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茹 王偉忠 張莉 孫冰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于高血壓等疾病使腦動脈的管腔出現(xiàn)狹窄、阻塞或者形成血栓,導致腦組織的血流中斷或者減少,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然后出現(xiàn)相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1,2]。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出現(xiàn)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發(fā)病率不斷升高,心腦血管疾病已經(jīng)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3-5]。本次實驗主要研究rt-PA 動脈溶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20 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 例。對照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齡55~76 歲,平均年齡(65.35±3.55)歲。實驗組中男40 例,女20 例;年齡54~78 歲,平均年齡(66.81±4.2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實驗經(jīng)患者知情同意,并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發(fā)病多為中老年人,多伴有動脈硬化及高血壓病史,部分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病史;常在安靜狀態(tài)下或睡眠中發(fā)?。欢嘣?.5 h 或3 d 內(nèi)達到高峰;有相應腦動脈供血區(qū)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一般無明顯意識障礙;CT 檢查在24~48 h 后出現(xiàn)低密度梗死灶,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在早期顯示缺血病灶[6,7]。
1.2.2 排除標準 硬膜下血腫、顱內(nèi)腫瘤、腦膿腫等表現(xiàn)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形成相似,但多有顱內(nèi)高壓癥狀,硬膜下血腫多有外傷史,腫瘤一般呈慢性病程,膿腫多有感染史者[8,9]。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尿激酶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將100~150 萬U 的注射用尿激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44020646)加入生理鹽水100~200 ml,持續(xù)靜脈滴注30 min。用藥期間及用藥24 h 內(nèi)應嚴密監(jiān)測、控制血壓。實驗組患者使用rt-PA 進行治療,具體如下:將0.9 mg/kg 注射用阿替普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2)與50 ml的生理鹽水溶解在一起,前5 min靜脈推注10%的劑量,剩余劑量在1 h 內(nèi)靜脈滴注完成。用藥期間及用藥24 h內(nèi)應嚴密檢監(jiān)測、控制血壓。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血小板聚集功能(PAG、CD62p、PAC-1),并進行比較。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正常;有效:患者的生命體征趨于平穩(wěn),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略有下降;無效:患者的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甚至出現(xiàn)加重[1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比較 治療前,兩組凝血酶原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11.41±0.61)s 長于對照組的(10.14±0.58)s,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G、CD62p、PAC-1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PAG、CD62p、PAC-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酶原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缺血性腦血管病常見于老年人群,主要多見于60~70 歲以上的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部分患者有短暫性腦缺血的發(fā)作。該疾病是因為腦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使血管管壁變粗糙,當管腔狹窄,血液的粘滯性增高、血流變的緩慢、血壓下降和心功能不全時,可促使血小板、纖維素等血液中有形成分粘附、沉積形成血栓。
阿替普酶是一種重組人組織型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也就是一種蛋白質(zhì),在血液中具有很好的活性,可以讓纖維蛋白原激活轉變成纖溶酶,可以讓纖維蛋白降解,有助于血管中血塊的溶解。
根據(jù)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于對照組的86.6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凝血酶原時間(11.41±0.61)s 長于對照組的(10.14±0.58)s,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PAG、CD62p、PAC-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rt-PA 動脈溶栓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效果顯著,可以延長凝血酶原時間,減少血小板聚集,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