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卞正華
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基于音樂課堂實現(xiàn)學生多元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中,靈活地將德育融入其中,可以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時,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利用教材中現(xiàn)有的德育要素。同時,教師也可以進行適當?shù)慕虒W延伸與拓展,給學生構建開放多元的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情感體驗。
首先,教師要有效挖掘利用教材中現(xiàn)有的德育要素,加深學生對這些作品的理解與體會。在高中音樂課程中,學生接觸的不少作品都包含充沛的情感,有歌頌自然環(huán)境的音樂作品,也有融入家國情懷的音樂作品。教師要充分利用不同教學內(nèi)容中包含的德育要素,以這些曲目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并促進學生良好思想感情的培養(yǎng),從而打造高質(zhì)量的音樂課堂。
比如,教師在教學《黃河》《祖國歌》等愛國歌曲時,就可以結合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從雄壯激昂、宛轉悠揚的音樂旋律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不僅如此,通過聆聽與賞析這些歌曲,還能夠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麗與強大,體會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姿、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喚起當代高中生的愛國之情。通過這些有代表性的曲目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積極情感,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也會讓學生對這些歌曲留下更深刻的學習印象。
在教學部分音樂作品類型時,教師不妨先給學生介紹一些相應的背景知識。無論是關于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還是這首曲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主題表達等,讓學生提前熟悉與了解這些內(nèi)容,可以很大程度加深學生對于曲目的理解認識。不僅如此,這個過程還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力。
比如,在指導學生鑒賞《祖國頌》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帶領學生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人生歷程等,讓學生對這首曲目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品味、賞析歌詞,感受作者通過歌詞抒發(fā)出的思想情感,最后將歌詞、旋律及這首曲目中包含的社會背景與個人情感有機融合,讓學生結合這些方面做全面深入的作品賞析,極大地加深學生對于這首作品的理解程度,獲得更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會開始接觸一些古典音樂類型,還會學習到歷史上偉大的音樂家的生平故事。這類教學內(nèi)容通常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為學生介紹音樂家時可以多引入一些和人物相關的故事性要素,尤其是給學生仔細介紹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歷程,讓學生感受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經(jīng)歷過的艱辛,讓學生明白任何成就都不是輕輕松松取得的,背后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這些故事可以很大程度地觸動學生,讓學生受到積極正面的感染,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極大地豐富自身的音樂背景知識,構建自身的綜合學科能力。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時,可以將音樂理論知識與音樂領域的相關名人結合,讓學生可以更快地理解這些內(nèi)容,拉近理論知識和學生的距離。同時,教師也可以多給學生分析一些歷史上偉大杰出的音樂家的生平,給學生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比如在教學《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這個單元的內(nèi)容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述貝多芬這位著名音樂家的成長歷程,還可以給學生分享一些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其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學生在傾聽過程中會不自覺向偉人吸取成功經(jīng)驗,學習他們的偉大精神,并逐漸將這些積極的品質(zhì)內(nèi)化,使其成為推動自身成長的重要動力。這是基于音樂課程的教學融入德育的典型教學過程,這樣學生會受到很好的感染,不僅會對音樂課程更感興趣,也能夠在過程中獲得更為多樣化的學習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