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里,一直想好好寫一下我的外婆。這些年全家人都生活在南京,有時約了一起吃飯,享受歡聚一堂的溫馨氣氛時,我的心里就經(jīng)常沒來由地冒出一個念頭:要是外婆在就好了——這無疑是癡人說夢,外婆已經(jīng)去世20年了。
其實,外婆與南京是有聯(lián)系的。20世紀80年代,我們夫婦帶著3歲的兒子,陪著80多歲的外婆,從老家高郵來南京,住在鼓樓附近的一家旅館,陪外婆爬了中山陵——外婆有心,居然在心里數(shù)了一下,一共是360多級臺階。后來我們祖孫四人還來到新街口,每人花了6元錢門票上了金陵飯店的璇宮,喝了一杯果汁。
那個時候,我是蘇北縣城的小青工,拿著幾十元的工資。陪外婆來南京爬中山陵,自認為是我一生做得最對的事情。
我的人生起點很低,生長在小縣城,先是下鄉(xiāng),后來回城做倉庫保管員。再后來,脫產(chǎn)讀高郵師范文訓班,參加高教自學考試。一路走來,如果不是靠自學、靠讀書,我不知會長成什么樣的面孔。多年來,我一直很自卑,正如范雨素所說:“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p>
因為生活在底層,我對讀書的渴望更加強烈,這種渴望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一天不讀書,心里就覺得空蕩蕩的。尤其是這20年,我做文化記者,寫南京民國建筑,寫江南名人故居,采訪許多文人和藝術家,先后寫了三本小書。不是為了追求所謂名利上的成功,而是力求在生活中做一個善良和熱愛生活的人,做一個明白人,這才是我期待的成功。
有時候我也捫心自問,這種渴望和熱愛,這種柔軟和善良,從何而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都源于外婆對我的影響,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外婆是我人生的啟蒙導師。
一
外婆叫吳智,江都樊川人,她的父親是一位秀才,也是一位私塾先生,外婆識字,應該與太外公有關。
外婆的命其實很苦,18歲嫁給當?shù)赜头坏男±习濉簿褪俏业耐夤?,先后生了兩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后來大兒子被鄉(xiāng)間的庸醫(yī)耽誤致死,再后來因為沒能再生男孩子,經(jīng)常遭到外公的家暴,受氣更是家常便飯。
這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生活中,男人打女人讓我特別瞧不起。
在那個舊時代,外婆先后培養(yǎng)我媽讀高郵師范、我舅讀高郵衛(wèi)校,再后來,媽媽和舅舅建立家庭后,外婆先是在縣城帶我和妹妹,后來帶舅舅的兒子,一直到2000年逝世,享年90歲。
雖然命運對外婆如此不公,她卻從未表露過怨恨,而是把一生的愛都無私地給了孩子。也可以說,我們兄妹能有今天,與外婆給我們打下人生的溫暖底色有關。外婆雖然文化不高,但在我的心中,卻是一位溫和的教育家。
二
我四、五歲的時候,模仿當教師的父母在板壁上寫粉筆字,涂鴉后讓外婆幫我辨認,結(jié)果讓我沮喪的是——我自認為像字的不是字,不像字的倒是字。記得家住鄉(xiāng)鎮(zhèn)小學時,我有個裝連環(huán)畫的木箱,黃昏時分,我就坐在外婆身邊,聽外婆給我讀小人書。宿舍前有兩株開滿紅花的石榴樹,操場上有學生的喧鬧聲傳過來,一派歲月靜好的氣息。如今我的孫女喜歡聽我講故事——其實這招就是和外婆學的。
我讀小學時,父親請上海親戚買了《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劇本,外婆戴著老花眼鏡陪我們聽著收音機看劇本,不知聽了多少遍。今天看來,八九歲的孩子看京劇劇本,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但外婆就這樣做了。所以,我和妹妹那時候京劇唱得非常好,甚至我的人生夢想就是能當一個演楊子榮的京劇演員。再后來,汪曾祺的小說散文風靡文壇,他執(zhí)筆的《沙家浜》劇本,我少年就會背大段大段的念白和唱詞。
外婆有個親戚,我喊她四姑奶奶,她的兒子楊先生家里有許多藏書。楊先生家住焦家巷一個大院子里,我?guī)妹萌ソ钑?,要穿過好幾個院門。有一次我手上拿著《收獲》雜志和幾本小說,讓一位女鄰居驚呼:“你小人看這么大的書?”是的,我那時就是一個書蟲,經(jīng)常坐在堂屋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一個下午,天暗下來時,眼睛幾乎貼到書上。那時,我什么書都讀,當然像《紅樓夢》這樣的書,只是囫圇吞棗,記得有本書沒有封面和封底,許多年后才知道書名叫《草原烽火》。
三
外婆是一個老小孩,她的教育方法就是陪伴,和我們一起玩。少年時代我養(yǎng)金魚、養(yǎng)兔子、養(yǎng)貓、養(yǎng)八哥,玩香煙紙,集郵票,打乒乓球,下象棋、軍旗、飛行棋等,外婆都陪我們玩,她懂得小孩子天性就是愛玩,玩也是認知世界最好的通道。比如養(yǎng)金魚,她陪我們?nèi)ゴ竽祝ň褪峭粼鞴P下的大淖)撈金魚蟲;養(yǎng)兔子,她陪我們?nèi)ミ\河堤拔草;還和我們一起下飛行棋。再后來,許多小學同學去做雜工賺錢,我和妹妹也嚷著要去,外婆就陪我們?nèi)タh體育場“刮柳”,去縣醬醋廠“切蘿卜干”——當然玩了兩天嫌苦就不玩了。
那時我們院子里有位錢爹爹,是縣人民劇場賣票的。外婆經(jīng)常與錢爹爹打招呼,帶我們?nèi)觥翱窗讘颉?,往往是提前進場,坐在樓上看戲,記憶中看了許多像《珍珠塔》《貍貓換太子》等古裝戲。那時候在家我喜歡做的游戲,是把圍巾扎在帽子上甩來甩去——模仿戲中被罷官的須生。錢爹爹以前是民國大書法家的書童,后來是大戶人家的管家,他喊我名字是“明大爺”,帶著那個時代的印記。那時候,“明大爺”下象棋打遍左右四鄰無敵手,下軍旗是更勝一籌。那時,我家就是同學放學后的俱樂部,經(jīng)常是成群的同學在我家玩,吵鬧聲一片,外婆總是笑瞇瞇地看著我們玩。
我那時還有個獨門絕技——拉嗡子,我經(jīng)常在家門口的空地上表演,許多小孩圍觀,就差地上放個帽子了。也許我的“人來瘋”性格——越是大場面,越是興奮,越是超水平發(fā)揮,就是那時候培養(yǎng)出來的。包括我現(xiàn)在做讀書講座,喜歡即興的現(xiàn)場發(fā)揮——這種“自信”也是源于少年時代。
四
每年八月十五,外婆領著我們敬月亮公公。桑樹下面,放一張小桌,上面有月餅、菱角、芋頭、毛豆,再點上香,外婆讓我和妹妹依次向月亮磕頭。那時候月光真亮??!外婆指著月亮,告訴我們那是嫦娥,那是玉兔,那個會動的影子是吳剛砍桂花樹呢。雖然我們什么也沒看見,但對月亮的敬畏已經(jīng)留在心里。
那時候從小鎮(zhèn)到縣城,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外婆雇了一位叫郭貴林的漢子劃船,郭大爺穿著青布舊棉袍,腰中系著繩子,有節(jié)奏地“嘩嘩嘩”劃船,很威武的樣子。外婆帶著我和妹妹穿過20世紀60年代的鄉(xiāng)村。鄉(xiāng)間的橋大都是樹干做的,很古樸。河水清澈,手放在水里會有小魚來啄你。沿岸水邊長滿青青蘆葦,一只不知名的水鳥撲棱棱地從眼前飛過——許多年后看汪曾祺先生的小說《受戒》,小說結(jié)尾的場景描寫太讓我佩服了,它就是我童年時的情景再現(xiàn)?。?/p>
后來我和妹妹轉(zhuǎn)到縣城讀小學,屋子有個小小的后院,那是我們的“百草園”。放學回家喂完兔子,就坐在外婆種的美人蕉下做作業(yè),看閑書——有時看書停下來,抬頭看天上的浮云,心已經(jīng)飛向千里之外,我想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吧!
外婆養(yǎng)了一只蘆花雞,后來不知得了什么怪病,脖子扭曲成了“斜頭雞”,啄食時十分痛苦。鄰居們都勸外婆把它殺了,可外婆就是不肯,養(yǎng)了好幾年。最后這只蘆花雞還是在門口走失了,外婆領著我們在河邊找過,估計進了人家的“五臟廟”了。
我先后養(yǎng)過兩只貓,貓是一個很黏人的動物,你看書或做作業(yè)時,貓就會靠在你腳上,可以感覺它的肚子“呼呼”作響。記得有次巷子里的孩子惡作劇,把我養(yǎng)的小花貓扔在屋頂上,外婆爬梯子把小貓救了下來。不過,有一只貓是被人下藥毒死的。我清晨起床,看到它直挺挺地死在堂屋的地上。外婆替它做了一只黑布帽子,和我們一起,把貓埋在空地里。至今我還記得,夕陽西下,我們?yōu)樗隽诵?,?nèi)心無比悲涼。
現(xiàn)在想起來,外婆正是用她對月亮、對蘆花雞、對貓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什么是慈悲,什么是博愛。
五
外婆姊妹三個,她是大姐,二姨婆在杭州,三姨婆在上海。從我們記事起,外婆就帶著我們兄妹去杭州,去上海。小輪船里的賣唱人,鎮(zhèn)江碼頭拖小板車的,上海南京路的繁華,杭州西湖的美,世態(tài)的蒼涼,自然風景之美,都在我的童年記憶里打下深深的烙印。
外婆天性好玩,對什么都感興趣。我媽經(jīng)常笑外婆是“野馬心”。我相信外婆如果生在現(xiàn)在的年代,肯定也是一個旅行達人。她這種“野馬心”其實也傳遞給我了。記得小學考初中時,當時我11歲,從上海回高郵參加考試。當時姨外公送我到鎮(zhèn)江,然后我獨自坐輪渡到六圩,再轉(zhuǎn)大巴車到高郵,拎著一個包袱,有《三毛流浪記》的感覺。許多年后,我選擇當記者,先是在廣東漂泊5年,后來在江南跑了20年,正是源于這顆熱愛生活的“野馬心”。
說真的,外婆對我們的愛,要用文字寫出來,恐怕幾萬字都寫不完。比如我當年在鄉(xiāng)下,每次回縣城看電影,都是外婆提前替我到電影院門前排隊買票;比如到了我談戀愛的年齡,她看到哪家姑娘好,就會幫我出主意;比如我南下深圳和廣州,她已是80多歲的老人,每次都要執(zhí)意送我去長途汽車站;我在廣東時,她每天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深圳和廣州的天氣預報……
每每想到外婆對我的好,我就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外婆這種天然的愛,無私的愛,才是人世間最動人的景致。
老克:本名徐克明,資深媒體人,文化記者,散文作家。著有文化散文集《南京深處誰家院》《南唐的天空》《暮光尋舊夢》等。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