fā)你城隍祠內(nèi),著你永世不得人身,罰在陰山,永為餓鬼。”⑥這是一位父親面對分離十六年剛剛相認的女兒說出的話。在竇天章和竇娥相認時,作為父親第一時間不是喜極而泣或是為竇娥之死感到痛苦,而是大聲地質(zhì)問竇娥,急于撇清關系,害怕影響到自己的仕途。這是功名利祿對人性的抹殺。因為在元代存在“十儒九丐”的現(xiàn)象,科舉制度的取消使得儒生們仕途之路變得更加艱難。儒生們開始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對于來之不易的機會異常珍惜。所以,一旦仕途之路有所阻礙便坐立不安、破口大罵。
《竇娥冤》大團圓的結局滿足了觀眾的心理,同時也暴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竇娥的冤案憑借自己鬼魂的自救與父親竇天章的協(xié)助得到了平反,諷刺了元代官員的腐敗無能、政治的黑暗以及功名利祿對人性的抹殺。關漢卿在滿足觀眾的同時,不忘本心寄寓時事,真不愧為元曲四大家之首。
注釋:
①徐征等.全元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88 頁.
②徐征等.全元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93 頁.
③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6 年.第4016 頁.
④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6 年.第4042 頁.
⑤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76 年.第456 頁.
⑥徐征等.全元曲[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9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