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應該作為任何階段、各類學科教學的重點,德育不僅能夠凸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還是學生成為有志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條件。德育教育是現代發(fā)展的必要趨勢,它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質,為學生搭建一條健康發(fā)展的成長道路。高中階段,學生承載著家庭、學校、社會的希望,導致學生心理有非常沉重的負擔。因此,高中化學作為高中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學科,化學教師要肩負起高中生德育教育的責任,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道德偏差及時進行糾正,促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社會責任感和思想品質,使學生成為一個德才兼?zhèn)洹⒓缲撈鹱鎳l(fā)展重任的好學生。
關鍵詞:高中化學;德育;功能;教學目標;責任
一、 前言
毛主席曾說過,要將學生德育、智育、體育全方面發(fā)展作為我們的教育方針,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具備社會主義覺悟和擁有高文化素質的人。所以,德育是教師教學中必須要注重的教育內容之一。高中化學也提出要求:化學教學必須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經驗出發(f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關注人類所面臨的化學現狀問題,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得化學課程能夠充分體現其人文內涵,不斷發(fā)揮化學課程對學生思想道德影響的積極功能。因此,高中化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也是現今高中化學教學需要迫切實現的教學目標。
二、 重視高中化學滲透德育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差不多都在16-18歲,正處于美好的青春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黃金時期,更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身體和心理都在快速發(fā)展,他們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攀比心理和可塑性,所以,高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指導和品德教育,這樣才能及時地糾正學生存在的行為偏差,讓學生走上正確發(fā)展的道路。高中化學的課堂學習占據著學生在校學習的一部分時間,化學教師不應該錯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促進對學生德育培養(yǎng)的發(fā)展。加上化學學科的特點,其中有不少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素材,這也是化學教學推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所在?;瘜W學科也是高中生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擁有滲透德育的意識,重視德育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將學生德育教育作為化學教育的責任,讓學生在接受化學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熏陶,讓學生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幫助學生全面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三、 高中化學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以生為本,關注學生內在的德育需要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人生、社會認知能力和看法,所以,對待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排斥教師或者他人干涉自己的想法,需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遇到事情不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因此,使得教師沒有辦法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變化,導致學生表現出異常時,教師才有所察覺,這個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思想偏差的糾正就晚了。為了有效地避免這一點,教師必須要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不能覺得自己只負責學生的化學成績和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與自己沒有關系,使得學生沒有被及時指導和教育,錯過最有效的引導時間。于此,化學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尊重和認可,從而愿意對化學教師敞開心扉,有利于教師獲得學生心理、思想的最新狀態(tài),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高中化學一年級第一課“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時,教師應本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化學是什么呢?你們又是怎么看待化學家的呢?然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自己可以掌控學習的舞臺,從而調動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展現的價值,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如果遇到有學生不愿意參加問題的討論,教師要給予及時鼓勵,教師的鼓勵將會激發(fā)學生的動力,遇到上課搗亂的學生,教師要進行細心的勸導,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尊重和親切。這樣的化學課堂,可以讓學生徹底放松下來學習化學知識,在課堂中自由互動交流,讓學生體會到課堂學習的快樂和滿足,促使學生獲得自由、自我認知和肯定,這也是德育教育最終追求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德育氛圍
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體會到高中生是十分脆弱的,雖然他們生理發(fā)展已經走向成熟,但是心理還沒有得到完全發(fā)展。所以,他們面對問題往往存在膽怯心理,他們害怕受挫,時常遇到挫折時不知所措。有些學生可能會直接在挫折面前低頭,從而導致學生面臨一次學習上的失意,就從此放棄該學科的學習,造成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教師要不斷建立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敢于直面問題,能夠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氫能的利用”時,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建立起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化學學習并不困難,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就能解決問題,將化學與生活相融合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還為學生營造德育氣氛,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關于石油儲藏量可供人類使用多少年的數據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了解到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所以我們要節(jié)約能源,愛護地球資源。然后,通過石油燃燒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引出為什么世界各地都在大力研發(fā)太陽能的原因,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能源不可再生的危機意識,還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利用太陽能的意義,明白人類與化學環(huán)境污染之間的戰(zhàn)斗,從而形成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德育教育的熏陶,提高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還體會到化學與人類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讓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動力,降低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恐懼感。
(三)挖掘教材德育內容,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由于高中生有強烈的逆反心理和盲目的崇拜感,所以導致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成為追星一族,有些學生對國外明星盲目追崇,使得學生對國外的生活和學習充滿好奇和向往,從而使得現今有大量的人才前往國外,辜負了祖國對其的栽培?;瘜W學科教材中有非常多愛國主義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對學生進行適時滲透。例如,教學“鈉、鎂及其化合物”中鈉的化學反應時,教師可以通過加熱金屬鈉,讓學生觀察化學現象。加熱時需要用到火,這時教師可以對火進行展開講解,在中國舊石器時代,人們就學會利用火,這也是化學發(fā)展的開端和基礎,可以看出古人的智慧。后來人們利用火制作陶瓷、冶煉金屬等等,這些技術都是領先于世界各個國家的,讓學生體會中國技術的先進。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讓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如關于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火藥發(fā)明,通過火藥教師還可以進行知識的延展,學生講解造紙術、指南針,讓學生知道這兩項發(fā)明和運用領先世界各國好幾個世紀。學生通過資料的查閱和教師的介紹,可以深入對祖國的了解,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自豪之情,以此提高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有效的實現了德育滲透。
(四)利用課堂滲透人文素養(yǎng)
化學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不可忽視的德育滲透寶地。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德育。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有效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第一,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化學史,讓學生通過對化學史的了解,學習到其中寶貴、優(yōu)秀的意志力和品質。例如,居里夫人,不畏生活艱辛,依舊踏上學習和科研追求的道路,最終獲得了兩項諾貝爾獎。還有著名化學家范特霍夫冒著被開除的風險,也要偷偷跑到實驗室做實驗,很多10幾歲就開始化學研究,終身獨自一人堅守化學研究的道路,還有很多為了化學研究奉獻了自己的生命。這些活脫的化學史穿插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化學家們身上刻苦、拼搏的意志,使得學生在學習上也養(yǎng)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第二,展開化學家的簡介講解。有些優(yōu)秀的化學家的過往事跡,可以為學生樹立榜樣,給學生帶來激勵、指引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多了解科學家的感人事跡,在課堂上進行引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例如,在講解“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時,需要學生認識化學,了解化學家,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著名化學家諾貝爾,諾貝爾研究炸藥時,發(fā)生爆炸,它的弟弟被炸死,父親因為傷心過度,落得半身不遂,他的實驗室也被查封,但是它還是沒有放棄實驗,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最終獲得成功。他不僅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他也將所有財產掏出來作為獎勵基金,也就是現在的諾貝爾獎。以此來引導學生明白諾貝爾的成功不在于他的發(fā)明,而是他的無私奉獻,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
(五)理論與實際結合,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
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不僅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教師要找到化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契合點,讓學生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教學蘇教版高二化學中“應用廣泛的金屬材料”,教師除了讓學生了解到鋁的金屬性質,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教師還要讓學生知道鋁元素不正規(guī)運用給人類帶來的傷害,鋁元素能夠讓人的記憶力衰退,嚴重影響腦細胞的功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避免大量攝入鋁,如果遇到有危害人類健康的商家制作含大量鋁的產品,我們要勇于舉報和揭發(fā)。例如,教學高一必修2“化石燃料與有機化合物”中甲烷的知識點時,除要求學生掌握甲烷的結構和性質外,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煤礦容易發(fā)生事故的原因,以及應該如何處理的措施,還可以為學生展示礦難后的景象和家屬悲痛的圖片,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教師通過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切身看待化學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弊,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張秀鑾.滲透德育優(yōu)化化學學科的育才功能[J].素質教育論壇,2015(48).
[2]蒙利麗.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當代教育,2013(1).
[3]楊再斌.淺談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J].才識,2013(8).
作者簡介:
陳敏,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