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萍
黃黃今年已經(jīng)3歲了,特別愛黏媽媽,吃喝玩樂都要有媽媽陪伴,跟媽媽分開就會哭。爸爸也想跟黃黃玩耍,但黃黃就要媽媽,折騰得媽媽沒有一點自主空間,感覺很是心累。一想到將來上幼兒園,爸爸媽媽更是心急如焚。黃黃究竟是怎么了?
寶寶黏人其實是對主要照顧者的依戀,而這種依戀對于寶寶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可以說,寶寶在嬰兒時期是否跟媽媽形成良好的依戀關(guān)系,直接影響到寶寶的情緒情感、社會性行為、性格特征和對人際交往基本態(tài)度的形成等。
1歲半之前,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都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在這個階段,如果寶寶能夠得到充分的愛護,日常的哭鬧、喜悅等情緒能夠得到父母的熱情回應(yīng),就能獲得安全感。這會讓寶寶擁有更多的勇氣,愿意探索新事物,敢于和陌生人溝通。
孩子出生后,心理上依然覺得跟媽媽是一體的,是共生的關(guān)系。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擺脫父母的束縛,獨自進行活動。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度過第一叛逆期時出現(xiàn)了延遲的表現(xiàn),也就是拒絕分離。這種現(xiàn)象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黏人。
家長一定要清楚的是,孩子不是黏媽媽,而是渴求安定的感覺。這種安定的感覺會傳遞給孩子一種認知:“媽媽跟我是一體的,我是被媽媽需要的,我是可以被愛的。”
如果在0~3歲這個階段,各種因素打破了孩子內(nèi)在的安定感,會怎么樣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原始自我認知:“我是不被喜歡的,我是被拋棄的?!边@種被拋棄感會一直伴隨著孩子,進而導致孩子的自卑感和無助感。久而久之,這些感覺會逐漸讓孩子成為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
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并能從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嬰幼兒一出生便開始學習與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人,即媽媽建立聯(lián)結(jié)。媽媽不僅滿足其生存需要,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 恒河猴實驗”,對于父母養(yǎng)育孩子有著重要的啟示——父母對孩子的養(yǎng)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生理需要的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并能從父母那里得到安全感。
孩子是如此渴望與母親的聯(lián)結(jié),就像3歲的黃黃那樣,難以接受與母親的分離。黃黃的黏人本質(zhì)上是渴望母親的存在,帶給他安定和認可。
親密力,即發(fā)展和維持親密關(guān)系的能力,包括戀愛中的親密關(guān)系,也包括朋友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師生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等。愛情就是一種最常見的親密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指出,孩子早年與父母建立的親密關(guān)系,其實是孩子未來愛情的模板。
孩子與所有親密對象互動的能力與模式,都是從早年與父母的親子互動過程中學來的。所以,如果想要孩子未來擁有親密的愛情和友情,那就抓住孩子0~3歲的機會,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下點功夫吧。
親密力有兩個維度, 一個是吸引性,即雙方相互吸引的傾向;另一種是排斥性,即排斥對方的表現(xiàn),心理學還稱為“界限感”。所謂孩子黏人,就是孩子的吸引性對上了媽媽的排斥性,矛盾才隨之而來。這其實是很好的機會,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處理孩子的黏人情況,來達到訓練孩子親密力的目的。
孩子黏人的模式有三種:安全型依戀、回避型依戀和反抗型依戀。
安全型:約占70%
的寶寶很愉快地玩。當陌生人進入時,他們有點警惕。但繼續(xù)玩,無煩躁不安表現(xiàn)。當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他們停止了玩,并試圖找到母親,有時甚至哭。當母親回來時,他們顯得比以前同母親更親熱。當再次把他們留給陌生人時,寶寶很容易被安慰。
回避型:約占20%。
這個類型的寶寶容易跟陌生人相處,容易適應(yīng)陌生環(huán)境,在與母親剛分離時并不難過。但獨自在陌生環(huán)境中呆一段時間后會感到焦慮,不過很容易從陌生人那里獲得安慰。當分離后再見到母親時,通常對母親采取回避態(tài)度。
反抗型:約占10%
這個類型的寶寶顯出很高的分離焦慮。同母親分離后,他們感到強烈不安。當再次同母親團聚時,他們一方面試圖主動接近母親,一方面又對來自母親的安慰進行反抗。
三種類型的依戀并無好壞之分,也不是父母做錯了才出現(xiàn)這些不安型的依戀,可能更多是受到基因遺傳的先天影響。
父母都要時刻謹記:互動的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對孩子行為的回應(yīng),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父母情緒穩(wěn)定,才能帶給孩子更安定的感覺。
第一招:接納并回應(yīng)孩子的感受。
對于孩子的黏人,父母要做出積極的反饋。
第二招:只滿足一半,跟孩子進行博弈。
對于孩子的要求給予有限滿足,可以先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溝通。
第三招:增加孩子與爸爸的互動,把黏性轉(zhuǎn)移。
父親的參與對于孩子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有著重要的意義。
第四招:鼓勵孩子變得越來越獨立自主。
建立“獨立筆記本”,對于孩子表現(xiàn)獨立自主的時候添加小旗。累計到一定數(shù)目,給與孩子實物獎勵或滿足孩子一個愿望。
知道孩子黏人的真相后,父母請做到,高質(zhì)量地陪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