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戎
(蚌埠高新實驗學校 安徽 蚌埠 233000)
美育即審美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創(chuàng)造美。美育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各個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廣義的美育指的是各個學科中所滲透的美的教育,所有能夠帶來美的體驗的教育都可以算在美育的范疇中。狹義的美育指的是借助于藝術學科展開的美的教育,認為藝術學科更能夠帶給學生美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對美的追求。如音樂學科,通過系統(tǒng)的音樂課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知美、欣賞美、締造美,具備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形成美的素養(yǎng),養(yǎng)成美的品格,讓學生在美的感召下獲得身心健康發(fā)展。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它的產生和發(fā)展?jié)B透著人們對美的能動創(chuàng)造。音樂美育是借助音樂藝術的形式和內容對學生展開審美教育,讓音樂既能“悅耳”,更能“悅心”。讓學生聆聽跟其成長階段相適應的音樂,逐步感知音樂的意蘊美、情境美、曲調美、配樂美等,從而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和獨特的審美感受。
音樂的審美教育必須要通過具體的音樂感受和音樂體驗活動來獲得,而音樂游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在音樂的世界,更好地感知音樂的點滴細節(jié)。通過音樂游戲可以讓音樂的基礎知識更加具象化,讓學生的音樂體驗更加豐富,美的感受更加細膩。在初中音樂課堂引入音樂游戲,能夠讓音樂的“玩”與音樂的“美”得到完美結合,讓音樂作用于學生的情感世界,從而影響學生的審美觀與世界觀,最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初中音樂教師是音樂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想更好地發(fā)揮音樂的美育功能,就要善于借助音樂游戲營造美育的氛圍,音樂的學唱、欣賞、創(chuàng)作都應該圍繞著美的主題來展開,讓學生通過游戲感知音樂的內涵,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為學生未來的音樂創(chuàng)造打下堅實的基礎。音樂的類型是多樣化的,它們蘊含著不同的美感。有的音樂是雄渾高亢的,而有的音樂美是細膩柔美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音樂的美感,可以采取比對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對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比較,從而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在教學完雄渾音樂和細膩音樂的特點后,可以開展一些音樂游戲,如利用多媒體設備隨機播放兩種類型的音樂,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將不同的音樂歸類到相應的音樂風格中,讓學生在快樂自由的音樂氛圍中,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音樂既是聽的藝術,更是唱的藝術。如果初中音樂教學只停留在聽的階段,那么美的教育是淺顯的,只有能聽懂美、歌唱美,才能讓音樂美育真正實現。在音樂教學中,歌唱可以進一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得到顯著提升,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可以借助以唱為主的游戲來進行美育的有效滲透。例如在進行《雪絨花》的教學時,課程教學完畢后可以組織學生以男女合唱的方式來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新演繹,或者是采取多聲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多樣化的合唱方式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不僅能夠感受到歌曲獨特的美感,還能夠感受到合唱的藝術魅力。
音樂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門類,生活中的音樂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無處不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生活中的音樂元素隨處可見,因此,音樂教師要進一步擴寬音樂美育的范疇,結合課外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接觸更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讓音樂美育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布置搜集經典古裝電視劇配樂、整理紅歌集等任務,讓學生對某一個門類的音樂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讓學生主動去接觸、去學習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從而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眼界,通過實踐活動讓音樂之美植根于學生心中。
新時期初中音樂教學呈現出新的特點,面臨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zhàn)。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初中音樂學科除了要完成基本的音樂技能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而借助音樂游戲實現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是不能忽視的。通過音樂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其音樂鑒賞力,提升其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實現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