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摘 ?要:本文探討公體教學對改善大學生心肺耐力與身體成分的重要價值,為公體教學在高校普遍開展提供參考。方法:本實驗選取64名大學生(每個年級8名男生、8名女生)為受試者,運用意大利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測試儀器測定最大攝氧量。實驗所測得的4個年級數(shù)據(jù)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結果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
關鍵詞:公體教學 ?大學生 ?心肺耐力 ?最大攝氧量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9(a)-0024-0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valu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improving cardiopulmonary endurance and body compos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In this experiment, 64 college students (8 boys and 8 girls in each grade)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maximal oxygen uptake was measured by Italian COSMED Quark PFT ERGO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strument. SPSS 20.0 statistical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four grades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 P<0.05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P<0.01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results were expressed as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
Key Words: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Maximum oxygen uptake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在劇烈的學業(yè)、就業(yè)壓力和不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的影響下,中國大學生靜態(tài)生活方式的增多與體力活動時間的減少,使得整體體質健康水平每況愈下[1]。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2]要求學校應重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重要性。
隨著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公共體育教學(簡稱“公體教學”)已成為中國普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3]。這種教學模式更能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為實現(xiàn)健康第一的目標更好地服務,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與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若心肺耐力水平降低,患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危險性顯著增加[4];提高心肺耐力水平,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效率,還可以降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代謝疾病等疾病的發(fā)病率,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5]。
心肺耐力可用最大攝氧量這一指標測得,因此本文以最大攝氧量來反映心肺耐力的情況。沈文清等在研究中證明低心肺水平大學生經過4周60%最大攝氧量跑臺訓練后,受試者的相對最大攝氧量、絕對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速度及每分通氣量均高于訓練前[6]。
通過本次實驗探究大學生心肺耐力與公體教學之間的關系,了解大學生的心肺耐力現(xiàn)狀,通過對受試者進行測試,分析4個年級的實驗數(shù)據(jù),對不同組別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討論公體教學對大學生心肺耐力產生的影響,為公體教學在我國普通高校的普遍開展提供理論支持。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西安工業(yè)大學普通大學生64名,其中每個年級8名男受試者與8名女受試者;在實驗開始前對受試者進行詳細詢問,排除病理性肥胖與急病后體力還沒有恢復的,心、肺等主要臟器有疾病的,近期(1年)患有代謝性疾病與浮腫的以及身體殘疾、肢體畸形的同學;通過在校園QQ群、微信群以及百度貼吧招募自愿參加跑臺實驗的受試者,讓受試者詳細閱讀運動安全問卷與知情同意書并簽署。繪制受試者基本信息表,其中主要包括姓名、性別、身高、年齡、院系、年級、鍛煉習慣、聯(lián)系方式、運動疾病歷史等。
1.2 研究方法
1.2.1 專家訪談法
對公體教學時間與模式、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儀器的調試和使用,與體育教學科研第一線的教師進行咨詢和訪談,以便了解正確的實驗操作,獲得權威的理論觀點。
公體教學在4個年級的開展時間為:(1)大一已進行了2個學期的公體教學課程。(2)大二已進行了4個學期的公體教學課程。(3)大三已進行了4個學期的公體教學課程,2個學期的休息時間。(4)大四已進行了4個學期的公體教學課程、4個學期的休息時間。
1.2.2 實驗測試法
測量方法如下。
最大攝氧量測量:采用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測試儀器。方法選用跑臺測試法:受試者在跑臺上以特定的運動負荷完成測試的方法。跑臺測試法有2種遞增運動負荷的方式,一種是增加坡度,另一種是增加跑速[7]。本次實驗選用的是Bruce-Q方案[7],其具體方法是讓受試者在運動過程中用特制的呼吸面罩使受試者正常吸入空氣,而將呼出氣體直接輸入到氣體分析儀內進行氣體分析,氣體分析儀根據(jù)呼出氣中的氧含量計算出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詳見表1。
遞增負荷測試過程中盡量鼓勵受試者進行運動,當受試者滿足下列條件即可終止測試:(1)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220-年齡/min),或者心率進入平臺,不增長或出現(xiàn)下降;(2)呼吸商達到或長期處于1.15左右;(3)攝氧量出現(xiàn)平臺,持續(xù)運動不增長或出現(xiàn)下降;(4)當受試者出現(xiàn)呼吸加重、身體搖晃、意識不清等狀況時立即終止測試;(5)受試者主觀達到最大能力,無法繼續(xù)堅持測試[8]。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文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在分析前,對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正態(tài)分布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對4個年級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男女生的數(shù)據(jù)分析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以P<0.01為非常顯著性差異,統(tǒng)計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公體教學對4個年級的最大攝氧量影響的結果分析
通過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測試儀器對受試者進行最大攝氧量的測量,由表2可知,進行了4個學期的公體教學課程與4個學期休息時間的大四年級的最大攝氧量最低,進行了2個學期公體教學的大一年級與進行了4個學期的公體教學、2個學期休息時間的大三年級的最大攝氧量稍高,進行了4個學期公體教學的大二年級的最大攝氧量最高。經過SPSS 20.0單因素方差分析,大四年級的男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與大一和大二年級男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有顯著性差異(P<
0.05),大四年級女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與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級女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有顯著性差異(P<
0.05),說明公體教學對大一和大二年級男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有明顯改善,大一和大二年級及大三年級女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有明顯改善。
2.2 公體教學對男女大學生最大攝氧量影響的結果分析
表3顯示,男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要高于女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經過SPSS 20.0獨立樣本t檢驗,男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與女大學生最大攝氧量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公體教學對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有改善,且對男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非常明顯的改善。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公體課后沒有經歷較長休息時間的受試者比經歷長時間休息的受試者的最大攝氧量值要好。
(2)通過公體教學后大學生的最大攝氧量較為顯著提高,且對男大學生的提高較女大學生顯著。
3.2 建議
(1)不止運動會對心肺耐力產生影響,年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研究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2)男大學生與女大學生在身體發(fā)育方面存在先天差異性,所以教師在進行公體教學時應區(qū)別對待,安排不同負荷量進行練習。
(3)大三、大四年級應多參加體育鍛煉,使最大攝氧量保持在健康良好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劉陽,馮連世.我國青少年身體活動和靜態(tài)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的系統(tǒng)分析[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hina Sport Science Society):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15:680-682.
[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Z].2016.
[3] 徐峰.翻轉課堂教學在高校籃球公體課中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4] 馬書芳.基于跑步機的心肺耐力運動處方研究與實驗[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6.
[5] 馬濤,楊露露,李騰飛,等.跆拳道運動對大學生心肺適能、柔韌性及體成分的影響[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8,34(6):506-509.
[6] 沈文清,孫景權,嚴翊.跑臺訓練對低心肺水平大學生心肺耐力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7,38(11):1741-1743.
[7] 陳貽珊.預防青少年心血管病危險因素聚集的適宜心肺耐力及身體活動量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8] 張婷婷.遞增負荷運動對不同田徑訓練隊學生心肺耐力及能量代謝的影響[D].山西師范大學,2015.
[9] 高誼,張秀麗,張偉,等.普通高校體育課對大學生心肺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6,30(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