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長市十八集小學 安徽 天長 239303
引言:閱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手段,想要掌握并且靈活運用一門語言,進行大量的閱讀就是最基本的前提。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的教,學生的閱讀被教師替代,學生沒有親自參與閱讀過程,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閱讀體驗,這種閱讀模式無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差異化。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與成人的思維必然不同,而且相同年齡的孩子由于成長環(huán)境不同,他們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巨大差異。所以,學生必須親身參與閱讀,才會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教師代替學生的閱讀過程,這樣的教學模式,扼殺了孩子們的個性,對孩子的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但是,從現(xiàn)實情況看,大多數(shù)教師都沒有把個性化閱讀運用到語文日常教學活動中,把自己讀文章的感受灌輸給學生,學生只進行機械化的記憶。如何正確的開展個性化閱讀,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這是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孩子對于教師只有絕對的服從,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進行個性化閱讀的。而新課程標準要求,現(xiàn)代課堂是開放的、活潑的;師生關系是民主的。只有在自由、平等的課堂氛圍下,學生才不會感到壓抑,才會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個性化閱讀才能有效展開。我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教師講,他們認真聽的學習模式;教師也習慣填鴨式的教學,在課堂上習慣性的成為權威,并且目前我國評價學生方式比較單一,分數(shù)是我們最看重的,所以即使學生對某篇文章有獨特的看法,也會被所謂的標準答案所覆蓋,這樣的教學模式和這樣的課堂氛圍已經把學生剛剛萌芽的個性扼殺在搖籃里。因此,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進行文章閱讀時,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言的環(huán)境,不為孩子們設置標準答案,限制他們的思維,讓孩子明白閱讀的本質,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人們在閱讀時,不自覺的會把自己的情感帶入文本中,遇到和自己生活相似的情節(jié),會引起人們極大的共鳴,因此,由于每個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不同、經歷不同,閱讀相同的文章也會有不同的感受,而且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也會有差別,人們總是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這也體現(xiàn)出孩子們的個性差異。所以,教師要把閱讀的選擇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把結果、結論、體會直接告訴了學生,忽略了閱讀過程,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價值觀是在閱讀過程中慢慢鍛煉和形成的,所以這種教學模式屬于本末倒置,而個性化閱讀糾正了這個錯誤。個性化閱讀是把文章和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完全沉靜在閱讀中,仔細品味語言的精妙,認真揣摩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讓他們與自己的生活所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品味文字的奧妙。例如,教師在進行《我的油布傘》教學時,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愛,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孩子們利用今天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課后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有關父愛和母愛的文章進行閱讀,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明天在課堂上一起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在個性化閱讀的課堂中,我們常常會聽到老師說:“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分享?!钡仍捳Z。
想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教師改變死板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建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當學生表達出不一樣的獨特觀點,教師不能直接給予否定。教師在提問時,所提的問題不能針對性太強,多提一些可以引發(fā)思考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從多個維度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討論,讓孩子們在討論中完善自己的思維,并且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追問,以便于學生更好的打開自己的思路,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思辨性,還可以使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得到極大的提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個性化閱讀不是盲目閱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網絡信息充斥著學生的生活,網絡信息良莠不齊,所以,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篩選,并且,語文教材才是我們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依據(jù),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不能脫離語文課本,無論選擇怎樣的閱讀方式,最終還是要回到我們的教學目標上。另外,由于三年級小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能力有限,閱讀材料的選擇不能過于寬泛,要符合三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要在正確的價值體系內,一旦出現(xiàn)偏離現(xiàn)象,教師要及時糾正,不能為了倡導個性而任其發(fā)展。
個性化閱讀需要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個別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而濫用多媒體或無線拉長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個別教師太頻繁的使用提問這個教學手段,而問題太瑣碎,完全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這種提問就屬于無效提問。而有些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則一帶而過,比如,教師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不夠,或者只考慮到成績較好的學生,忽略了部分后進生。個別教師的課件太花哨,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件上,無法靜下心來閱讀文本。有時教師不注意引導,導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太強而脫離了文本,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
綜上所述,想要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幫助,讓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在閱讀中感悟人生,樹立爭取的價值觀,完善學生的人格,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