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丹 陳自然 鄧瓊 孫昊 曾毓 李平
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若缺少有效控制,可導致心臟、腎臟等病變,繼而影響其生活質量[1-2]。而疾病的正確認知以及治療依從性對血糖、血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自我調節(jié)理論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基本過程,表現了人的認知對行為的多種影響。有報道稱自我調節(jié)理論護理方案能顯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感知及服藥依從性[4]。為幫助患者確切掌握疾病相關防治知識,提高其自我護理的能力,改善生活水平,筆者選取深圳市2所醫(yī)院和1所社康中心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12例,分別應用常規(guī)護理和基于自我調節(jié)理論的護理實施干預,比較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2月深圳市2所醫(yī)院和1所社康中心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112例,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糖尿病診斷標準[5];神智清醒,能配合本次健康教育研究開展的內容;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人員流動性較強,無法配合定時隨訪者;存在嚴重精神疾病無法配合健康教育;存在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隨機將患者等分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37例,女19例;年齡37~64歲,平均年齡(55.32±7.63)歲。對照組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6.27±6.8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guī)護理:健康教育,觀察病情,完善檢查,遵醫(yī)囑完成相關治療,每天遵醫(yī)囑定時檢測血壓及血糖水平,根據情況實施必要的心理疏導。
1.2.2 觀察組 在自我調節(jié)理論指導下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1)自我觀察。結合患者臨床資料,通過調查和了解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疾病認知水平、遵醫(yī)囑及飲食習慣等情況,對患者實施指導,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相關的知識、檢查治療方法及自我護理知識,并且積極進行溝通和交流,以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引導其掌握自我觀察技能,以提升治療依從性。(2)自我判斷。向患者發(fā)放相關健康手冊,指導其自我觀察飲食、運動、服藥情況是否符合健康手冊內容,監(jiān)測血壓血糖水平,對照健康教育內容,自我判斷是否達到血壓血糖控制標準,判斷自我行為是否符合治療要求。然后根據判斷結果進行調整,逐步調整自己的行為,直到達到血壓血糖控制目標。(3)自我反應。結合患者病情,制定相應的體育鍛煉方法,引導患者自我監(jiān)督長期鍛煉,但要注意做到循序漸進。指導患者掌握相應的自我干預措施,例如每天堅持15~30 min溫水泡腳,選用柔軟透氣的鞋子,以免腳部受傷;對患者技術進行示范性胰島素注射,且讓其掌握注射單位、注射時間以及更換部位等相關知識;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到若注射胰島素后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糖情況要立即處理,指導患者家屬學會測量血糖和血壓,以此判定自身血糖血壓控制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認知情況 觀察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兩組對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認知情況。分為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定期復診、用藥規(guī)范4項,每項滿分10分,分數越高認知情況越好。
1.3.2 服藥依從性 采用MMAS-8服藥依從性量表評價患兒服藥依從性,共有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6分為依從性低,6~7分為依從性中等,8分為依從性高。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干預前后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認知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高血壓糖尿病防治知識認知情況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服藥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均存在病程長問題,僅依靠住院期間治療,不僅醫(yī)療費用高,還因衛(wèi)生人力資源限制,難以對病癥實施完全控制[6]。高血壓、糖尿病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日常生活缺乏合理作息并伴隨其他不健康行為所致,一旦病發(fā)無法完全根治,僅能控制,因此提高高血壓糖尿病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才能讓社區(qū)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良好管理得以實現,做到對疾病控制[7]?;颊邔χR接受能力與興趣、對高血壓糖尿病疾病防治知識掌握程度,都將對疾病控制產生影響[8]。
自我調節(jié)理論包括自我觀察、自我判斷和自我反應三個基本過程[9]。自我調節(jié)理論是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最重要的轉折點,表現了人的認知對行為的多種影響。自我調節(jié)理論反映人的認知和情感對行為的影響[10]。班杜拉是認知理論之父,是自我調節(jié)理論的提出者,他認為人通過語言與非語言形式獲得自我調節(jié)能力,個體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及結果,可以學到復雜的行為。通過自我調節(jié)積極思考,可不斷加強認知[11]。所以,重視自我調節(jié)能力,對提高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均具有重要的意義。自我調節(jié)理論充分發(fā)揮了患者的主動能動性,醫(yī)護工作者通過健康教育,向患者傳遞健康的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以及正確的用藥治療方法,患者根據接收到的信息,對自我生活習慣、藥物治療等進行觀察,判斷飲食、運動是否符合健康教育內容,藥物治療是否規(guī)范,血壓血糖控制結果是否滿意,然后根據判斷結果再進行自我行為調整,直到達到血壓血糖控制目標為止。在自我調整過程中,醫(yī)護人員也會及時給予溝通,給患者以鼓勵,增加信心。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來講,外在的幫助以及支持知識能夠為自我護理提供一定的支持,但是無法徹底取代自我護理,因此自我護理在患者護理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我們將自我調節(jié)理論應用于臨床護理中,通過對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影響可提高治療依從性,并取得顯著效果。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能夠顯著提高對慢病的自我管理,提高治療依從性。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后,相應的運動訓練、飲食控制、藥物服用等干預措施的效果會有效提高,從而提高治療依從性,改善預后[12]。由此可見,自我護理理論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慢性疾病護理中具有無限潛力和實用性,對于患者來講在自我護理理論應用下,能夠引導和幫助患者調節(jié)和轉變自身不良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行為。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基于自我調節(jié)理論的護理,有效改善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服藥依從性,利于對疾病控制,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