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寧縣藕塘小學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介紹是整節(jié)課的開始。課堂介紹的方法有很多,如,游戲介紹法、新舊介紹法、快速介紹法、故事介紹法等。游戲導入法是通過制作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將新內容導入舊內容的方法是通過復習鞏固上節(jié)課的知識,來導入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逐步學習數學知識。導論法是在開課的時候,直接告訴學生教學的重點,從而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故事導入法可以增加數學課的趣味性,使學生可以開發(fā)想象的空間,自然地進入課堂,達到最佳的聆聽狀態(tài)。本文主要探討數字故事在導入和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和效果。
在小學二年級學習“100 以內的加減法”時,課程臨近結束時,老師可以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數學故事:小明同學跑步的速度非??欤艑W后,他想要從學校跑回自己家。途中50 米路過一個文具店,于是他停下來買了一塊橡皮。突然發(fā)現自己的筆跑丟了一支。于是,他又往學校方向跑,退回到了10 米左右的位置上,終于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橡皮。現在問:現在他還剩下多少米,才能到達自己的家?小明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老師用他生活中的小故事進行介紹,激發(fā)了小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頓時,教室就變得異常地活躍起來。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引用數字故事來引入新的課堂內容,還可以通過使用數字故事來復習所學知識,從而,鞏固所學知識,及時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三年級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講數字故事,復習加減乘除的順序。眾所周知,花果山水簾洞有許多孫悟空的徒弟。有一次,孫悟空回到他的家鄉(xiāng)去看猴子們。它們知道了這個消息,為猴王舉行了歡迎儀式。首批進行“人類金字塔”表演的猴子有16 只。第二個節(jié)目是“獅子滾繡球花”。已知每只“獅子”需要8 只猴子表演,每只“繡球花”需要1 只猴子表演。有四個“獅子”和兩個“繡球花”。第三個節(jié)目是小合唱。共有240 只猴子參加合唱。有多少只猴子在表演?用孫悟空返鄉(xiāng)的故事,引導學生復習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的運算順序。這讓學生們覺得學習數學并不無聊,他們都很喜歡孫悟空的形象。在整個復習操作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很高,會把復雜的知識變成簡單的故事,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能更深刻地記住和理解知識點。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教師要經常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數字故事,向學生提問,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幫助他們鞏固知識。一個是矩形的周長。先告訴學生們小豬最近長胖了。每天早上,豬爸爸帶著小豬來到這個長方形的操場上跑步。小豬一分鐘跑300 米,它跑15 分鐘,小豬一圈跑4 分鐘,問它爸爸總共跑了多少米?通過設置問題,學生可以從故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簡單地計算周長,算出總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課上,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學習。因此,在課程結束時,老師只給學生布置一個數字故事題。例如,當向他們解釋“幾個部分”時,讓學生們自己分一塊蛋糕。讓學生試想去參觀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各地的門票不同,但成人全票相同,學生半價。如果你一天游覽三個地方,動物園成人20 元,植物園學生5 元,博物館成人30 元。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課后練習自己創(chuàng)作數字故事。不管數學問題有多枯燥、多困難,學生們都會用有趣的故事編出來,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地計算出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總之,科學地利用數字資源,是輔助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它給數學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效率。數字資源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活力,是師生的好朋友。改變了傳統(tǒng)死板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高聲叫嚷、學生無精打采、缺乏活力的課堂形式,改變了學習枯燥、效率低下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課堂不能完全被數字資源所控制。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是最主要的,但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學方法意味著所有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研究并且使用,才能真正使高效課堂開展獲得成效,將數字故事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是十分必要的,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邊聽數字故事邊用數學知識回答問題,孩子的學習效果也很好。因此,我們應該合理利用數字故事的優(yōu)勢整合教學內容,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拓展他們的思維,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和有趣的學習氛圍,使數學課更有效率。讓“實踐”與“效率”攜手并進,讓“智慧”與“趣味”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